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琴
摘要缺乏智慧的教育是没有创造力的教育,缺乏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教育,把知识学习看得过重,而缺乏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关注。素质教育强调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要把教育的外在影响因素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素质,而情感教育则是中学阶段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地理教学情感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1 社会发展趋势要求在中学地理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
在中学地理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时代的需要。现代社会充满着激烈的竞争,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否获得成功,不仅取决于智商,更取决于情商。据国外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就只有20%来自智商,而80%都取决于情商。所以,情商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健康的情感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培育起来的,所以学校教育不能忽视发展学生的情感因素。当前世 界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要求特别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1)人类意识、国际理解;(2)生态环境教育;(3)人口教育、信仰教育、世界和平教育。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在1992年发表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要解决我们世界面对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全人类世世代代地全身心投入。这是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通过地理情感教育使之影响并转化为一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滑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盛行之时,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已经亮起了价值危机、信仰危机的“红灯”。教育责无旁贷地必须担当起使教育对象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责任。通过地理情感教育,能够正确地引导他们关注并对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变化作出评判,自觉形成一种对己、对人、对社会、对未来的责任感。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播,与我们曾经提倡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爱国主义等教育内容相比,它应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这也是素质教育思想在地理学科教育方面的具体体现。我们应在向下代传授适应21世纪要求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地理教育在人文意义方面教化这—基本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使他们懂得这些世界观的形成影响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并对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2 新课程要求在地理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
新世纪之初,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相继出台。地理情感教育缺失的现状进入了改革的视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等。《新课标》提出通过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地结合,特别是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课程的终极目标,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地位,集中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也凸现了《新课标》的生命意识。
从地理教学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是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是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关心基本地理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包括着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因此,我们看到,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时,他的地理素养和学习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地理学习的最终目标才可能达成。而且,当我们把《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实践和思考中去时,地理学科才真正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3 在地理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是师生的共同需求
当代 ,西方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在西方欣起情感教育的浪潮,使得情感教育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从教育的手段上升为教育的目的。在我国,“和谐教育”、“成功教育”、“快乐教育”、“理解教育”等带有情感色彩的教育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情感教育理论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传播,这对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视和运用创造了越来越有利的条件。但在现实的中学教学中,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识和运用状况以及学生对情感教育的认识和感受如何呢?卢家嵋教授等人在上海组织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调查,以冀了解中学教学中教师运用情感因素的现状;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学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状况的学生调查,从学生方面来了解情感教育。
据调查,从总体上看,中学生普遍认为教师有必要进行情感教育,认为“有迫切的必要性”,在个别访谈中,学生在被问及以情优教的必要性理由时,许多学生谈到:这样“听课有劲”,“能调动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更敬佩老师,愿听她的话”,“和紧张气氛”,“更容易使学生接受知识”,“从情感上感染你,而不是压抑”,师生能更好地沟通”等,即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确确实实认识并感受到以情优教的各种有价值,而非随意的表态。但是,我国中学生认为,目前教师在教学中较少做到以情优教,教学现状与学生的愿望相去甚远。笔者呼吁地理教学界重视情感教育问题,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地理教学中切实地渗透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