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 推进农村改革进程

2009-07-03 03:02李志恒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农村改革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李志恒

[摘 要] 推进农村改革进程,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利益;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农业农村经济中各方面重大关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整体水平。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农村改革;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基础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重中之重”的地位决定了农村改革在整个改革中的重要性,农村的改革发展,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实践。

一、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确保实现农业

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正值金融危机,我国农业面临着农产品是否能稳定供给的问题。农产品的价格开始出现波动或下跌,由此会影响到农民出售农产品的价格收入,进而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外,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农村体制机制不健全,发展活力不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形成,这就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农村生产力,首要任务就是稳定农业和粮食生产。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生产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食生产则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重中之重。保证粮食供应,维护粮食安全,又是基础和前提。这个基础稳不稳、牢不牢,对我们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尤其是对经济全局的稳定,都至关重要。

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利益,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金融危机不仅延伸到整个宏观经济,而且对农民收入也有一定的影响。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少,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高达1.5亿人左右,今后每年还将新增6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很大,农民工就业形势也十分严峻。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中小企业带来严重冲击,开工不足、效益下滑、用工减少,导致农民工返乡回流明显增多。这不仅影响农民增收,还可能引发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对整个社会管理带来压力。

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虽然农民收入连续五年较快增长,但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33∶1扩大到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这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这种情况如果不尽快加以解决和扭转,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三、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在产业、区域、环境等方面的协调性

由于中国农业的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结构也不十分合理,资源配置效益较差,产品质量不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低技术组合基础上依靠高物质投入来支撑,是人、财、物等外部资源大量投入的结果。这种靠拼资源消耗的增长模式,不仅使经济增长缺乏后劲,而且也带来了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严重威胁着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协调性,主要是抓好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协调性,调节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要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民素质是根本。长期以来,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农村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农村培养、稳定、集聚人才的能力不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相对较差;特别是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村人才流失导致的结构性问题更趋严重。这些导致很多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及时应用和转化,也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业农村问题的根本是农民问题,农民既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推动者,又是农业农村发展成果的承载者。只有大力提高农民素质,才能为农业农村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永久动力,才能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

四、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农业农村经济中各方面重大关系

农村公共事业城乡面貌反差较大,社会发展事业滞后,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差距是目前我国城乡差距的主要表现之一。这些严重影响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农村各方面统筹兼顾的实现。

首先,农民没有公平的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的是双重体制,即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由国家财政承担或主要承担,而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由农民自己承担或主要承担,主要靠农民自己集资建设。如果继续维持目前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中的穷人将很难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其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会得不到保障。

其次,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资料透露,由于几十年一贯制的二元制户籍模式,农村的公共医疗体系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农民无钱看病以及因病返贫的现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如果群众有病无处医没钱治,损害健康,危及生命,就必然影响社会的公平、有序、安定、和谐。

再次,是农村子女“上学难”问题。目前,教育不公平问题尤其突出,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城市教育的水平越来越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则较之低了很多。另外,农村教育没有建立成教育体系,只强调全国教育的统一性、计划性,无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加上教育结构、教学内容与农村经济发展严重的不适应,不仅影响农村的教育质量,而且严重影响到农村甚至国家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为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国家出台了发展农村卫生医疗事业的政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义务教育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农村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有的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下来的,有的是在现实发展中形成的,而且它们相互交织,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实现科学发展观,农村改革是整个过程中最急待突破的领域。因此,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统筹兼顾,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危机这个特殊时期,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农村改革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深化农业改革,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小岗村三产融合续写新篇章
农村改革视野下土地产权制度的构建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