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巧瑜 张建军 王克荣 李 伟
[摘要] 从近年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入手,以古方和经验方为纲,以病机为目,阐述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临床疗效概况,认为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以经方治疗为主,疗效确切,但存在中药剂型落后,可重复性差等问题。
[关键词] 中医药;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研究概况
[中图分类号] R25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8-68-0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的气道慢性炎症疾患,属中医学哮病范畴。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中医工作者对此病研究颇多,取得较大进展。笔者以古方和经验方为纲,以病机为目,将近几年中医药对该病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概况简述如下。
1对古方的研究[1]
几千年来累计的治疗哮喘的方剂枚不胜数,现将中医临床中常用的治疗哮喘病的古方介绍如下。
1.1主用于治疗寒哮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主用于治疗寒哮。李兰铮等[2]观察解表宣肺、化痰平喘类中药配伍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其采用加味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3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90%,提示本方具有解表祛寒,化痰平喘的功效。
大青龙汤出自《伤寒论》,主用于治疗寒哮。黄禾生[3]以大青龙汤控制哮喘发作46例疗效观察,有效率为89.1%。
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主用于治疗寒哮。张勇[4]以加味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100例,显效72例,好转28例,无无效者。服药最短者7d,最长15d,平均9d。
1.2主用于治疗热哮
定喘汤出自《摄生众妙方》,主用于治疗热哮。黎同明等[5]以“降气平喘,清热化痰”法选用定喘汤对热哮型哮喘31例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0.4%,显效率达74.2%。张淑侠等[6]用定喘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36例疗效观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β受体激动剂为主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主用于治疗热哮。黎经兰[7]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麻杏石甘汤加味汤剂口服,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肺通气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对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1.3主用于哮喘病缓解期
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主用于哮喘病缓解期之肺虚型。荣艳霞等[8]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35例,有效率为97%。
人参蛤蚧散出自《卫生宝鉴》,主用于哮喘病缓解期之肺肾不足型。夏桂花[9]以金匮肾气丸合人参蛤蚧散为基本方,采用温补肾阳法治疗阳虚型哮喘38例。临床治愈3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
2对经验方的研究
中医界对哮病病机的认识尚不统一,近年来部分学者根据自己临床实践和研究观察,从不同角度提出各自的看法,有肺气说、肾气说、痰饮说、瘀血说、火热说、气虚说、脾胃说及肝郁说等。在各种学说指导下产生大量临床有效的经验方。
2.1肺气说
宣肺止咳汤:李玉盛[10]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中医属于“风咳”范畴,多因风邪犯肺,邪阻肺络,肺气失宣,气道挛急而成,故治宜宣肺止咳,采用宣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总有效率93.5%。
泻肺定喘方:姜丕政等[11]运用泻肺定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110例,治疗组60例,临床控制15例,显效22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50例,临床控制8例,显效14例,好转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见(P<0.05)。
2.2肾气说
温阳片:曹宏教授认为哮喘无论缓解期或发作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肾虚,尤其是肾阳虚,提出补肾培元为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哮喘的治疗之法。许得盛等[12]采用温阳片防治哮喘季节性发作6年疗效:142例中显效56.3%,总有效率93.7%。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显著。停药2~4年后仍保存一定疗效。内、外源性哮喘疗效相仿。肾虚和无特殊见证型疗效优于脾虚和脾肾两虚型(P<0.05),后两型中感染者比例明显高于前两型(P<0.05)。
补肾胶囊:周艳丽[13]认为哮喘患者宿痰内伏与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及肾阳亏虚密切相关,肾虚贯穿本病的始终,尤其是肾阳虚,用补肾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55例,治疗组有效率92.85%,对照组有效率77.78%。
2.3肺肾说
易喘平胶囊:马战平等[14]认为哮喘发病的夙根为“痰瘀伏肺”,而病本为“肺肾气虚”;在治疗上侧重于补益肺肾,兼以活血豁痰,采用易喘平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55例,治疗组有效率达90.9%。
温阳平喘胶囊:邓乐巧等[15]根据哮喘的病因病机特点,崇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理论研制成温阳平喘胶囊。认为温阳平喘胶囊温阳补肾调整机体免疫,祛风解痉以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标本兼顾,虚实并治,对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116例及进入缓解期46例患者运用温阳平喘胶囊治疗,取得93.1%的有效率。
