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红 罗来玉
摘要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尤为重要,本文正是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提出了教学中通过训练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创新愿望等措施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三大课程新理念: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的学习过程中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在课程设置、内容、结构和方法方面体现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的特点。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 教学中通过训练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的基本生理活动方式,有目的地训练、培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某一问题寻找答案,如糖类在肝脏内怎样被利用的?受精卵是怎么样发育成单个个体的?类似这些问题,回答时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准确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在复习细胞器知识点的发散时,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哪些?并且写出各细胞器中的反应方程式。许多学生可能答不全,有的只答到线粒体,而叶绿体、核糖体答不到。这样的问题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如在复习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画一幅弯向右侧一盆植物图,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造成此植株弯曲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由结果探求原因的设问能逆向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可能马上找出“右侧有光源照射”这一条件。教师应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展开联想。经过思考,有的学生设想花盆可能是左侧朝下放置了一段时间。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散发性问题,这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呆板、僵化的有效途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科发展前沿的若干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以种下学生未来创新的种子。灵感思维是思维中的突破性飞跃和敏锐的顿悟,即突发奇想的思维。教师应教育学生重视自己的灵感并及时把握灵感,采用暗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灵感。当灵感思维出现时,教师应巧妙地使学生的顿悟按逻辑规则和程序进行分析、综合,使其过渡到分析思维。
2 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才能有所创新和发明。因此,上好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需要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树立观察意识,明确观察目的,帮助学生制定观察计划。引导学生依据探索目标自行选择实验材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按设计的步骤逐步探索、确认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例如在讲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这一内容时,可以围绕植物细胞吸水原理开展探究式学习。
教师出示一个实验情景:三盆生长基本一致的小植物,要求每天分别浇灌等量的蒸馏水[对照]、淡盐水[1%]、浓盐水后观察植株的生比情况。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为什么上述两种不同的盐溶液会使植物出现不同的变化?植物是如何吸水和失水的?这一环节,通过情景创设及问题提出,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产生了探究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动机。
3 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创新愿望
3.1丰富全面的资料信息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生物课堂,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生物资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单机演播形式CAI中,是把大量的图片、动画、电影等材料整合在同一个课件中,而这个整合是一个耗费大量时间的过程,由于时间的限制,往往不能详尽录用资料。但使用多媒体网络之后,我们只要通过网线将这些资料从教学资料中传输过来,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不同侧面接触教学内容,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拓宽了知识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旦需要同样的素材,仍旧可以通过网线从教学资料中心获取,可避免教师的重复劳作,降低备课强度。
3.2开创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的空间
学生的自主参与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单机演播多媒体课件中,重视“演”和“播”,学生的自觉参与程度不够。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通过“人机对话”进行自主探索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品质,又增强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这一节时,就可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尝试“种”一株“植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用鼠标点取不同的“肥料”加在“植物”上,得到计算机显示的各种表现的“植株”。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教师的指导,终于“种”出了一株“健壮的植物”。就这样,在游戏中,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带着极大的兴趣去探索,掌握知识的本质。
4 结语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树立学好生物的信心,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的综合性的高素质有用人才,是每一位生物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光荣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增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