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相银
摘要猪附红细胞体病和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是猪的常发疾病,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损失。介绍了一例猪附红细胞体病和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发病症状和发病机理,分析了发病原因,并提出了应急防控措施,以期为养猪场诊治育肥猪附红细胞体病和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提供参考。
关键词育肥猪;猪附红细胞体病;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诊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315-01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动物疫病尤其是传染病日趋复杂,形成多种疾病并存的混合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或血浆而引起的一种以高热、贫血或黄疸为主要症状的血液传染病;猪巴氏杆菌病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散发性和继发性传染病,目前,这2种疫病混合感染已成为养猪业的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安徽省巢湖市某养猪户饲养大小不一的育肥猪共268头,分养在2栋猪舍,前期饲养一直较正常。2007年8月16日,有几头较大的育肥猪发病,之后发病猪逐日增多,至8月18日,2栋猪舍就有100头猪陆续发病,发病率高达37.31%。猪群发病后,曾选用多种抗病菌药物治疗,疗效均不佳,先后死亡21头,病死率达21%,死亡率为7.83%。
2发病症状与剖检病变
2.1发病症状
病猪精神不振,体温升高,达40.5~42.0℃,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呼吸困难,有时咳嗽;少数病猪流鼻液。初期病猪便秘,后期下痢,并排黄色尿。可视黏膜苍白、黄疸。部分病猪呈犬坐姿势。病重猪瘫痪,并发生呻吟,肌肉颤抖,抽搐。
2.2剖检病变
先后共剖检8头病死猪,病变基本一致。病死猪全身皮肤黄染、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病死猪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胃脏黏膜上散布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心肌苍白、松软;肺脏瘀血、水肿。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或黄棕色;脾脏肿大、边缘不整。肾脏呈土黄色或黄棕色,散布数量不等的出血点;膀胱积有数量不等的黄红色尿液。
3诊断
根据主诉、现场调查、病猪临床表现和病死猪剖检病变,该猪场所突发的疫情,初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症。
4发病原因
4.1热应激反应
8月天气炎热,猪只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抵抗力下降,使猪附红细胞体病和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发病。因此,夏季猪舍应采取降温措施,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为猪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以避免条件致病性病菌的发生。
4.2防疫不当
猪场场主对当地猪常发疾病不了解,只进行猪瘟、猪丹毒等疫苗注射,对猪口蹄疫、猪肺疫未进行预防,造成猪附红细胞体病和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发病。
5应急措施
该猪场疫情发生后,立即深埋病死猪,并迅速采取以下应急防控措施。
5.1抢救疗法
病猪群在严密隔离后,针对猪附红细胞体病,选用贝尼尔(血虫净)深部肌注,按1kg体重3~4mg,用注射水稀释成5%溶液;病重猪48h后,再重复注射1次,并配合强力霉素治疗。针对猪巴氏杆菌病,采用青霉素、链霉素联合疗法,前者240万单位,后者100万单位,分点肌注2次/d,连用2~3d。
5.2药物群防
全群猪选用土霉素粉混饲内服,按1t饲料投放600g土霉素混饲,连用3~5d。
5.3灭菌杀虫
选用杀毒霸等消毒剂,对猪舍、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粪便污物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并要求随时杀灭吸血昆虫,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进一步发展。
6效果观察
该猪场疫情,在采取上述应急防控措施后,效果明显,不到1周,疫情停止,病情稳定,病猪停止死亡,并逐渐康复。
7参考文献
[1] 陈仁娥.一起猪附红细胞体病并发巴氏杆菌病的诊治体会[J].养殖技术顾问,2008(12):60-61.
[2] 杨旭丽,周继民,张玉芝,等.一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5(6):60.
[3] 刘智,赵艳丽,邹本革.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7):182.
[4] 魏有梅.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5(5):61.
[5] 张瑛,王学永.猪巴氏杆菌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J].兽医导刊,2007(11):45-46.
[6] 孟令启,宋志远.一起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混全感染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3):225.
[7] 王学永,张瑛.仔猪巴氏杆菌与附红细胞体病的混合感染的诊治[J].河南畜牧兽医,2007,28(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