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供求分析与现实论证

2009-06-29 09:10熊岳炜
绿色科技 2009年5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需求对策

熊岳炜 肖 青

摘 要:我国农村在大量农业劳动力外流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背景下,超小规模农户经营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农地粗放经营和荒芜现象日趋加重。在介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地流转市场需求——供给模型的推导和分析,指出需求和供给因素怎样影响土地流转的数量和价格,并通过考察这些因素所对应的现实情况,分析出影响土地流转规模的农产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农业生产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原因。在结合我国国情对以上因素进行现实的论证之后,提出提高农产品价格、降低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农业生产力、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促进农村土地加快流转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需求-供给分析;现实论证;对策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5-0013-09

1 引 言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土地小规模经营基础上农户的高度兼业化,造成了农业的长期低效率和低竞争能力。鉴于此,《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然而从我国农地流转的实际状况来看,现行政策的运作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农地流转比较缓慢。尽快扭转我国土地稀缺与农业空洞化、农田荒芜化的结构性矛盾,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和农民增收迫在眉睫。因此对影响农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论证,无疑将对农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2 农村土地流转的需求——供给模型

制约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很多,本文以生产要素使用原则模型为依据,通过对土地这种生产要素价格和数量决定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分析,阐明两类农户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决定土地的流转量和价格。进而结合我国现实的情况,分析造成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的原因。

2.1 模型假设

为了便于模型分析,我们先将模型的假设前提明确为:

(1)所有的农户分成两类具有不同生产能力的农户。一类是那些经营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农户,他们倾向于流入土地;另一类是在城镇能够获得较多收入的农户,因为他们拥有非农收入,所以他们倾向于流出土地。

(2)每个农户面对的农产品市场、土地要素市场以及农业生产资料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这样可以更加直接地研究影响土地成交价格和数量的经济内在因素。[1]

(3)拥有土地能为农户带来两种效用:一种是通过利用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或者因流出土地而获得收入,这种因收入而体现出的效用,我们称之为土地的“间接效用”;另一种是“直接效用”, 也即农户能够通过保有一定量的土地而获得某种效用,比如农户因为拥有土地而获得对未来生活的一定安全感[2],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地具有的保障功能;又比如农民出于对土地未来升值的预期而希望保有土地等。

(4)土地具有两种效用,对于流入土地的农户而言,两种效用是合二为一的;对于流出土地的农户而言,两种效用是相互取舍的关系,即土地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土地所有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土地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3]

(5)对于流入土地的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产量只由一种生产要素决定,即使用土地的数量;[4]而流入土地的总成本和使用农业生产资料的总成本,也都看成与土地的数量成正比。

(6)每个农户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

2.2 流入土地农户对土地的使用原则和需求曲线

2.2.1 流入土地的“边际收益”——边际农产品价值

农户转入土地主要是为了进行农业生产,获得农业收益。[5]而农业生产的收益由两方面决定:农产品产量和农产品价格。设完全竞争的农户使用的土地数量为q,则使用一定量的土地要素将创造出一定量的农产品,这种土地与农产品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农产品的生产函数表示:

Q=Q(q)(1)

而流入土地农户的收益由产量和农产品价格共同决定:

Rλ=Q×p=Q(q)×p(2)

其中,p为农产品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价格。

此时,流入土地农户的收益是土地使用量的复合函数,对总收益R求导数,得到使用土地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VMP=MP×p(3)

它表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农户增加使用一个单位土地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其中,MP表示土地要素的边际产量。

2.2.2 使用土地要素的“边际成本”——土地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总成本等于流入土地的成本加上使用生产资料的成本,而两者又都取决于所使用的土地要素的数量,故成本可以直接表示为土地使用量的函数:

C=α×q+w×q=(α+w)q(4)

其中,α为土地要素的价格,w为生产资料的价格。土地价格α、生产资料价格w都是既定不变的常数,这是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土地买卖双方数量很多且都毫无区别,任何一家农户单独增加或减少其土地购买量都不会影响土地价格,生产资料也是如此。由于土地和生产资料价格是既定常数,使用土地的“边际成本”即成本函数对土地的导数恰好就等于土地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之和:

dC(q)/d q=α+w(5)

它表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农户增加使用一单位土地所增加的成本。

2.2.3 流入土地农户的土地使用原则

流入土地农户的土地使用原则是:使用土地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即土地的边际农产品价值等于土地价格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即:

