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五年制)物理教学创设生活化情景初探

2009-06-29 02:50
考试周刊 2009年39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中物理生活化

徐 雷

摘要: 师范(五年制)物理教学有着不同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为此,师范物理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显得更为重要。生活化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创设生活化情景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师范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师范(五年制)物理教学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学设计

师范(五年制)物理教学有着不同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胜任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是其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师范物理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显得极为重要。师范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的生活化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师范教育的要求。

1.教师要有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首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在教师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不破则不立,“破”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是最终达成“立”的一个前提保证。

在科学认识论的影响下,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系统而高效地传授学科知识,有效地完成认知性任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被打入“冷宫”;教师作为既定的知识的占有者,是先知,处于强势地位,而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是后学,处于弱势地位,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不是一种生动的双向交流、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生活关系,而仅仅是一种强制性的单向授受关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存在意义仅仅是为了掌握学科知识,认识外部世界,教学被当作实现外在目的的工具,而人的生成性、主体性、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则被遗忘和抛弃了,课堂变得沉闷、乏味,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生命意义的显现。

在生活认识论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已不仅仅局限于完成学科知识的传授这一认知性任务,而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打破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阂,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这一生命体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且要关注教学活动的过程,尤其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一种强制性的单向授受关系,而是处于同一生活世界中的不同主体之间如何由互识到共识的问题,因而课堂教学需要研究解决的是作为不同主体的师生之间是如何通过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达到相互影响,最终形成共识乃至产生“共鸣”的问题。教学和考试的落脚点不再是知识的记住和套用问题,而是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问题,即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世界中实际问题的问题。

2.教学设计要生活化

2.1课程目标三维化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从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作为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三者之间是相互孤立的还是具有某种联系?教师需要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指出:“知识、方法、情感,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知识的相互联系比较紧密,而且存在着明确的递进关系。一个新知识的构建,需要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的展开,就形成了一个网络,网络之间的联系,就是线索。方法则不是针对一个具体事物的,它是从许多同类事物中概括出来的。然而,方法的存在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如果没有具体问题的支撑而空谈方法,这些‘方法只能是空洞的条文。”而情感更是受现时的教学场景所影响,受具体的感官刺激所左右。由于知识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易于把握,属“显性”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常都是以知识为线索的,课程目标的这三个维度绝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有机交织、水乳交融的。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基于同样一个知识点,任何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自然可以实现相同的知识目标,然而,不同的教学设计却可以实现不同的过程和情感目标。正如《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的那样:“像《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一教学片段,就存在着以下各种不同的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教学设计:运用打点计时器作为主要实验器材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内用数码摄像机连续摄影,当堂分析下落小球的运动,增强学生应用日常器材进行物理探究的意识;启发学生制作位移随时间平方变化的图像,发展学生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伽利略通过斜面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办法,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展示人类在月球上进行的金属球和羽毛具有相同下落规律的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激情;以及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处理自由落体运动的信息中养成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等等。这些多维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目标是共存的。”

2.2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生活中有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妨认真地思考一下:学生在有关本节课的知识点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其中哪些对于课程学习是不利的,如何消除其不良影响;哪些对于课程学习是有益的,如何合理利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什么样的教学情境,经历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获得一份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合作攻关哪些研究课题,从事哪些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乃至自主创新的能力,等等。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的内容标准中,关于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方面,相应的条目有:①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②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③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④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⑤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⑥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3教学方式生活化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关于教学方式的考虑,也是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方式生活化的道路上,陶行知先生堪称伟大的先行者。“当年陶行知主持的重庆育才学校,不少课程都应用形象的教学方法讲授,如社会组的时事课用活报剧的形式表演给大家看;自然组的化学课也用表演的形式,如他们创造的化学之舞,将枯燥的化学变化公式用舞蹈表现出来,使人产生兴趣,易学易懂。像这样把科学教学加以艺术化、舞蹈化的方法,尚属破天荒之举”。

为了实现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广大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水平出发,选用图表、漫画、照片、录像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习题设计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实践,习题来自于生活,因而物理习题中必然有能够体现其存在的生活场景,在课堂教学特别是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题中生活场景的分析、营造和联系,把解题的过程变成探究的过程和知识应用的过程。

有些物理习题教师应以生活原貌的形式给出,应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教师要培养学生通过对题中的生活场景分析,抓住主要因素,创建物理模型,要通过许多具体的物理习题加强这方面教学,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对于一些抽象或立意新颖的物理问题,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是有困难的,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出题中的生活场景,化抽象为具体,由局部到整体,让学生弄清问题设置的生活环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从一个新的高度把握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文,高玉柏.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10).

[2]蒋雅云.论课堂生活化的主要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3).

[3]缪建平.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04,(Z1).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