陈兴艺
摘要思想品德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并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贯通;思想品德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身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解决学生与家庭、老师、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使他们形成健康个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力将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蕴于生活之中,寻求理论与现实的交汇点,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实现课程目标。
关键词紧密联系事理交融教育课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1 事理交融,加深亲子情感
初中学生活内容和生活空间处在不停息的逐步扩展之中,对于这一事实的认知和重视,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构建的基础。思想品德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教学资源,事理交融,让学生主动生成相关的道德认识而指导道德行为。
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爱在屋檐下》“孝敬父母”一课时,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的原因、知道该怎样孝敬父母、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是学生应理解运用的基础知识。针对现实生活中有些中学生逆反心理比较强、在家里和父母缺乏共同语言,与父母意见不一或发生顶撞而产生矛盾,导致家庭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加以体会和感受。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组织学生讨论并交流怎样爱护自己的家庭环境,如何帮助父母和孝敬父母。实施步骤是:①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总结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自己的无私而博大的爱。②寻找发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爱的冲突” 的事例,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③结合班里同学的正反典型事例,请大家讨论整理对应良策。④将学生的探索结果在家长会上向家长汇报,在融洽的氛围中与父母互动,以增加亲情感,形成理解基础上的和睦家庭关系。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真正领悟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父母、孝顺父母,从而解决好与父母相处这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2 案中寓理,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思想品德是以一定的知识(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为基础和载体的,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间接经验,它和学生的直接经验是有联系的,学生的间接经验必须以直接经验为前提、为基础。否则,对于没有生活和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蕴于现实的生活中,教师只有通过联系实际,联系直接经验,以学生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对生活实际的了解、认识和感受作为认识知识的基础,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也只有和实际结合,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寻找学生已感知的案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感悟,去探求蕴含的知识,这既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是学生学校生活中关系最密切的成年人。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共筑师生情感桥梁”一内容时,可收集一些师生在交往中发生的矛盾案列,设置不同情境下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恰当展现出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缺乏沟通是师生交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教学的重点。通过案例分析,揭示阻碍师生正常交往、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原因在于出现矛盾时采取了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引导学生站在老师角度分析评价问题,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进行换位思考,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使学生掌握与老师沟通的各种方法,还可以开展采访老师的活动,内容包括该教师对其所教学科的认识、对班级的评价和对学生的期望,了解老师生活中的烦恼和欢乐等,根据采访写出报告。在这类采访活动过程中掌握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使学生普遍受到启发,增进了与教师的感情。
3 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现实与学生成长实际
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学生成长的实际是思想品德课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两件最新发生的时事和社会热点引入教学;可以选取一些青少年学生所关心的、跟他们的成长密切相关的话题引入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真实的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进而内化为道德认识,形成道德行为。
在学习“多元文化地球村”时,针对当前社会上一些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过愚人节、圣诞节等洋年洋节,而淡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的现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认识这些问题?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正确对待不同的文化”理论知识来认识社会中的现象,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主动生成弘扬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性,知道在地球村文化背景下固守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再运用时政热点国务院修改节假日,将清明、端午、中秋传统节日定为国家法定节日,提出此举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讨论,认识到清明、端午、中秋都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把它们定为法定节日,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