VMP=MP×p=α+w(6)

上式也可以表示为:

MP×p-w=α(7)

当这个原则被满足时,流入土地农户达到了收益最大化,此时土地使用量为最优数量。

2.2.4 单个农户的土地需求曲线

由式(2), MP(q)×p-w=α,假定短期内农户的生产技术不发生改变即MP(q)的函数形式不发生改变,农产品价格p和生产资料价格w是常数,显然确定了从土地价格α到土地使用量q的一个函数关系。

如图1,根据规模报酬及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MP (q)随着土地要素使用量的增大先增大而后一直减小,因此该曲线先上升而后向右下方倾斜。当土地价格为α0时,有一条水平的价格曲线α=α0与MP×p-w曲线相交,确定的最佳土地使用量为q0,也即此时的土地需求量为q0。换句话说,MP×p-w曲线上一点(α0,)也是土地需求曲线上一点。同样地,如果给定另外一个土地价格α1,则有另外一条水平直线α=α1与MP×p-w相交于另一点(α1,q1),根据同样的分析可知,新的交点也是需求曲线上一点。于是,将所有这些点在坐标轴中连接起来,即得到土地的需求曲线。而我们研究的农户最佳土地使用量的确定,显然是该农户土地经营达到规模报酬后的情况,故只需选取MP×p-w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部分。参见图2。

2.2.5 由单个农户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如果土地价格发生变动,市场上所有农户都会调整他们对土地的使用量,从而他们的农产品产量和农业生产资料使用量都会发生变动。土地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全体农户的产量变动和生产资料使用量变动将改变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和生产资料的需求曲线,从而在农产品需求量和生产资料供给量不变时,将改变农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两者的改变再反过来使每一个农户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位置发生改变。

我们利用图3来推导所有农户同时调整情况下单个农户的土地需求曲线。在图3中,横轴为土地数量,纵轴为土地价格。设给定初始土地价格为α0,相应的有一个农产品市场价格p0和生产资料价格w0。在其他农户不进行调整时,土地需求曲线也可以看成就是MP0×p-w0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部分,根据该曲线可确定α0下的土地需求量q0,于是点H(α0,q0)即为所求需求曲线上一点。让土地价格下降到α1,则土地需求量就应增加到q2。但由于其他农户也进行了调整,在土地价格下降时,每个农户都增加了土地使用量,从而农产品产量增加。在农产品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将下降。于是单个农户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到p1×MP-w0,从而在土地价格α1下,土地的需求量不再是q2,而是较少的q3。但与此同时,由于土地使用量的增加,农业生产资料需求上升,在生产资料供给稳定的情况下,生产资料的价格将上升到w1,这在图上表现为单个农户的需求曲线再下移到p1×MP-w1,于是得到所有农户同时调整情况下土地需求曲线上又一点I(α1, q1)。重复上述过程,可以得到其他与H、I性质相同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所有农户同时调整情况下单个农户对土地的需求曲线dm。dm表示经过所有农户相互作用的调整,即经过行业调整之后单个农户的土地需求曲线。一般来说,dm需求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VMP曲线要陡峭一些。

有了dm需求曲线,紧接着的下一个工作就是把土地的需求理论从单个农户推广到整个土地市场。假定完全竞争土地市场包含有N个农户,每个农户经过行业调整后的土地需求曲线分别为d1、d2、d3、…dn,整个市场的土地需求曲线D可以看成是所有这些农户的要素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相加,如图4所示。

D=∑dn(8)

2.2.6 影响农户土地需求的因素

从以上土地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中可以知道,个人土地需求曲线的位置主要由MP×p-w曲线决定,也即主要由MP、p、w决定,而MP由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决定,p是农产品价格,w是生产资料价格。随着转入土地农户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条件改善,MP增大;农产品价格提高,p增大;生产资料价格降低,w减小,MP×p-w曲线向上移动,进而在相同的土地价格下,即α不变,农户土地需求数量增大。反之,则农户土地需求数量减少。如果所有农户的土地需求数量增大,则整个市场的土地需求数量增大,市场需求曲线向上移动;如果所有农户的土地需求数量减少,则整个市场的土地需求数量减少,市场需求曲线向下移动。

