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调研,客观分析当前高校反腐倡廉的基本情况,认真查找完善反腐倡廉机制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优化办学环境,切实保障高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校 反腐倡廉 机制 探索
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07zs04zd)
作者简介:刘长安,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联系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实际,通过不同形式的调查研究,在18所本科院校發放近2000份问卷,认真查找特别是针对完善反腐倡廉机制方面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根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一、高校当前反腐倡廉建设情况的基本分析
(一)成效明显
总体来说,高校根据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总体部署,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学校改革发展紧密结合,与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紧密结合,与培养建设者接班人、优化教书育人环节紧密结合,带领教职工共谋发展,据统计,83%的教职工对高校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是满意的。1、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落实。高校坚持把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摆在了更加突出位置,既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安排,也当作一项严格的政治纪律来执行,切实担负起学校稳定发展的政治职责。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得到加强。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宣传、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协调联动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定期召开领导干部参加的反腐倡廉建设大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召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新任领导干部的任前廉政谈话以及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等。重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管事,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氛围,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3、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加强了对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干部人事工作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维修项目和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招投标工作稳步推进。加强高考招生录取工作的全过程监督,切实做到阳光招生。4、加强审计,保障学校经济活动合法有序。坚持以“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为指导思想,开展正常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和专项资金的审计调查以及大量的工程审计等。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服务,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面对高校实际,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构建与学校科学发展相适应的惩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1、纯理论性的学习教育较多,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不够。有80%问卷反映,教育形式陈旧呆板、内容针对性不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流于形式等。表现在反腐倡廉教育中,往往把内涵丰富的真理、信仰、价值、理想教育简单化的做法;对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针对性不强,表现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缺乏,从而导致理想信念动摇。2、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不够。高校既有“无制度可用”,也有“制度不管用”和“有制度不用”的问题。具体表现制度在宏观制度多而具体制度少、单一制度多配套制度少;有的制度不执行、不落实,没有发挥出制度应有作用等。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和警示性、可操作性。由于制度的约束性不强,造成在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3、形成监督合力和综合效能不够。对应该监督的内容、对象、重点还没有完全覆盖有漏洞,不落实;监督的手段比较单一,程序上的监督多,实效性的监督少。专职监督和民主监督没有形成合力,群众的监督权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弱化了应有的制衡功能。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重视监督工作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没有真正理解监督工作在预防腐败体系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导致工作中监督、与被监督的意识淡薄,监督效能的发挥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完善反腐倡廉机制的主要途径
(一)着力解决“教育有效”的问题,建立反腐倡廉教育机制
反腐倡廉教育是从思想道德上构筑拒腐防线的重要途径和措施,是构建惩防体系的首要任务,是预防腐败的基础工程。1、坚持重点是教育有效的重要基础。领导干部是各项事业的决策者、执行者,其言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号召力和示范作用。他们既要有决策水平、工作能力,更要有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规范,既是反腐倡廉的组织领导者、示范者,也往往成为各种腐败的侵蚀对象。必须经常性地抓好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增强思想上的拒腐能力,确保他们能够真正为党掌权、为民用权。2、丰富和拓展内容是教育有效的基本要求。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强化党员干部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坚持进行国情、省情、校情发展形势教育,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紧迫性;加强法纪教育,坚持用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约束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力;坚持警示教育和示范教育相结合,大力宣传勤政廉政典型事迹,定期进行违纪违法案例通报,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片等,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勤政,自尊、自律;要加强爱党爱国教育,增强党员意识和对党和国家的忠诚;进一步加强进行学术道德建设,端正校风、学风,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3、创新方式是教育有效的根本保证。有80%的认为教育形式一般或单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特别是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关心关注的问题及思想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教育,及时解决党员干部在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思想问题。要因人施教,分类分层次开展教育,根据人的工作岗位、业务特点的不同和思想状况的差异,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廉政说教与情感熏陶相融,发挥教育的感化功能。不断推动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化、常规化,构建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着力解决“制度管用”的问题,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制度在惩防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形成完善有效的制度体系,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是惩防体系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1、完善制度的系统性。在清理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但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还要逐步解决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盲区和缺失问题。着力解决制度配套和具体管用的问题。要在程序制度建设和具体实施办法的制定上下功夫,在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逐步形成反腐倡廉制度网络,使制度体系的整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2、提高制度的前瞻性。建立反腐倡廉制度必须做到预防在前,规范在先。更重要的还是要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只有在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建立完善的预防腐败制度,才能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3、强化制度的严肃性。要加大对一些新出台制度的宣传力度,让党员干部熟悉制度,带头遵守制度,让广大教职工了解制度,监督执行制度,营造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尤其是要加大对违反制度、破坏制度和不遵守制度行为查处的力度,违规必纠,违纪必处,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着力解决“监督有效”问题,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
1、强化对主要领导监督的实效性。改善党内监督的基础是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的权力结构,实现权力的相互制约。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管理,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党政议事规则,规范议事决策程序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基础性工作,应该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推进。建立科学民主的运作机制,明确用权界限,形成严格依法行使权力的程序体系,也是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的重要途径。2、坚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65%的人认为高校工作透明度不够,从实践看,民主意识和民主办学至关重要,这是监督和接受监督的关键,也是真正公开的基础。公开的基础是要创新载体,保证效果,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扩展电子政务内容,增强覆盖面,全方位公开,接受学校各个层面广泛监督。加强对重要岗位、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加强干部人事、财务管理、基建工程、大宗物资采购和国有资产、后勤服务、校办企业、科研经费、招生收费等方面的公开和有效监督。3、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要确立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地位,强化层层落实“一岗双责”的意识和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廉政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工作与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同部署、同检查、同推进。要重视校风、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依靠制度和社会监督,预防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的学术腐败现象的发生。4、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结合学校实际,在进一步搞好干部离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基建工程及维修工程项目审计等工作的基础上,要大胆探索审计模式,不断完善审计程序和方法。突出重点部门、专项资金的审计调查,看其收入反映是否完整,经费使用是否合规,财产物资是否安全,债权债务是否真实等。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既发挥预防犯罪,保护干部的功能,又确保学校各项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正常运行。
总之,完善反腐倡廉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立足于当前,又着眼于长远。实现教育、制度、监督等有机统一,要以教育为制度和监督奠定基础,以制度保证教育和监督的实效,以监督促进教育和制度的落实,才能构建与学校科学发展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2008年党建工作新期待 2008年1月8日
[2]刘长安,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新思考,《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