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鹛
[摘 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多种条件,本文通过分析国内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方式的不足,探讨了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酒店人才 复合型 培养
基金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
作者简介:杨鹛(1979-),女,湖南长沙人,讲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酒店业是经济产业,也是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对服务、管理的要求很高,因此酒店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但目前,我国酒店业人才的质量需求基本上为数量需求所淹没,技能条件成为酒店企业用人的主要标准。这样,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没有引起各类学校的充分重视,以至出现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却培养相同层次人才的现象。甚至有很多人抱有传统封建古老的偏见思想,觉得在酒店工作的人都是干些伺候人的活,因此,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只要学习酒店服务中最基本的操作就可以。
其实真正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面是绝对不仅仅局限在酒店内的餐饮服务和客房服务。在酒店行业内,还将涉及到繁琐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市场策划与促销运营、旅游观光、特色项目管理、大型会议的承办和接待管理、整个酒店承上启下的组织管理等。而且,不但在中国,在广大西方发达国家中,对于精通这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管理人才均是非常急需的。
一、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顺利承办和完成,中国的酒店行业及其相关市场也逐渐成为世界教育关注的焦点。在未来的五年中,来自全球各个知名品牌的酒店连锁集团将纷纷瞄准中国的广阔旅游和酒店发展市场,给予大力的预算投资和市场开拓,这将强劲推动中国酒店业的发展。
但是,在国内的众多拥有旅游和酒店专业的院校中,本专业的教材和教学理念与世界酒店管理及旅游管理服务行业有严重的脱轨,使得中国本土培养的专业人才其学历均以大学专科为主,造成行业内的高级精英人才的严重缺失和水平限制,这种水平限制将导致人才严重的供不应求趋势。同时,国内旅游和酒店行业在升迁过程中仅仅依靠在工作单位服务的时间长短、人事表现为准,这些将表现为在未来的工作中沿用陈旧老套的管理模式和缺乏先进专业技能知识。这种表现与进驻中国的高端酒店的发展需要是根本不合拍。因此,培养未来中国酒店旅游高级管理人员将是中国的旅游和酒店行业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
二、酒店复合型人才的定义
所谓酒店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扎实的酒店管理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等一专多能的实用性人才。
复合型人才就是多功能人才,其特点是多才多艺,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决定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措施
(一)完善教学培养计划,提高课程与实践设置的合理性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开发由于受到教师和教材的限制,很难达到很高的职业水准。大多数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都是由教研室来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室主任的行业水准。每个学校都关起门来自己搞教学计划、自己设计课程、自己指定考核标准,人才培养与国际标准差距明显。相比之下,国外在这方面培养计划的制定却非常严谨,他们邀请了知名酒店的企业家成立委员会,对专业的建设提出要求和建议。将教学任务分成多项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并且严格考核,确保每位学生达到要求。实践环节安排的时间也别具特色,我国高校通常都是在理论课程教学完成后,最后一学期安排学生在企业实习。国外大多相关学院第一年基本上安排的是操作性课程,如餐厅服务、酒水服务、客房服务等等。教学结束后就安排学生在企业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实习,然后重新回到课堂上继续学习较深层次的理论课。国外的相关的教育者普遍认为: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基本是能应付实践操作要求的,当他们处于实际工作环境中时,必然会亲身经历一些和管理相关的问题,也会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再学习理论课程时,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寻求一些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接受知识的灌输。同时,企业也会提供很多学生实习的反馈信息,学院能够清楚地了解教学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及时在后面的时间里进行针对性弥补,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很强的务实精神,也充分显示了西方教学理念中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基本理念。
(二)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校企合作
师资队伍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只有建立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使教育改革获得成功。教师中普遍缺少从事一线服务工作的经历,缺乏必要的质量意识。在对湖南省具有酒店管理专业的部分高校进行调查后发现:90%以上本专业的大学教师每周上课都在10学时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0学时。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研究。也很少有机会进修和培训;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是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条件。
在教师培养方面,一方面要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结合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或短期集中去酒店等相关行业进行实践训练,以此途径来培养专职“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要常年聘请行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来校授课,相当部分的酒店管理人员有着较高的职位和多年的酒店管理经验。建立相对稳定而比例较大的兼职“双师”队伍,能够解决“双师”不足的问题。
跨国连锁酒店集团可以为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提供标准化、规范化、完整的培训和最尖端的管理理念。在中国发展迅速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持续稳定的特点,加强双方的合作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最好途径。
(三)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由于旅游业、酒店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国际化。目前,传统的职业培养人才方式只适于初级服务人员培养,很难达到行业飞速发展所要求的服务水平。要改变现状,首先就要改变目前应试型的教学模式,吸收国际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先进技术,制定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教学方法。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应该是既有很强的理论知识、技能知识,还有外语、管理、营销、策划、应变等实务技能的国际型人才。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酒店复合型人才,就必须淡化证书培训,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培养出同时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外语能力、适应职业生涯及职业发展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观志。现代饭店经营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6
[2]张雪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7,9(3)
[3]陈的非。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J]课程开发,2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