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是一种境界

2009-06-26 05:16黄百严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领悟深度文本

黄百严

语文教学要真实、朴实、扎实。当今,语文教学积极倡导朴实的教风。的确,新课程改革以来,小语界在注入一股新鲜活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为了体现人文性,淡化语文的工具性,忽视语言训练,造成语文“双基”不实;为了突出学科整合,将吹拉弹唱等非语文的东西硬塞进课堂,造成语文本性迷失;为了落实自主性,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为了凸显多元解读,对学生的错误见解不敢指正,造成是非不清;为了开发课程资源,无度拓展文本,弱化了文本的地位;为了追求新奇热闹,滥用电教媒体,文本遭到冷落……课改让语文课热闹了,却出现了浮躁;华丽了,却出现了肤浅。语文教学温度有余,深度不足。于是,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士疾呼:语文教学要朴实些。

然而,汉语言文字具有多义性和内涵丰富性。对于“语文课要朴实”,有人认为,“朴实”就是语文课要上得简单、平淡些,课堂上读读说说就行了,这还不容易!于是,教学中又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除去了课堂上那些热闹的、表面的、非语文的东西后,阅读教学表现为粗浅、单调、乏味,缺乏语文特有的深度、厚度和情味,教学效率低下。

我们说,语文教学的朴实,绝非简单、平淡。朴实,是“朴素而能实其质”“简洁而能约其要”。语文教学的朴实,是去除那些浓妆艳抹、花样翻新的形式,简化繁琐的方法,除却“非语文”,让语文课消肿、减肥、瘦身,让语文轻装前行,凸现语文的本色。朴实不是粗浅、单调,而是“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是“冗繁削尽留清瘦”。朴实是一种丰富、凝重、深邃和精彩。朴实是语文的“回家之路”,彰显了语文的本真色彩。

首先,朴实需要教师与文本对话,具有深度解读文本的能力。所谓深度解读文本,就是吃透教材。深度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师对文本阅读的深度决定着阅读教学的深度。教师肤浅的阅读往往造成阅读教学的肤浅。解读文本至少需要三个层次:一是读进去,感悟内涵,关注“写什么”。要反复阅读课文,仔细品读课文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甚至每个标点,要深刻领悟其内涵。通过课文的字词句段,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主旨。二是读出来,领悟写法,关注“怎么写”。在领悟课文主旨后,还要仔细品读文字,揣摩作者如何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情达意,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领悟作者构思的高明、巧妙。三是读丰富,了解背景,关注于“为什么写”。从而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作者,了解文中人物。这样,通过内涵、写法、背景三个维度的解析,文本在教师的头脑中便立体起来,变得更全面、更深刻、更鲜活、更丰满了。

其次,朴实需要教师与学生对话,具有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能力。语文教师要懂儿童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要深入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能力状况。研究对于教学内容,学生如何才能学会。这好比医生看病,必须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能力,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

再次,朴实需要教师具有巧妙设计教学的能力。解读文本、了解学生都为教学提供了充分准备,巧妙的教学预设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朴实的教学追求语文的本色,因此,教法的设计应具备两个特点:一、 简约。教师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结合,对文本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优化组合,提炼出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简约的教学语言。二、 有效。紧扣课文的“教学文眼”引导学生品味文字,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巧妙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在学生深度感悟文本内涵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丰富语言,达到培养语文素养和丰富精神世界的语文本质目标。

最后,朴实需要教师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不能穷尽教学实际过程。因此,面对生成的教学资源要善于合理取舍,及时开发,灵活处理。教师要善于倾听,分辨出学生言语的良莠、对错,并加以正确的评价,要善于激励学生,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的火花。出色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得益于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和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同时也取决于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也许,语文教学做到“朴素”容易,但是要做到“实在”并非易事。朴实的教学有时像保温瓶,外冷但内热,看上去可能不够热闹,但是它所具有的深度却内敛着醉人的魅力;有时亦像烤熟的红薯,从内到外都散发着灼人的热力。

看来,要想做到教风朴实,真的需要教师下一番苦工夫。

其实,朴实是一种境界。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县三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领悟深度文本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多么痛的领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深度观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