2.3 流出土地农户对土地的供给原则和供给曲线

2.3.1 土地供给的边际效用

土地流出者之所以供给土地要素是为了获得收入。正是这种土地带来的收入具有效用,我们称之为土地的“供给效用”,土地供给通过收入而与效用相联系。农户流出土地获得收入后,一般会寻求进城务工甚至定居的机会,所以在此我们可以把农户流转土地获得收入的效用视为农户进入城市并获得稳定生活的可能性。假设土地供给增量为dq,由此引起的收入增量为dY,而由收入增量所引起的效用增量为dU,则:

dU/dq=(dU/dY)×(dY/dq)(9)

式中,dU/dq即为土地供给的边际效用,它表示土地供给量增加一单位所带来的土地所有者的效用增量;dU/dY和dY/dq分别为收入的边际效用和土地供给的边际收入。因此(9)式表示:土地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土地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

这里假设土地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则单个土地流出者多提供或者少提供一点土地并不影响土地的市场价格。或者说,单个流出土地农户面临的土地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的边际收入显然就等于土地的市场价格,即有:

dY/dq=α,于是,(9)式简化为:

dU/dq=(dU/dY)×α(10)

这便是完全竞争条件下土地提供者的边际效用公式。

2.3.2 土地自用的边际效用

与土地供给的效用相比,土地自用的情况复杂一些:农户既可以自己耕种土地,收获农产品然后卖出获得收入,也可以通过保有一定量的土地获得某种效用,比如农户因为拥有土地而获得对未来生活的一定安全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地具有的保障功能;在2003年实行税费改革对农户家庭按照承包土地面积给予种粮直接补贴后,也可以把这种农户由于持有土地而获得无偿的货币性收入的情况视为土地保障功能的加强。由于流出土地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一般比流入土地的农户要差,所以在此忽略流出土地农户的农业收益,只考虑保有土地会带来农户土地自用的效用。若用t表示自用土地数量,则自用土地的边际效用就是效用增量与自用土地增量之比dU/dt,它表示增加一单位自用土地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2.3.3 流出土地农户的土地供给原则

流出土地农户的效用最大化条件,即土地供给原则是:作为“要素供给”的土地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土地的边际效用相等。这是因为如果土地供给的边际效用小于土地自用的边际效用,则可以将原来用于供给的土地转移到自用上去从而增大总效用;反之,如果土地供给的边际效用大于土地自用的边际效用,则可以将原来用于自用的土地转移到供给上去从而增大总效用。当且仅当两者的效用相等时,流出土地农户的效用达到最大。则根据前面两段的结论,土地供给的原则可以表示为:

dU/dq=(dU/dY)×α=dU/dt(11)

将式(11)变形,得

(dU/dt)/(dU/dY)=α(12)

如果虚拟一个所谓“收入的价格”r,则r=1,可以将式(12)改写成:

(dU/dt)/(dU/dY)=α/r(13)

上式左边为土地自用与供给的边际效用之比,右边则为土地自用与供给的价格之比。

2.3.4 土地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分析

如图5,横轴t表示自用土地的数量,纵轴Y表示土地供给带来的收入。因此,图中每一点均代表一个收入Y与自用土地t的组合。U1、U2、U3是流出土地农户的三条无差异曲线。显然,在同一条曲线上,不同的点代表着相同的效用水平。与通常的无差异曲线一样,这里也假定U1、U2、U3为向右下方倾斜和向原点凸出。这意味着,更多的收入和自用土地一定带来更大的效用,并且它们都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着较高的效用。

再设流出土地农户在初始时拥有t0单位的既定土地和y0单位的非流转收入(例如家庭财产收入),即它处于图中A点的位置。如果农户将其全部土地t0流转出去换取收入,则得到的收入为t0×α,从而其拥有的全部收入(家庭财产收入加上土地供给收入)就是t0×α+y0,即图中B点的位置。于是连接点A和B的直线就是该农户的预算线。

农户现在的问题是:在预算约束之下选择最优即效用最大的收入Y和自用土地t的组合。这个最优组合当然就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U1的切点E。换句话说,该农户的效用最大化行为是在初始的全部土地t0中,保留数量为t1的土地自用,而将其余的(t0- t1)部分作为生产要素供给市场以获得收入,使自己的收入从初始的y0增加到y1

由图可知,最优点E必须满足如下条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预算线的斜率容易推得:

-(B-y0)/t0=-t0×α/ t0=-α(14)

