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登宏
卒中,即“中风”。是导致人类致死、致残的重大疾病,给青年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为探讨青年脑卒中有关问题,本研究对青年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1 青年卒中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
15~35岁青年人群的病因多为动脉夹层分离、心源性栓塞、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和高凝状态;而35岁以上的成人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则是其主要原因。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材怨K ①脑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约占青年脑梗死病因的20%~30%,平均年龄多在35岁以上,危险因素以高血压最多见,其次为高脂血症、吸烟和糖尿病;②脑动脉炎:各种脑动脉炎均可导致局灶性脑缺血或出血,约占青年脑梗死病因的20%。炎症性动脉病变是一组不同病因引起血管壁炎症和坏死改变的临床疾病,主要包括大动脉炎、变态反应性疾病和特异性感染;③脑血管痉挛:青年人患偏头痛时常易合并脑梗死,其原因可能与血管痉挛或伴有血小板增多的高凝状态有关;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遗传性高凝状态有关,能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而增加卒中风险;
⑤抗磷脂抗体:是血液中一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统称,正常人群抗磷脂抗体的阳性率为2%~5%,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10%,而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为45%~50%。抗磷脂抗体阳性与青年卒中关系更为密切,且患者以多发性脑梗死多见;⑥高脂血症和高粘血症: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常有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及其载脂蛋白水平明显下降,易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长期和反复的血管内皮损伤会导致血小板黏着、聚集、脂质沉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等一系列反应,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诱发脑血栓形成,各种原因的高粘血症等均是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⑦凝血性疾病:一些凝血性疾病,如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增多症等也是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⑧其他原因:国外学者指出,青年女性脑梗死患者最主要的3种危险因素是偏头痛、吸烟和口服避孕药。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材运ㄈ 目前认为,15%~20%的缺血性卒中是心源性栓塞所致,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则高达30%。①心脏瓣膜病和心内膜病变并发脑栓塞:能够导致脑栓塞的心脏瓣膜病和心内膜病变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脱垂和心肌梗死后左室附壁血栓。20%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全身性栓塞,其中50%为脑血栓;②心律失常引起脑栓塞:易导致脑栓塞的心律失常主要为心房颤动和病窦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心脏不规律跳动致使血流淤滞,在左心耳处易产生血栓,血栓脱落后被推入体循环即可发生脑栓塞;③心脏外科手术并发脑栓塞:手术过程中可出现空气栓塞或脂肪栓塞。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无论是机械瓣膜还是生物瓣膜,其附近均克有血栓形成,栓塞多见于术后3个月内。
2 讨论
青年卒中患者病变部位以脑叶较多,而老年组以基底节病变居多,可能与老年人高血压比例较高有关,可能发生机制为:高血压影响脑基底部穿通动脉,使血管发生透明样变,致微血栓或动脉瘤形成,导致基底节血管闭塞性损害或破裂出血。而青年卒中由于高血压比例相对较低,正常血压者动脉闭塞性损害多在皮质与皮质下发生。另据相关文献报道,青年脑出血中,颅内血管畸形较多,其引起出血亦以脑叶居多。青年组脑叶病变除后额叶外,较少累及运动皮质、皮质下白质,锥体束又较分散,锥体束受累范围较少或未累及,故起病时表现为偏瘫的比例较老年组为低。而老年组患者以偏瘫起病的例数居多,与其病变在基底节相一致。
青年卒中病因谱更广泛而复杂,包括血液成分异常(凝血机制、纤溶系统异常、血小板异常),脑栓塞(心源性栓塞等),血管病变(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还有约20%~30%病因未明。青年脑卒中最普遍的原因是早期动脉硬化,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脑卒中家族史。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组青年脑梗死中不可忽视的病因,故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纠正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近年有学者研究证实,动静脉畸形是青年人脑叶出血最主要原因,故对于脑叶出血者有必要行DSA检查以排除颅内血管发育异常,特别是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总之,青年卒中既有同老年卒中类似的特点,更不能忽略不同于老年卒中复杂性、特殊性危险因素。故应充分了解青年卒中的临床特点,充分判断病情,积极治疗,提高治愈率,减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积极防治各种危险因素,特别是早期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降低卒中发病率。
参 考 文 献
[1] 王雅杰,张伟,李晓华.64例青年脑出血的CT与临床.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13(5):310313.
[2] 刘永珍,蔡焯基,等.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及相关因素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3):145148
[3] 仲岩.缺血性中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81,7(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