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中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

2009-06-28 06:13张智敏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朱鹮丑小鸭朗读课文

张智敏

目前,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如何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的欢乐和享受,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今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而合作、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提的问题有启发性,那么学生就乐于思考,乐于回答,对其学习新的知识就会产生一种促进作用,课堂上也就不至于“死水一潭”;反之,如果教师提的问题空洞生瘪,或是哗众取宠,让学生作简单的“问答游戏”,表面上看起来课堂上举手的人很多,搞得轰轰烈烈,其实是简单化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一味的去文字上找答案,根本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智力。

提问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学生不会质疑怎么办?我在实习中体会到:首先要让学生敢于提问,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提问,毫无顾忌地提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不管对与错,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其次,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抓住关键问题提问,不能“浅问辄止”,而应该刨根究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再次,要在质疑上舍得花时间,绝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而应该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会提问,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由不敢问到敢问,由不会问到会问的习惯。

对待学生的质疑,只要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能回答的,还是不能回答的,都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释疑。根据学生问题的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

一、在反复朗读中释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学生提出的似是而非、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后,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讨论辨析和自行求解。比如:教学《伟大的悲剧》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行吗?”的疑问,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则可以让学生自己认真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以后,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特别是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思想,让学生读出语气、从中体会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请学生抓住课文中的斯科特的思想变化的语句,在反复朗读中自我释疑。

二、在同类比较中释疑

有些问题不能孤立、片面地理解,必须借鉴相类似的阅读材料,在相互印证、补充中求得全面的理解。比如在教学积累?运用5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习怎么样才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刚学完的《邓稼先》,学习那篇文章怎么分析主要内容,然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孙权劝学》等几篇文章,经过认真研读再加上原来学习课文时学会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如下结论:先通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得出各部分结论——最后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掌握通过重点语句,人物语言体会文章内涵的主要方法。

三、在启发引导中释疑

有些问题,涉及到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词句理解,如果我们能启发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释疑,就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如阅读教材《丑小鸭》这一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问:“丑小鸭遭到哪些歧视和打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然后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经验来释疑。联系课文,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当看到清凉的水里倒影着一只天鹅时,他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这样,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释疑,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路。

四、借鉴资料释疑

对于那些涉及面广的问题,光靠语文教材是不够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来自行解决,教师从中作一些方向性的引导。比如引导学生可以采取哪些途径,查阅哪类书籍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教学《朱鹮飞回来了》,学生质疑:“为什么朱鹮会这么少呢?”“朱鹮消亡和环境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种种由于人类不重视自然保护,破坏生态平衡从而导致许多生物灭亡、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材料。使学生不仅通过收集资料解答了这一问题,而且提高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自己释疑,能有效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精彩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诱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教学利器。

猜你喜欢
朱鹮丑小鸭朗读课文
《青铜葵花》选段
朱鹮 从7到1000的生存跨越
优雅的朱鹮
朱鹮你好
啊,朱鹮
丑小鸭的蜕变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丑小鸭》续编
灰灰鼠要娶丑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