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敬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知识更新加快,在职译员需要不断学习来加强翻译和交际能力,如何做到这些,因人而异,大致有如下途径,如大量阅读,积极坚持收听外语广播,参加实践活动,以及学习与研究中西方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本文就如何提高在职译员的交际能力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在职译员交际能力提高
回顾近几十年来语言教学的发展,不难看出语言教学的重点逐步由词(word)转移到句子(sentence),又由句子转移到语篇(discourse)。这一重点的转移反映了语言学这门学科本身的发展,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研究的深入,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语言本质认识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发表《句法结构》一书以来,语言学经历了一场空前的革命——乔姆斯基革命。显然,乔氏理论对语言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美国人类学家海姆斯(Hymes)针对乔姆斯基理论,于1971年又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在国内外教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不少有关论著和文章。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和外语教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无疑,这对在校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很有益的。但遗憾的是对在职人员交际能力的培养却涉及很少。笔者结合自己从事翻译的点滴体会,对如何提高在职译员的交际能力进行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不仅需要更多的翻译人才,而且需要高水平的翻译人才。近些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我国翻译人才的培养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我们的翻译队伍中,确实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在业务水平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部分人员大概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老一点的翻译人员,虽然过去受过正规的系统的专业训练,但由于我们过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偏重于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交际能力的培养,结果他们虽然掌握了不少英语单词,也具有一定的语言分析能力,但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较弱。也就是说,他们的交际能力或语域能力较差。不难看出,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发展。1973年,北外胡文仲教授说:“没有语言能力为基础,交际能力就成为无本之木。”第二种情况是,70年代以来,随着海姆斯的“交际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我国外语教学界抓住了交际能力培养的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强交际能力的翻译人才,但由于学时、语境及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实际上还有少数部分译员从学校毕业以后,交际能力仍然偏低,还达不到应有的要求;第三种情况是由于改革开放需要,为了应急从各地招聘一些函授与自学成才人员充实了翻译队伍,他们的确做了大量工作,但他们中间的少数同志在社会语言能力、应变能力和话语能力等方面还有点欠缺。因此,在实际交往中,他们有时还不能得心应手。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加强和提高在职译员的交际能力是极为必要的。
二、解决的途径
对在职译员业务水平培养和提高的办法是多方面的。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选送有发展前途的译员出国或到外语院校深造。但对多数译员来说,还是应该坚持在职学习。笔者认为在职译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一)大量阅读。
在职译员大学毕业后就马上参加了工作,他们在学校里就学了那么多词汇,而且这些词汇多半涉及文学语言和日常生活所用的最基本的词汇,与工作中所涉及的专业结合并不十分紧密,加上平时只是忙于工作,很少阅读一些外文书刊。因此,由于词汇量有限,交际能力就显得差些。要想尽快提高交际能力,必须大量阅读,通过阅读来增加词汇量,这是培养和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韦斯特认为“在缺乏外语环境的条件下,从阅读入手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经验和培养语感”。大量阅读适合中国的国情,在没有外语环境和外籍教师缺乏的情况下,中国人通过阅读学习外语是必由之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另外,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语言系克拉申教授提出“i+1”的理论。这一理论中的“i”代表学习者原有的语言水平,“i+1”指所学的语言要略高于他原来的水平。根据克氏理论,我们要注意阅读选材的适度,一方面不要因选材太易而使学习者失望,另一方面也不要因选材太难而使他感到生畏,这样阅读的收获才会更大些。
(二)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种类很多,如翻译教学、外训教学、商务谈判训练和社交活动等。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口语练习、小组讨论、相互交谈、讲故事等形式,目的是在于创造真实的交际环境,通过这些活动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有较多外教参与教学任务或涉外项目的单位,译员可以乘担任教学或翻译之机,直接地同外国教师或外国专家等交谈,同时翻译双方所说的内容的过程就是最直接、最真实的交际活动,这是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最好的交际场合。另外,参加其他的社交活动也是很重要的,诸如国际商务谈判、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俱乐部或外事活动等。总之,学习外语,语言环境是一个重要条件,在职译员应该积极参加各种社交实践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坚持收听外语广播。
译员交际能力偏低,一般表现在他单独与他人进行交际或充当译员协助他人进行交际时,一是听不懂,二是不能用流畅得体的英语表达出来。究其原因,无不与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等有关。因此,要想提高在职译员的实际交际能力,就必须克服上述影响交际的诸因素,而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坚持收听外语广播。根据美国P.T.Ratkin的研究,在美国成人获得语言信息的技巧,约有45%的时间用于听,36%的时间用于说,16%用于读,9%用于写。这些数字说明“听”对于学习母语的重要性。学习母语是这样,学习外语就更应该加强听力练习。中国人由于长期受到母语和本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所以在实际交际中,往往一听到英语,总是习惯地用汉语句式在脑子里过过趟,养成了一对一的对译法,对变化多端的英语语言形式缺乏敏感性,不能一下子抓住讲话人的主要意思。我们可以通过收听英语广播来提高语感(language sense),正如沉浸法(immersion)学者所提倡的“学习外语要泡在外语环境的海洋里”。特别是在缺乏外籍教师的条件下,译员可以将收听英语广播作为“英语海洋”环境的一部分。听多了,自然就能够掌握英语的各种表达方式,摆脱母语的干扰,逐渐过渡到用英语思维反馈信息,交际能力也就自然会得到提高。
为了尽快提高听英语广播的效果,译员平时要注意阅读英文报刊,如《北京周报》,China Daily,以及其它有关英文报刊,从中收集一些有关的词汇。另外,也可以阅读参考消息,人民日报国际版和一些有关的英美地理、历史书刊,了解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问题等重大国际事件。以上这些对于提高听力都是很有成效的。
(四)学习与研究中西方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我们知道中西方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哲学、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了解这些往往会造成交际失误。例如,我们遇到一个英美人,而用中国的问候方式说“Have you eaten yet?”或“Where are you going?”。他一定会感到奇怪或疑惑不解,甚至会误会地想:他为什么对我的事情如此感兴趣?又比如,在讲英语的国家里,“Thank You”的使用相当频繁。在许多场合都可以听到,而在中国“谢谢”使用得就不那么频繁,而且多表示真诚的谢意。同样,在讲英语的国家里,对致谢的反馈也不一样,人们常以“迎合”对方的方式予以接受,表示对对方的肯定或尊重。而在中国,人们往往采用“否认”或“自贬”的方式予以拒绝,以示礼貌和谦逊。了解这些情况,对提高在职译员的交际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要想提高在职译员的交际能力,除了出国或到外语院校进修深造外,还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大量阅读、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收听英语广播等实践活动并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尽快培养出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和交际能力强的翻译队伍。
参考文献:
[1]胡文仲编.基础英语教学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2]李观仪.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交际能力.外语界,1990,(4).
[3]浦小君.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界,1991,(2).
[4]张志伟.培养英语语篇水平上的交际能力.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增刊).
[5]折鸿君.对交际教学法面临问题的思考.外语与外语教学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9.
[6]Rivers,W.M.From Linguistic Competence to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ESOL Quarterly March,1973:25-34.
[7]Brumfit,C.J.and Johnson,K.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8]The Experience of Learning.Scotish Academic Press,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