2.4脾肺肾说
参术汤:李明星[16]认为哮喘缓解期以正虚为主,正虚可以表现为肺虚、脾虚、肾虚,肺、脾、肾虚是本病的病机,益气健脾补肾法是本病的基本治法。采用参术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45例临床研究,临床控制显效率为93.34%。
参蛤河车散:李贵才等[17]认为哮喘缓解期肺、脾、肾皆亏,宜肺、脾、肾三者皆治,以参蛤河车散治疗哮喘缓解期患儿60例,结果总有效率88.83%;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细胞(EOS)绝对计数及PEF检测有显著差异。
2.5痰饮说
柴黄半夏茯苓汤:巩延林[18]认为,支气管哮喘以气逆痰瘀为标,哮病发作,治当理气化痰散瘀,采用自拟柴黄半夏茯苓汤治疗支气管哮喘39例,14例哮喘控制;19例好转;6例未愈。总有效率84.6%。
麻蝉鱼龙汤:白桦等[19]以消痰降气,调畅气血之效,达到喘平哮止目的。采用用麻蝉鱼龙汤加减服用后46例患者临床疗效判定,临床控制23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
2.6瘀血说
化瘀行气平喘方:傅喆暾等[20]认为,痰瘀气壅是哮喘的主要病理基础,采用化瘀行气平喘方治疗发作期小儿哮喘45例临床研究,总有效率91.11%。
哮喘康:徐艳玲等[21]针对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肺脾肾亏虚,痰浊瘀血互阻的主要病机,运用具有补益肺肾,活血化痰作用的哮喘康治疗非急性发作期哮喘60例患者,取得了95.5%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
3小结
近年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途径多样,有其独特疗效,能够显著缓解哮喘发作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肺通气功能,有效控制哮喘发作,具有综合治疗作用,经验方治疗仍处主导地位,但存在不少问题:诸医家各持己见,不能形成统一的治疗原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治疗该病的可重复性差;中医药对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在非急性发作期,从中医理论出发,补益肺脾肾,宣肺利气,祛痰化浊,可使患者逐步摆脱对西药的依赖,强固自身调控系统,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但针对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研究较少,应该加强;中药剂型落后、剂型单一,以汤剂为主,给患者长期服药带来不便,患者依从性差;针对哮喘急性期的有效方药虽多,但服用不便,应进行适合剂型新药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明话. 哮喘病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5.
[2] 刘远庆. 小青龙汤治疗慢性支气管50例疗效观察[J]. 福建中医药,2006,37(1):14-15.
[3] 黄禾生. 大青龙汤控制哮喘发作46例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5,16(3):29-30.
[4] 张勇. 加味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100例[J].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6):656-657.
[5] 黎同明,刘小虹. 定喘汤治疗热哮型哮喘31例[J]. 陕西中医,2005, 26(4):293-294.
[6] 张淑侠,郭大申,孙世史,等. 定喘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36例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06,22(15):41.
[7] 黎经兰.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43例分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1):38-39.
[8] 荣艳霞,冯晓纯.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35例[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22(1):40.
[9] 夏桂花. 温补肾阳法治疗阳虚型哮喘38例[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3):38.
[10] 李玉盛,陈红涛,曲秀娟. 宣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1):51.
[11] 姜丕政,周炜炜,胡稚国,等. 泻肺定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J].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129-2130.
[12] 许得盛,沈自尹. “温阳片”防治支气管哮喘远期疗效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12:4-5.
[13] 周艳丽. 补肾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5):54-55.
[14] 马战平、鱼涛,蔺利军. 易喘平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55例[J]. 陕西中医,2005,26(4):291-292.
[15] 邓乐巧,田春,徐玉萍,等. 温阳平喘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9):764-765.
[16] 李明星. 参术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45例临床研究[J]. 吉林中医药,2006,26(3):19-21.
[17] 李贵才,谢鹤,蔡文,等. 参蛤河车散防治小儿哮喘缓解期60例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4):69-70.
[18] 巩延林. 柴黄半夏茯苓汤治疗支气管哮喘39例[J].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4):255.
[19] 白桦,惠振亮. 麻蝉鱼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46例[J]. 陕西中医,2006,27(8):909-910.
[20] 傅喆暾,张鸣,黄雄伟. 化瘀行气平喘方治疗发作期小儿哮喘45例临床报道[J]. 江西中医药,2006,37(2):31.
[21] 徐艳玲,曲妮妮,马丽佳,等. 中药哮喘康对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瑞的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3):305-306.
(收稿日期:200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