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鸭玲
摘 要: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在课堂中究竟学到了什么,课后得到了什么,这永远都是任何教学所追问和思考的。本文剖析了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在课堂学习英语,这是我国中学生目前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英语课堂教学也是英语教师实施任务性教学、落实英语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因此,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一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目前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准备材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也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但是,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提升仍在原地踏步,较高的投入换来的是较低的教学效率。造成此种“高能低效”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现象中看到问题的症结。
1.教师提问缺乏有效性。
教师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提问不明确,造成学生的无序思维、无效思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经常采用的是一些肤浅的提问或直接都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如“Yes or No?/True or false?/What?/When?/Where?/How?”等,而这些问题大多缺少科学性和可研究性。这类课,英语课堂上比较多见。
2.合作性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对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的设计,存在一些误区。主要包括:一是合作学习缺乏规则;二是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甚至毫无讨论与探索的价值;三是缺乏合作时间的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四是忽视对学困生的关心。教师只是等待观望,学生一合作,教师就站在一旁,而没有走下讲台来,热情地、平等地关注学生的讨论,没有积极去看、去听,没有设身处地去感觉学生的所想所思。这些误区的存在,都影响了合作学习。
3.课堂教学节奏松散。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在松散的教学节奏中,任意让时间流失,教学情节颠来倒去,教学活动松松垮垮,一堂课学生没有掌握多少“有价值”的语言知识,而只是在松散、凌乱的课堂教学中度过。这些教师不检查自己的教学是否出了问题,反而抱怨教材容量大、课时紧、时间不够。
4.忽视基础教学。
实施新课程以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确实发生了不少变化,这是喜人的。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承认,“双基”目标的落实不如以前扎实。比如有的英语课,教师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表面上很热闹,课堂气氛好,但一节课下来很少让学生接触到基本的字词,忽视了语言点教学,不发展和扩展学生的词汇,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不乏其例。
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精炼课堂的提问艺术。
人们经常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暴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并培养能力。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问一些如“Right?”“Ok”等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不要把“对话”变成了“问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强调“对话”,而不是“满堂问”。“How”、“What”之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实课堂,这样的一问一答,往往影响了整体性的教学内容,把对话化为回答,表面是师生的对话,是互动,而实质上仍然是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使之“听从”。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影响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2.探究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不能单独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
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3.适时监控课堂活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不时调整教学节奏。
采取什么方法、以什么教育思想为指导来管理学科的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一个具有民主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教师一定会在课的开始阶段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管理好的。当然,在现在的课堂上,教师不能排除学生恶作剧的开演。在课堂的进程中,当给学生提了问题或者布置任务后,就意味着监控开始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立即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此时,有效的、持续的监控显得及时和重要。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或个别提醒某些学生的不良举动,这样就会变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数学生的任务顺利进行。
另外,部分性格内向或胆小的学生,有问题也不会当众举手提问,而当教师走到他们身边时,他们有时却会向教师大胆求教。走到学生之间,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对于问题的看法,还可以使教师从几个学生出现相同错误的情况中了解学生理解上、运用上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对教学过程的持续、有效的监控是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
4.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可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必须掌握教育教学的理论。除了自身钻研,英语师资培训仍然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教学改革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因为教师是新课程标准的直接执行者,加强英语教师教育培训的高效模式研究,让课程培训过程内化成广大一线教师课堂上有效探索实施新课程的动力。
(2)精心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认真备课
①加强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
目前,广大教师都在实施任务型教学。在备课时,教师们都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因为课程标准是任务型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教师只有了解了各级目标要求,才能准确地设计和描述这些目标。
②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的重要材料,我们目前使用的《新目标》教材,起点高、难度大,教师必须花大气力研究教材,备课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某项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知识的前后联系,然后系统地、合理地设计课时教学案例。
③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个性特质,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他们的兴趣爱好,以期收到最佳效果。
(3)坚持写教学反思
上过一堂后,教师应静下心来,总结上课的得与失,整理成文以利于今后的教学。
(4)精选习题,精心设计练习
现在教学辅导资料明目繁多,浩如烟海,教师必须博览众题,深入题海,要针对中高考题型精心选题,做到举一反三,不搞题海战术;同时,教师必须深钻教材,精心设计练习题,针对全班学习的学习状况,从基础知识题到能力题,设计具有一定坡度的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全体学生轻松而高效地完成任务。
新教材、新目标、新要求,我们将十倍地努力进一步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富有实效。总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课题。只要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英语课堂教学不会最好,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咸修斌.博采众长,因材施教——浅析与外语教学相关的几个因素[J].外语界,1999,(2).
[2]李宝荣.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中学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7,(3).
[3]应文琴.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9).
[4]岳蔚.新课程小学英语评课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费志泽.创新思维与创新思维教学.200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