即预算线斜率是要素价格的相反数。

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可以表示为收入增量与自用土地增量之比dY/dt,即收入对自用土地的导数。于是,

dY/dt=-α或者-dY/dt=α(15)

上式左边可称为土地收入的边际替代率,它表示:农户为增加一单位自用土地所愿意减少的收入量,而右边的土地价格可以看成是农户为增加一单位自用土地所必须放弃的收入量。因此式(15)的含义是:农户为增加一单位自用土地所愿意减少的收入量要等于必须放弃的收入量。

2.3.5 土地的供给曲线

由上述分析可知,农户的土地供给量等于他拥有的土地总量与最优自用土地量之差(t0- t1),式中,t0为固定不变,t1则取决于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E的位置。在给定偏好即无差异曲线不变的条件下,这就取决于预算线的斜率,即土地价格α。反过来说,在农户的初始非流转收入、初始土地数量以及偏好均不变的条件下,则给定一个要素价格,就有一个要素供给量。这正是我们所力图确定的要素供给量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

图6与图5一样,图6中横轴t和纵轴Y亦分别为农户的自用土地和收入;U1、U2、U3为三条无差异曲线,A为农户的初始状态。如果要素价格为α1,则将全部土地都作为要素供给时,全部收入就等于B1=t0×α1+y0,于是预算线就是AB1。如果土地价格上升到α2和α3,则将全部土地作为要素供给的全部收入将分别为B2=t0×α2+y0和B3=t0×α3+y0,从而相应的预算线分别为AB2和AB3。换句话说,随着土地价格的上升,预算线将绕着初始状态的A点顺时针旋转,反之亦然。随着预算线绕着A点顺时针旋转,它与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簇的切点也不断变化,所有这些切点构成了tt'曲线,它表示农户在不同土地价格下自用土地数量的集合。tt'曲线反映了自用土地数量t如何随着土地价格α变化而变化,从而反映了土地供给量(它等于农户初始土地量减去自用土地数量)如何随着土地价格变化而变化,即土由图6可得土地供给曲线。在图6中,给定土地价格α1,可得预算线为AB1,从而最优自用土地量为t1,土地供给量为(t0- t1),于是得到土地供给曲线上一点A(α1,t0- t1);设土地价格上升到α2,再上升到α3,则预算线分别为AB2和AB3,从而最优自用土地量分别变为t2和t3,相应地,土地供给量分别变为(t0- t2)和(t0- t3)。于是得到土地供给曲线上的另外两点B(α2,t0- t2)和C(α3,t0- t3)。将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土地的供给曲线,土地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参见图2.3。将所有单个流出土地农户的土地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即得到整个市场的土地供给曲线。

2.3.6 影响农户土地供给的因素

从以上土地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中可以知道,个人土地供给曲线的位置主要由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决定。而在土地市场价格α不变的条件下,无差异曲线变化也即农户的偏好发生改变,则会改变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也就改变农户最佳自用土地的数量,进而改变农户供给土地的数量。无差异曲线反映流转土地收入与自用土地的替代,因此决定无差异曲线形状的就是土地流转收入的效用和自用土地的效用。根据前文的分析,当农户进入城市并获得稳定生活的可能性越大时,收入的效用越大,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会更水平,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切点所确定的最佳自用土地数量将减少,则土地供给数量将增大,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当农户进入城市并获得稳定生活的可能性越小时,收入的效用越小,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会更陡峭,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切点所确定的最佳自用土地数量将增大,则土地供给数量将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而在我国,农户自用土地的效用主要来自于土地的保障功能,因此农村社会保障越缺乏、国家给与的无偿性补贴越高,自用土地的效用越大。当自用土地的效用增大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会更陡峭,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切点所确定的最佳自用土地数量将增大,则最佳土地供给数量将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当自用土地的效用减小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会更水平,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切点所确定的最佳自用土地数量将减少,则最佳土地供给数量将增大,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2.4 对农村土地流转需求和供给的综合分析

当我们分别得到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后,将向右下方倾斜的土地需求曲线和向右上方倾斜的土地供给曲线综合起来,即可决定均衡土地价格和流转数量,参见图8。图中土地需求曲线D和土地供给曲线S的交点E是土地市场均衡点,该均衡点决定了均衡价格α0和均衡流转数量q0。土地流转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变化,决定着土地价格和流转数量的变化。根据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因此,为了逐步实现我国农产品生产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普遍收入,我国需从土地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流转需求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探析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