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语文教育的桥头堡

2009-06-28 06:13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维生活

沈 伟

语文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未来生活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根本目的,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为根本特征的学科教育活动。但目前的语文教育离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语文教学中,普遍不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试教育满天飞。再加上学生学习任务重,实践少,获取各方面的知识量受限,因此,必须进行“大语文教育”,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扩大他们获取知识的领域,为他们观察和思考提供条件,从而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捅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这层“窗户纸”,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融入社会天地中去,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从语文的自身特点来看,“语文”不仅仅是“语言”,还应包括文学和文化。汉语是充满魅力、充满人性之美的,由汉语构成的文学和文化则凝聚着作者的灵性和思想。应该说,语文这一门学科是最富内蕴和思想的,是最富有灵气与诗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真正的语文教育决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而应该通过“大语文教育”使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全面实施“大语文教育”,立足课堂教学,面向全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一、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培养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在教法中渗透学法,用教法指导学法。应该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智力活动,它固然要遵循一般规律,但每个人的学习又必然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阅读东西越多,他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就越容易。在阅读方面,学生存在的问题总是较多,譬如,有的学生不懂得怎样去抽时间阅读,有的学生不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阅读,许多学生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通过举办“名著指南”、“外国名著介绍”、“我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读书报告交流会”等活动,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每学期开列一个“好书大家读参考书目”发给每个学生等,大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学生在广泛涉猎各方面书籍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充实了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重视写作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学生的天性是需要爱护和开发的。试想,一个对生活缺乏感觉的学生,你很难想象会从他的心里流淌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你也很难想象他能感受到语文的美丽所在,更别说,自如地运用语言去表情达意。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极其小心地保护学生的诗情,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心底诗的琴弦响起来。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师要引导本不善于发现美的学生们逐渐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在“咀嚼身边小小的悲欢”(鲁迅语)的过程中,学生们心底的诗的琴弦被拨响了,他们逐渐找到了写作的灵感,写出了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佳作,写作能力自然得到了长足的提高。

四、突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生活在现代社会,不讲说话的艺术,没有说的能力是不行的。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尽管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却常常不会说话,即使会“说”,也常常表达得不准确、不清楚,造成与他人交流困难,产生误会以至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从学生入校的第一节语文课开始,坚持进行“课前三分钟口才训练”。训练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讲故事,说笑话;也可以播新闻,发议论。说话的内容丰富多彩,大至国际国内时事、金融风暴、伊拉克战争,小至校园写真、假期见闻,乃至家庭趣事、风俗人情,天南海北,五花八门,只要内容正确、思想健康均可畅所欲言。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说”的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思维的结果要借助语言表达。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水平,与思维能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一个发展学生语言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为了应对新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培养的学生,头脑应当更灵活、更机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呢?要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反弹琵琶”(求异思维的一种)进行作文立意训练。所谓“反弹琵琶”,就是运用逆向思维提出新观点、新见解。给学生提供一些习以为常的见解、观点,让学生从对立的陌生角度去重新审视并挖掘出新意。譬如“班门弄斧”、“对牛弹琴”、“东施效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等,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可能会提出了“弄斧就要到班门”、“对牛弹琴好处多”、“东施效颦又何妨”、“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等许多富有新意的立意。这种作文立意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认识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六、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构建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语文教学体系,实施“大语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强化语文课外阅读和其他课外活动,沟通语文教学同其他各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语文教育和学校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新体系。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学习语文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一切活动,它是人在社会交际活动中用语言文字交际的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活动既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正因为语文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以创设寓教于乐的良好语文环境,让学生从中吸取大量的语文信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当代学生的生活仍是以“学校——家庭”为主,每天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而语文活动却能活跃和点缀学生们单调的学习生活,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地进行“大语文教育”。为此,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成语接龙”、“谜语竞猜”、“书法比赛”、“智力竞赛”、“诗词朗诵”、“小型辩论赛”、“新闻发布会”……这些活动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美不胜收的语文天地里尽情遨游,一举多得,受益匪浅。

总之,课堂是语文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是语文教育的大课堂。正所谓“一切生活皆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们应该高举“大语文教育”的旗帜,努力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坚定不移地进行语文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思维生活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