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紫玉
摘要毛泽东曾说过:“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对于学习并逐步精通一门学科,一种知识其目的在于应用,笔者认为有这样三种“应用”:第一是知识层面的应用;第二是能力层面的应用;第三才是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应用,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目的“三过”——“过耳、过脑、过心”。显而易见,新教材更贴近实际,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知识的培养不如能力的培养,而学生能力的培养亦不如素质的培养,这就对进行新教材的传播者和讲授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改条件下,上好《生活与哲学》课便成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焦点和一项必须精彩完成的任务。
关键词慧眼快乐生活生活与哲学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1 为学生开启“慧眼”,教会学生怎样用哲学来观察生活
有句歌词里写到:“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吗?”这恰好表明学习哲学的人任务之一就是正确地认识世界。怎样透过复杂易变的现象,帮助学生看清生活的本质呢,这就需要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学会并善于引导学生,开启学生“慧眼”,把这变幻莫测、纷扰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马克思又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因此政治教师要作为学生开启智慧生活之路的领路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转变讲授哲学的基本教学理念。
针对新教材中的教学设计理念——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融入的生活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摒弃以往的重哲学基础知识传授与掌握,培养知识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向让学生在接受了基本哲学知识的基础上重能力、重素质培养的教学理念转变。惟其如此,才能使教师真正领悟新课改的精髓,才能使学生正确看待自我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生、与思维的关系,最终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达到高中新课程《生活与哲学》改革的目标。
其次,教师要研究领会新课标,学会使用教材,改进教学方法。
一方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会使用教材。教材的编写把眼光放在学生身上,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把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出发点,在其指导下对许多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中得到正确的结论。另一方面,用心感悟,改进教学方法,对教师要进行“洗脑”——由一名教授哲学知识的教书匠成长为切合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情感要求、自我编写教案的研究型学者。因为新课改条件下,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师要对教材——《生活与哲学》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即:教师不仅是这门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更是这门课程的开发者,可以根据客观和主观条件,减少教材内容,也可以增加教学内容。教师还要淡化哲学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的讲授,这里不重视哲学基本原理内容传授,而是要把学生对哲学基本原理内容的掌握贯穿于学生感知,学生体验,学生活动的每一框,每一课,每一单元的探究中(根据新教材中每个单元设定的综合探究可以设计每一框,每一课的探究内容),变抽象的理论为简明、生动有趣的生活语言和生活实例。创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情趣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以达到对学生运用哲学基本原理来认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更有利于学生感悟“哲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真谛,领悟哲学在学生生活中的地位,借学生一双“慧眼”,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哲学理念学会生活、规划生活,从而快乐享受生活。
再次,注重每一单元的综合探究,让学生成为自主型、主动型的学习者。
第一,教师要设计综合探究计划,具体实施步骤,评价标准。第二,教师要争取引导学生针对每一单元探究内容逐步展开探究。第三,教师要用心阅读每位学生的探究成果,给予针对学生个性的评价。
这里针对《生活与哲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举例论证“学生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怎样开启学生‘慧眼,教会学生用哲学观察生活。”
第一个举例意图让学生生动、直观地明确矛盾的普遍性特征——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阅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他描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生:与世隔绝,风景秀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
师: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追求一个没有矛盾的世界,那大家来想想这个世外桃源真的一点矛盾都没有吗?
生:思考讨论
师: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了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为什么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桃花源中存在哪些矛盾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9页最后一段到第90页第四自然段,读完后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阅读,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