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刚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实践性很强的《企业管理》课程来说更是如此。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案例教学对于案例本身的选取、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引导及学生的实践经历等有较高的要求,要想取得理想的案例教学效果,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键词:案例教学;企业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231-02
1案例教学与企业管理
1.1案例教学
“案例”译自英文Case一词,医学上译作“病历”;法学上译作“案例”或“判例”;在商业或企业管理学中,往往译作“案例”、“实例”、“个案”等。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学媒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笔者在大学从教以来,一直主讲企业管理这门课。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中,教师凭借粉笔和黑板做系统的讲解,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达、板书、手势及体态语言完成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的中心是教师,学生只是认真地听、做好记录,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独立思考能力日趋完善的当代大学生来说,难以形成有效的能力培养,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则完全不同,它是通过学生在自学、争辩和讨论的氛围中完成,教师只是起了一个教练的作用。案例教学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培养“知识型+能力型”复合人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2企业管理
20世纪初,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发明了一套被称为“泰罗制”的科学管理方法。“泰罗制”是现代管理学的发端和起源,泰罗也因之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在100多年前由“泰罗制”为发端而形成的科学管理思想,深刻地改变和影响了现代企业管理。企业管理这门学科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在指导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门源于实践又回馈于实践的应用学科。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如果仅从理论上学习相关知识则难以掌握该学科的精髓,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能更好地应用企业管理学理论解决企业的相关问题,案例教学必不可少。
2案例教学的作用
2.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执教的是一所西藏高等院校,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基础比较差,主动学习的意识不足,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比较欠缺,学生的学习依赖性比较强。因此,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就成为重要的一环。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的艺术,多启发和提问,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鼓励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下不断地开动脑筋,进行思考。案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将更多地作为“主持人”或“教练”而不是授课人引导讨论,让学生就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并且提出独到的见解。在讨论、辩论和解决问题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从“点名要我说”到“举手主动说”的转变。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企业管理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劳动,现在的学生以后很有可能就是企业的管理者,一个管理者仅知道一些管理理论,而没有判断实际事务的能力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在企业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中,案例源于管理实践,通过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努力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这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用理论去指导解决企业在实际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3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西蒙说过“管理就是决策”。做一个英明决策的前提是对问题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所有案例都隐含着现实管理中的问题,在寻求解决这些问题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案例中的信息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分析,理清头绪,揭示问题的根本所在,并要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整个过程学生唱“主角”且独立完成,教师只起到輔助作用。由于企业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法将真实的企业管理案例引进课堂,使用案例来说明企业管理的真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练兵场”,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了他们的决策能力。
2.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管理无定论。在课堂上,我们对任何一个案例的分析,都是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提出自己最具创造力的解决方案。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运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们不拘一格、畅所欲言,大胆地提出自己对案例中所示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在所有的解决方案中,我们还要评出“最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例如,在一次关于新媒体的案例中,有学生就提出来利用桶装水的“桶身”作为媒体来吸引广告主,这个方案被评为案例课的“最佳创意奖”。值得庆贺的是中信银行很快就采纳了这个创意,并利用“桶身”为自己做起了宣传,使这个创意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这些做法都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提升案例教学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策略
3.1因材施教,选编合适的案例。“定位”对于一切工作都很重要,它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大学教师,应懂得“因材施教”这个道理,知道不同的对象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企业管理案例的选择亦是如此。比如,对于民族院校来说,要针对民族院校学生的特点,紧密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在选案例时做到难易适中。只有选择与他们现在或将来密切相关的案例才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比如,我经常选择西藏诺迪康药业、西藏电力、西藏电信、西藏矿业等企业作为案例。同时,也选择其他一些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来供学生们使用,这样使学生们在分析案例时既感到一种亲切感又能学习到当今企业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另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建立适合自己学生使用的本土化的案例库,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国外的不尽相同,本土化的案例能很好地表现当前中国企业的文化、机制和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对教学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3.2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在管理案例的分析中,教师扮演了“主持人”、“发言人”、“导演者”的角色。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导演起了关键的作用,同样一节案例教学课是否成功,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教学的内容,对教学程序和大方向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等。所以,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企业管理案例教学需要既要懂得企业管理理论,又要具备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而目前很多教管理学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就当老师,只有理论知识,缺乏企业的实战经验和技能,这导致案例教学中对于企业实际场景的模拟缺乏真实感,从而导致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案例讨论乏味,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案例教学水平和能力。具体的如设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以适应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锻炼,增强感性认识,增加教师参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机会,进而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
3.3 校企联姻,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
案例教学是把企业已经发生过的行为通过老师筛选后编成案例,提供给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这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编制案例的过程中,老师为了便于教学,可能过滤掉了许多和案例有关的重要信息,所以案例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企业管理知识,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去了解、熟悉企业管理实践。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要鼓励建立固定的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自己建立了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并且和新华保险公司、彩虹集团等知名企业展开合作,每年派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让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这样也会为课堂的案例教学奠定基础,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企业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案例教学法虽其本身具有很多有价值的地方,由于我国高校引入案例教学的时期还不是很长,加之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还不是很完善,要真正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还需广大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集思广益、因材施教,不断地完善与提高,促使案例教学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