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怡 王惠敏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实际情况,从内外部环境诸方面分析了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困难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完善和实施新会计准则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实施困难 解决对策
一、实施新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自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实施已有2年,企业实施新旧会计准则转换后,总体运行平稳。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促进了投资者可持续投资,为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和投资奠定了基础和平台,但同时在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企业领导对实施新会计准则不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多数企业领导对新会计准则具体条例都不太了解,对实施新会计准则并不重视,对其存在片面认识,认为只是会计部门的分内之事,与企业领导关系并不大。但其实执行新会计准则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工作,还涉及到各项业务,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因此,企业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明确分工,加强协作,这样才能保证新会计准则能的实施,确保会计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
(二)部分准则的实施难以落实
当前,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也日益增多,增大了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会计人员需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才能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因此,如果企业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高,将会使得准则的实施难以落实,并且对企业会计信息及财务状况造成影响。
1.公允价值相关信息难以获取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公允价值计量中的重大影响是由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决定的。公允价值在不同情况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计量属性,是一种多特征的交叉重合,具有非确定性和变动性两大特征。在计量公允价值时,若不能取得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那么一般就只能通过对预期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来估计公允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会计人员作出判断和估计。此时,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了公允价值的合理计量。
2.坏账准备难以准确估计
准则规定企业应于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但未明确规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因此,会计人员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亦即根据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合理地确定计提比例。这一规定,赋予了企业较大的自主权,但如果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就会使计提比例不合理,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状况的公允表达。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如何计提坏账准备存在着困难,且也有很多企业并没有计提坏账准备,使得会计准则的实施难以落实。
(三)会计信息的失真更为严重
虽然新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限制了会计处理的选择余地,但总体来说,会计的灵活性加大,使企业账面利润在短期内发生了剧烈变化,使得企业人为的操纵利润以及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更大。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影响的。
首先,新存货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这将对生产周期较长、发出存货一直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的企业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由于存货较多、存货周转率较低,假如不采用“后进先出法”,而改用其他的计价方法对所发出的存货进行计价,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在短期内出现不正常的波动。
其次,虽然新准则规定计提的资产减值预备不得再冲回,但在新准则实施前,一些利用计提资产减值预备进行大幅度利润调节的企业,有可能在2006年将减值预备冲回,否则,一旦新准则实施,这些隐藏的利润将再无机会得到体现。这些企业若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冲回该部分减值预备,企业利润将大受影响。
最后,新债务重组准则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由计人债务人资本公积改为计入债务人营业外收入。这一规定,使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债务重组收益将直接包含在当期利润总额中,并可能极大地提升企业每股收益水平。
(四)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改造滞后
企业需要通过信息系统的帮助将其会计制度模式化,因为这种模式化的过程也是企业会计制度管理实现规范化的过程。新会计准则表明,企业核算工作量的大幅增加,以及算法更趋于复杂化,使得信息系统变得更加不可取代。透过模式化的管理软件的帮助,会计人员将可以直接上手工作,信息系统能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新会计准则。尤其是我国金融行业,机构繁多、业务量大,信息采集的工作量多,涉及业务面广;数据管理上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进行整体规划,多种指标口径不一致,数据管理缺乏一贯性,难以满足国外信息披露的连续几年数据的对比分析的要求。信息披露的数据并不能完全从业务系统中直接得到,而往往需要对大量业务数据进行综合、提炼才能得出更有针对性的数据。
(五)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加剧了金融危机的蔓延
此次金融危机波及到了美洲、欧洲及亚洲,金融资产首当其冲,其市场价值应声而落。欧洲和美国的企业家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规定是造成次贷危机的元凶之一。
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金融行业引用公允价值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它的任何变化都将反映在损益表中,导致金融业财务报告波动性上升,也可能导致市场对金融业经济价值的错误判断。公允价值原则在次贷危机中造成了顺周期效应,即市场高涨时,由于交易价格高,容易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的高估;市场低落时则往往造成相关产品价值的低估。由于证券价格的公允价值下降,投资人的信心受到打击从而继续抛售证券,进而使得证券价格的新一轮下跌,造成了恶性循环。同时,又由于新会计准则发布时间短暂,企业对公允价值的把握尚不成熟,因此,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危机的蔓延。
