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已经被普遍关注。本文从学科渗透考虑,对环境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行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环境教育 渗透
作者简介:杨舒宁(1983-),女,沈阳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生。
一、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存的大事,并且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各个国家的已开始高度关注,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因此,人们也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而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基础和根本,尤为重要。其主要途径是在学校学科教学中自然渗透。通过在学校的学科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渗透,提高学生的环境知识、技能水平,形成环境情感态度价值观,关乎社会未来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渗透环境教育的有利条件
(一)从课程标准看其优势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程解读》中明确指出:这次课程改革突出思想品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科学教育、环境教育、艺术教育以及综合性实践活动等。[1]从中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不仅是环境保护工作者的意愿,也是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一个方面。这就为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二)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优势
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切实抓好环境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尤为重要。首先,数学课程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极强的逻辑性、科学性和知识性。其次,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大量的环境教育素材,无论插图或例题,特别是应用题等都蕴含着教育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内容。再次,环境教育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数学学科正提供了这种便利。这些特点,都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使环境教育在数学中的渗透更加有效。
三、小学数学渗透环境教育的实施建议
(一)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是教育行动的航标。教师的环境教育观念须具备以下几点:
(1)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环境教育也不例外。环境教育以人为本,是要全面认识环境教育的价值。它不仅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人,将社会需要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而且要注意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确立综合发展观念。环境教育的着眼点不仅看学生的环境道德发展,而且要通过环境教育促使全面发展;不只看他一时环境道德的提高,而且要着眼于他长远的发展。
(3)确立系统教育观念。我们要把环境教育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全方位地实施环境教育。从教育者方面看,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工都是环境教育工作者,人人肩负起环境教育使命;从环境教育内容方面看,要求教育的内容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使学生的环境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深化。
(4)确立自身环保意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明确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要求,使之具有计划性;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教育因素,把教育和数学有机结合,使之具有整合性;结合教学实际引入国际国内环保新成就,增加教育信息量,使之具有开放性;制定教案时,考虑到与知识能力同步进行的环保教育,使之具有协调性。
(二)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适时适量的渗透环境教育
人的成长要经历身体和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征。所以,在进行环境教育时应针对儿童年龄特点采取在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目标,分步实施环境教育,逐步提高要求。比如,低年级课通过游戏等方法渗透,让学生粗浅地认识和了解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能体会大自然的美丽,自觉爱护花草树木,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中年级可结合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环境知识,培养较强的环境意识,参与一些爱护和保护环境的简单实践活动,可采用数据渗透、编题渗透;对高年级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对环境进行初步观测、统计和分析,为解决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可采用实践活动和小课题研究的方法渗透。
(三)小学数学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
1.挖掘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大部分插图都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准确把握这些环境教育因素,能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保护知识。
例如:一年级小朋友从进学校第一天第一堂数学课,就要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在“准备课”就看到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1座大桥、2只蝴蝶、3幢楼房、4只彩球、5位小朋友、6朵白云、7棵松树、8个字(请您爱护花草树木)、9只小鸟、10朵鲜花……在学生练习数数的同时教育他们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教材中有很好的可以进行环境教育渗透的素材。因此,教师要非常熟悉教材。另外,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知识,还要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环境知识,找出其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和环境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和发展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
2.精心设计,创设情境
找到了教材中環境教育内容,还应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找到结合点,把环境教育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这些都需要及时精心的教学设计。例如,教学时可结合校园环境绿化面积的一些具体数字,出示相应的录像和挂图,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了解人与环境和谐的关系,了解环保的作用。
教学设计时尤其要重视情境的创设。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小学数学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师应利用其特点,有意识的创设环境教育的情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利用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保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境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2]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第一、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在教学中,要注重让环境教育的内容尽量贴近日常生活,使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第二、与调查、研究相结合。调查研究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环境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既增强了其学习能力,也增加了环境知识,培养了环境技能。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不仅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鲜活更丰富,也在学生心灵中播下了环境保护的种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强烈的环境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不仅对人类社会的明天、未来,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也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绍元,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J] 环境教育,2008,(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