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贵 岳丽丽
在胸部创伤中肋骨骨折最为常见,X线平片是检查的首选方法[1],往往因检查部位、投照体位或 X线曝光条件选择的不当,而造成漏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因延误诊断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本研究结合文献,分析漏诊的原因,最大程度的提高 X线平片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1 临床资料
笔者对大庆市爱心医院近3年来有关肋骨骨折的575患者X线片情况作了总结和分析,575位患者,年龄13~71岁,平均52岁,其中男365例,女210例。20岁以下230例,占40%;20~60岁287例,占50%;60岁以上58例,占10%。合并血气胸的68例,合并创伤湿肺39例,合并皮下气肿87例。肋骨骨折好发于3~10肋,第1和第2肋由于锁骨保护常不易骨折,肋骨骨折诊断一般不困难,但肋骨骨折也是最容易误诊和漏诊的,笔者对上述病例进行了分析,认为漏误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 漏诊的原因
2.1 拍片前未确定准确的位置[2] 胸部创伤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少数甚至昏迷,临床未能准确的定位,造成骨折部位未检查而漏诊。
2.2 摄片位置的限制 在误诊、漏诊的病例中往往由于病情较重,不允许过多的搬动患者,以选择适当的体位进行投照,而造成部分肋骨相互重叠或其他骨,如锁骨、肩胛骨等遮掩而不能明确显示。
2.3 投照条件选择不当 在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患者中,常合并肺挫伤、胸腔积液等,因此在常规投照条件下往往不能全部显示部位。
2.4 对复杂的肋骨骨折未仔细的阅片 因阅片而漏诊的肋骨骨折多发生在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病例中,其原因一是不够仔细,二是欠严谨不重视,认为诊断肋骨骨折的关键是有无,骨折的多少不甚重要。
3 讨论
为减少肋骨的漏误诊,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胸部X线解剖 要熟练掌握胸部X线解剖,加强对胸部X线解剖的认识;不同肋骨的X线表现,这是减少漏误诊的基础。
3.2 针对临床提供的病史资料不够具体全面,应进一步明确病史、外伤部位、外伤性质及疼痛点,做到更有针对性地检查。
3.3 首次X线平片检查误、漏诊原因
3.3.1 骨折部位未检查 胸部创伤是外伤致全身损伤的一部分,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少数甚至昏迷,临床未能准确的定位,造成骨折部位未检查而漏诊。
3.3.2 投照条件选择不当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诸多X线征象之一,尤其多发性肋骨骨折,常合并肺挫伤、胸腔积液等,大量积液或膈下部分的肋骨骨折,常规投照条件往往不能显示而造成漏诊。
3.3.3 阅片不仔细 因阅片而遗漏的肋骨骨折,多发生在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病例中,其原因一是不够仔细、作风粗疏,二是欠严谨、不重视,认为诊断肋骨骨折关键是有无,骨折的多少不甚重要。
3.4 提高首次X线平片肋骨骨折检查发现率 常规X线平片是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方法,大多数患者得以明确诊断。在本组病例的首次X线平片的检查中,仍有部分患者的肋骨骨折未能得到及时诊断,为了将肋骨骨折的漏诊率减少到最低限度,笔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进行规范性的检查和操作。
3.4.1 准确定位 对每一位来放射科检查的胸外伤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主诉,仔细的检查病情,确立检查部位。
3.4.2 适当的投照体位 根据病情及外伤的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通常采用立、卧正位。对部分临床症状明显,而常规平片未发现骨折的患者,电透下点片很是重要,可根据患者的主诉,采用不同的体位进行检查。其优点可避免肋骨相互间、以及其他器官重叠的影响,对腋线处的骨折更易暴露显示。而病情较重的患者,在摄取正位片后(无论在担架或摄影床),可加摄患侧抬高斜卧位,有利于骨折的显示。
3.4.3 合适的投照条件 投照条件的选择直接影响骨折的显示,对疑有大量胸腔积液或膈下肋骨骨折的患者,一般加用滤线器摄片;而患者有气胸征象,则应适当降低投照条件,以便于气胸和骨折的显示;对少数患者还可以采用不同部位分别摄片,以获取最佳的检查效果。
3.4.4 坚持阅片制度 在本组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病例中,有因阅片而致部分骨折遗漏,除要求每一位放射工作者具有熟练的业务技术,严谨的工作作风外,健全的工作制度不可忽视。每日集体阅片、不仅是放射科一个传统的学习交流课堂,也是减少、甚至杜绝误、漏诊,提高诊断率不可缺少的一环。
3.4.5 检查手段的互补性 常规胸部平片经济、快捷,仍应是胸部创伤中基本的、首选的检查方法,但肋骨骨折在胸部创伤中往往不是独立存在,常与肺挫伤、胸腔积液共存。对于伤情较重,尤其胸、腹部联合伤的患者应及时进行CT检查。在本组病例中外伤性膈疝和肝、脾挫伤的就达数十例,对于此类损伤单纯平片很难明确诊断,对肺挫伤的检查CT发现率明显高于平片,因CT检查不受部位厚薄及多组织结构重迭的影响,不仅可以弥补平片对膈下肋骨骨折诊断的难点,还能明确诊断有无其它器官的损伤,使患者得以及时、有效的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王志纯,张德昌,马贵,等.146例胸部创伤的X线平片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 (3):200202.
[2] 荣独山.X线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