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颜”观色辨疾病

2009-06-24 06:44成建荣
中外健康文摘B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面色舌苔舌质

成建荣

十指上的健康信号

◎谢甜甜

指甲下方白色的部分应该叫做半月痕,因为它的形状是白色的弧形,类似半月。在中医上,半月痕又称健康圈,是人体精气的代表,可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且随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半月痕的变化受营养、环境与身体素质的影响。比如,当消化功能欠佳时,半月痕就会模糊、减少甚至消失。正常情况下,手指上有半月痕出现且应占指甲的1/5。若小于1/5,则可能表示精力不足,肠胃吸收力差;若半月痕突然晦暗,缩细,消失,往往会患有消耗性的疾病,如肿瘤、出血等;若半月痕面积大于1/5,则可能有患心脑血管、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危险。

对于半月痕的颜色,以奶白色居多。半月痕颜色越白则精力越旺盛,体质越好;若半月痕呈现灰白色,则精气较弱,会影响脾胃消化吸收;若半月痕呈现粉红色,则是脏腑功能下降,体力消耗过大;若半月痕呈现紫色,就说明气血淤滞,血液黏稠,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若半月痕呈现黑色,则可能患有严重心脏疾病、肿瘤或中毒等。紫色和黑色的半月痕较少见。

中医认为,指甲是阴经阳经交接处,甲床有丰富的血管及神经末梢,是观察人体气血循环变化的窗口。每个手指都与人体的脏器有着密切的联系。

拇指 联系着肺和脾,拇指的半月痕能反映胰脏的功能。如果拇指的半月痕变成粉红色,是身体异常的警告,表示身体疲倦,这时易感冒,严重的会引起糖尿病。

食指 联系着胃、肠,胃肠消化功能不好或是食欲不佳的人,食指的半月痕就会呈现粉红色。

中指 联系着心情、神志。当一个人精神过度紧张,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甚至经常忘事、神志不清时,中指半月痕会呈粉红色。

无名指 联系着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如果无名指半月痕出现粉红色,就表示体质下降、阴阳失调,当女性月经不调时,就会出现这种状况。

小指 联系着心和肾。心脏不太好的人,最好经常检查一下小指的半月痕,小指半月痕的变化预示着心脏功能出现了变化,而有些心脏病突发前恰恰是没有症状的。

(摘自《辽沈晚报》)

舌苔预报身体状况

◎马悦凌

看舌质

正常的舌质润,呈淡红色,舌质淡的多贫血、气血两亏、体内有寒;舌质红的内热大;舌体是正常的颜色,舌尖发红的心火旺;舌边发红的肝火旺;舌边有牙齿印的,说明气虚,脾胃虚弱。

看舌苔

舌苔发白 是体内有寒,无论是吃了寒冷的食物还是受了寒,舌苔都会发白,现在的人多数都是白苔,就是因为吃性寒的水果、蔬菜,常喝冷饮造成的。

舌苔发黑 说明寒重,已严重影响了脾胃功能,消化能力差。

舌苔发黄 如果舌苔黄而舌质红的,说明体内有热,而且多是寒中带热、虚中带热。现在所见的黄苔或黄腻苔的舌质多数不发红,是正常的舌质或偏白,或只是舌边发红的虚热,这个时候的内热完全可以用推拿、按摩等疏通经络的方法散热、消热,而无需用消炎药,更不能用泻火的消热解毒的大寒中药。要知道,用这些药虽然很快消了火,但同时却加重了身体内的寒,而用疏通经络来消火是不会增加体内寒的,在消火的同时再用食疗祛寒,这样病会很快好转,而且不反弹。

舌苔厚腻、发黄,无明显上火症状 多数是气虚引起的食物不能正常消化所致,这时,同样不能用消食、化淤的泻药,可运用食疗补气、补肾,再配合按摩经络,帮助脾胃运化。

没有舌苔 有的人没有舌苔,多见于久病虚弱之后 还有的人感冒、发热的时候是白苔,可用了消炎药后不但白苔没了,连舌苔都没了,就认为消炎药还真管用,其实这可不是好事,只能说明你的消化、吸收功能更虚弱了。这时通过食疗方法补足气血,舌上就会出现淡淡的正常舌苔。

看舌苔应注意的问题 刚吃过或喝过东西时看舌苔肯定不准,如刚喝过热水,或刚吃过辣的等刺激的东西,舌头会变红;刚喝过牛奶,舌苔是白色的;吃了桔子,颜色变黄;吃了巧克力,喝了咖啡以及有颜色的食物,舌苔颜色都会改变,所以一定要在进食至少半小时后再看舌苔,而且一天内最好多看几次,才能判断准确,不致出错。

(摘自《砥柱》)

从“人中”看身体状况

◎王小蓉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听一位老中医介绍,我们可从自己人中的颜色、状况来了解自己的身体,这些重要信号可使我们了解并掌握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