二、对策和建议
(一)改善实施会计准则的经济环境
会计准则作为一项经济制度安排,它的有效执行还取决于经济环境中各方面的相关因素。因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改善实施会计准则的经济环境。首先,逐步完善有利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发布实施的条件,如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建立、投资者日益成熟、监管进一步加强等,使得整个市场经济环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其次,无论是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上市公司及其财会人员、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还是相关监管机构以及报表使用人,都需在有限时间内适应和理解新准则的规定,并为会计准则的实施做好充分准备。最后,改善整体法制环境,形成相互协调配合的多层次法律体系。尤其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法规具体执行条例,使之更具备现实操作性,同时加强执法力度。
(二)继续完善会计准则
1.进一步增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独立性
合理安排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人员。一方面,会计准则委员会应当减少政府官员代表,特别是财政部官员,另一方面,增加例如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全国总会计师协会等具有代表性的成员,这样才能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尽可能地照顾到各方的利益,增强准则制定机构的独立性。另外,由准则的非相关利益人组成监督机构对准则制定过程和准则制定效率进行监督,并对准则的可能影响进行评估,从而对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利己现象做出最大的抑制。
2.重视会计理论研究,尽快构建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笔者认为在会计国际化的今天,尽快建立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是大势所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其基本构成要素应该具有一致性,我国可以借鉴国际惯例,即以财务会计目标为起点,会计基本假设为前提,包含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财务报告的列报。但在确定每项构成要素的具体内容时,还应同时结合国情。
3.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
首先,要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准则制定机构应该对会计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并处于研究工作的最前沿,研究经济环境对准则的影响,合理预期会计实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还应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总体上安排准则制定计划。其次,可以采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增加准则制定的透明度。利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事前公布议题,讨论结束后迅速发表相关公告。最后,应尽快实行会计准则发布前的听证会制度。这既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准则的制定中来,使会计准则具有更高的公正性,同时又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准则、更有效地实施准则。
(三)加强企业会计内部监督
首先,要从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与加强风险管理着手。可以在股东会、董事会、及经理层之下分别设置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其在业务上属于审计委员会,而在行政上却由经理层负责。此外,监事会应该主动的肩负起责任,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实施检查,对账簿和其它会计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其次,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将控制财务风险与企业内部监管有效衔接起来。财务会计制度的规范化不仅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是企业基础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内部监管的核心,财务会计制度的健全同时也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施的客观要求。
(四)完善公司管理体制
目前,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还未有效建立起来,必须尽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要进一步增强公司管理层及时、充分、如实披露财务信息的意识,促使管理层在真正提高公司质量上下功夫,而不是依赖非常交易及不公允的关联交易等操纵利润。至于如何完善公司管理体制,可以参照我国现在实行的管理层收购方法,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增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感。另外,更新企业的系统,保证新准则下能够以有效率的、兼顾成本与效益、及时的和适合持续操作的方式生成数据信息。并且,加强公司文化治理、行为治理和财务治理,促进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进程。
(五)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对于企业的会计人员,应注重新会计准则的培训,使他们对新会计准则的精髓以及在实务中的操作做到了然于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后续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也应该有所加强,使会计人员彻底抛弃以过去为重心的理论体系和观念,建立面向未来的会计观念和理论体系,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通过案例剖析的实践性学习,并联系理论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国要加快会计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努力推进会计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多层次化。建立完善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大力开辟国际化人才培养渠道,着力培养一批善于管理、精于业务、熟悉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岩。新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分析[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5):88-89
[2]金玉辉。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和对策[J]时代经贸.2008,(6):151-151
[3]纪金莲。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8,(12):54-54
[4]丁秀梅。谈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6,(2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