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冠华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107-02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存在许多问题,其生存现状令人担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要靠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家庭学校社会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而他们留在出生地的孩子们,就是本文所说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失亲情,这些“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所谓农村“留守儿童”
农民工进城务工,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把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这部分留在农村的特殊儿童群体。成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特点是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分离,且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人格完善的关键期。
二、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现状令人深忧
由于长期生活在放任自流、教育和情感缺失的环境中,农村“留守儿童”们生活和教育可谓“危机重重”。
首先是一些儿童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他们的祖父母等亲属因为年长、经济生活等等因素无法或不能认真行使其监护权。这种情况时有发生。2004年在一些农村发现的“毒奶粉事件”和河南系列杀人案件的受害人中,“留守儿童”都占到相当比例。
其次,“留守儿童”辍学、失学现象严重,在读的也经常出现成绩不稳定或下滑退步现象。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但“留守儿童”家庭监管的缺位。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困境。在教育无效时,有的学校对对“留守儿童”放任不管。还有的迫使其自动退学,使之流入社会。
最后,这些“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问题更是不容乐观。他们的性格、心理等因长期缺乏父母关爱而发生不良变化,出现了心理失衡、人格发展不健全和道德水准滑坡等现象,从而成为社会治安的难题和农村发展的隐忧。
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实际上也是“三农”问题的一个表现,其根源在于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国情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而这两个矛盾在相当长的时期是无法化解的。
2、从家庭现状来看,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落差。“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
3、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教育措施不到位或缺乏针对性。一是很多学校缺乏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留守儿童”进行特殊教育。二是农村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家务负担都很繁重,没有精力去特别关照“留守儿童”。三是应试教育的理念条件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我行我素、行为随意或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4、不是父母而是由亲人来监护。使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感上的缺失,使他们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很多孩子即便是处于祖父母、亲戚的疼爱甚至溺爱中,仍不免有“寄人篱下”之感。同时,由于父母之爱的缺失使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5、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难以担负监护的重要责任,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大多是由隔代监护的,即由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担当监护的责任。而隔代监护及其它监护类型往往都不能给“留守儿童”提供健康的亲情交流环境,不能给他们营造一种和谐自然的家庭教育氛围。
6、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网吧、游戏厅、舞厅等新潮事物的出现和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及社会舆论使这些缺乏亲情和正确的引导的孩子开始“堕落”。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造成“留守儿童”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积极寻找解决的途径。
(一)家庭方面
1、要重视家庭教育。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切实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切不可为了赚钱而误了孩子的终身。父母双方及时亲自关注子女;即便是不能常回家看望子女,也要时常与子女保持密切联系,让子女不时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2、代养人应及时转变育儿观念,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作为“留守儿童”的代养人应该懂得一点科学育儿知识,及时转变观念,不但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发育,而且要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学校方面
1、学校增设有关教育内容。学校要成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2、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讲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转换角度去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增强适应能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3、教师引导“留守儿童”自我教育和管理。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把自我教育和管理贯穿于自己心理活动的全过程,引导“留守儿童”自我检查和自我修养,提高他们自立自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社会方面
1、消除城乡差别,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现行户籍制度将城市与农村对立开来,是农村儿童进入城市公办学校的关卡。各级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采取配套措施。使农民工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政府要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
2、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各级地方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具体研究和负责“留守儿童”工作,找出问题的成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造就合格人才的重要工程来抓。
3、建立以农村社区教育为龙头的农村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由农村基层学区、学校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和派出所构建的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不仅能将“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项具体的重要工作来抓,而且还能起到对农村社会教育进行有力推进的重要作用。
4、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同题,从而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现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协调合作。“留守儿童”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