健康人的人中是整齐的,位置正中,人中沟清晰匀称,颜色黄里透红。

如果人中狭长、沟道窄细,或中细下宽、人中短缩、颜色灰暗,一般心脏都不会太好,易发生心绞痛。

人中颜色发红,尤其靠近嘴唇处发红,显示热邪侵入,体内有瘀血。

人中颜色发黄,表明脾胃虚弱,如呈土黄,则脾胃虚寒,可能有慢性病。

人中沟肌肉松弛,则表明脾肾虚弱,气血不足。

人中色青,则内里有寒湿,女性可能痛经,男性可能睾丸有问题。

人中颜色时青时黑,表明肝肾部位可能有病。

人中颜色暗绿,可能有胆囊炎、胆绞痛。

人中颜色淡白,可能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人中颜色发黑(此黑与肤色黑不同),说明寒证重,可能有生殖泌尿系统疾病。

(摘自《大众健康报》)

辨气味,识疾病

◎搜 文

中医自古就非常重视辨别体味对于诊断疾病的重要意义。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排在第二位的闻诊就包括嗅气味。

嗅气味主要是嗅病人的口气、汗气、痰涕及大小便等的气味。中医认为,口臭多为肺胃有热,或有龋齿,或口腔不洁;口出酸臭味,多是胃有宿食,消化不良;口出腐臭气,多是牙疳,或有内痈;汗有臭秽气味,多为瘟疫;汗有腥膻气味,为风湿热久蕴于肌肤;咳吐浊痰脓血,有腥臭味,多是肺痈,即肺脓肿;鼻出臭气,经常流浊涕为鼻炎症,即慢性鼻窦炎;大便酸臭、秽臭,为肠中积热,气味腥臭多属寒;小便臊臭,多为湿热;子宫体或子宫颈癌,白带常有腥躁恶臭;糖尿病人病情严重时,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此时,患者呼出的气体会带有烂苹果的味道;患有慢性肾炎或肾病的病人,病情进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阶段时,其身上也可能散发出难闻的尿臊味;肝炎发病时,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肝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常呼出一种特殊的臭味,俗称肝臭。

由上可见,身体的异常气味,会对我们的健康发出警报,切勿掉以轻心。一旦闻到自己或身边的亲友身上有某些特殊的气味时,应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摘自新西兰《中文先驱导报》)

气血盛衰,看脸就知道

人的气血盛衰,常常从面色显示出来。面色可以说是健康的温度计,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黄帝内经》形容健康的面色叫作“白绢裹朱砂”,即看上去如白色的丝绢裹着朱砂,白里透红;而不健康的人则常常表现出多种异常的脸色,如苍白、潮红、青紫、发黄、黑色等。

面色苍白 中医学认为大多为虚证、寒证或失血。呼吸系统状况不佳脸色会发白;久病体虚、大出血、慢性肾炎等也会使面色发白;有贫血倾向的人,会因为血色素不足而使面色呈现白兼萎黄色。

面色潮红 多为热证。血得热则行,脉络充盈,血流加速则皮肤呈现红色。高血压患者就常常红光满面;结核病患者由于低热,会颧部绯红。

面色青紫 多为气血不通、脉络阻滞所致。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肝病导致血液中废物过多等,都会使面色变为青紫。

面色发黄 中医学认为,黄色鲜明属于湿热;黄色晦暗多属于寒湿;面色萎黄,多为心脾虚弱、营血不足;面黄浮肿为脾虚有湿。

面色发黑 多属肾病或血瘀证,常为重病。此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砷剂、抗癌药等,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面色发黑。

就面色光泽和湿润度而言,健康的皮肤皮脂(油分)和汗(水分)的分泌畅通,皮肤会保持柔软。气候原因可引起皮肤干燥,如多风、寒冷等。某些疾病也会使皮肤干燥,例如糖尿病(葡萄糖水平的波动会使皮肤变得干燥、手感粗糙)。

如果没有特别的病症表现,食补是改善面色发白最好的办法。可多补充鱼肉、鸡肉、黑豆、菠菜等食物,必要的话,食用一些红枣、枸杞、龙眼等补益气血之品。面色潮红的人应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面部冷热刺激。寒证患者,可以多吃些牛羊肉、胡椒、生姜来发热,促进新陈代谢。对于偏食、营养不均衡引起的面色偏黄,就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面色发黑的肾病患者应多食用具有补肾作用的食物,如核桃、木耳、黑豆、黑芝麻等。

(摘自《宁波日报》)

猜你喜欢
面色舌苔舌质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宝宝需要清洁舌苔吗
510例五脏系疾病患者中医面色特征分析
刷牙别忘清理舌苔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liver Twist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相关性研究 ※
让你读懂舌苔“密码”
论新课程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