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40例

2009-06-30 08:09张其兰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28期
关键词:胃轻瘫并发症糖尿病

张其兰

[摘要] 目的 探讨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性。方法 将8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用甲钴胺肌肉注射。结果 治疗组痊愈30例,显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结论 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优于甲钴胺肌肉注射,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一种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关键词] 胃轻瘫/穴位注射疗法;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胃轻瘫

[中图分类号] R58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8-48-02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又称糖尿病胃麻痹或糖尿病胃潴留,是指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因胃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以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为胃脘胀满、食后胀增、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吞酸等,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GP属中医学痞满、呕吐范畴。自1958年Kassander首次提出DGP概念以来,DGP患者的数量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而增多,大约50%以上糖尿病患者伴有DGP[1]。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笔者应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胃轻瘫,取得了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03年5月~2008年5月本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2]糖尿病性胃轻瘫诊断标准,并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共80例,都有较长的糖尿病史,有明显的腹胀、恶心等症状,胃镜提示无胃黏膜损伤或幽门梗阻,肝功能正常,大多数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X线提示胃固体排空延迟。符合1997年WHO关于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诊断[3]。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0~72岁,平均56岁;病程8~20年,平均14年。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3岁,平均58岁;病程7~20年,平均10.5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采用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用同身寸取穴法,选取足三里穴,用碘伏常规消毒皮肤,无菌操作条件下用2.5mL注射器抽取500μg甲钴胺液,按针灸手法进针,上下提插,不捻转,待患者有酸、麻、胀等得气感后注射药液,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签按压注射部位1min。左右交替取穴注射,1日1次。

1.2.2对照组甲钴胺臀部肌肉注射治疗,每次500μg,每日1次。

两组均治疗15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判断疗效。治疗期间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

1.3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胃排空时间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减轻,胃排空仍慢,但较前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胃排空无变化[3]。

2结果

治疗组痊愈30例,显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1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DGP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神经损伤、高血糖、胃肠道激素失调、Cajal间质细胞(ICC)异常及HP感染[4]有关。西医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多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促胃动力学药物如胃复胺、多潘立酮、西沙比利[5]、红霉素等有一定疗效,近年来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探讨,笔者从穴位注射的角度作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取得较好疗效。根据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表现,当属中医消渴、呕吐范畴。本病多因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导致气阴两伤,脾胃亏虚,运化无力,升降失常所致,故治疗宜健脾和胃、益气养阴。笔者采用针灸学穴位注射疗法,选取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足三里,《灵枢·四时气》篇“邪在腑,取之合;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有降逆泌浊,通调脏腑之功效,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疾病,同时是强壮身体的主要穴位,可治疗虚劳诸证[6];从而调补脾胃,使脾得健运,则运化水谷、水液功能正常,胃能受纳、腐熟、和降,共同完成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过程。同时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对胃肠道生理活动进行双向调节,可以使胃弛缓时收缩增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达到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甲钴胺具有促进细胞内核酸、蛋白和脂质的形成,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并促进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的功能[7],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途径给药的疗效优于单纯肌肉注射给药的疗效,其原理在于针刺足三里本身就有健脾和胃、改善胃运化功能的作用,通过足三里穴位注射,甲钴胺的吸收速度可能更快,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及功效,二者结合更有效地改善胃动力,改善胃的消化于吸收功能,从而改善胃轻瘫的一系列症状,共同发挥作用。两种不同的给药方法疗效显著不同,体现了中医穴位注射的优势,作为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结合现代医药学,为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提供了一种疗效更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Mearin F,Malagelada JR.Gastroparesis and dyspepsi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1995,7(8):717-723.

[2] 李乐群.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50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导报,2007,13(12):29.

[3] 叶任高. 内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5.

[4] 黄继良,施饰仁,赵瑞芝. 幽门螺杆菌与糖尿病[J].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4):284.

[5] 陆广华,袁济民,沈其昀,等.Ⅱ型糖尿病胃排空时间测定及西沙必利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J]. 中华内科杂志,1998,37(8):515-517.

[6] 梁繁荣. 针灸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62.

[7] 廖二元,莫朝辉. 内分泌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88.

(收稿日文:2009-03-30)

猜你喜欢
胃轻瘫并发症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