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对内蒙古民族大学师范生在校园里学习使用普通话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针对蒙古族师范生普通话现状中的难点,提出了在蒙古族师范生中推广普通话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蒙古族 师范生 普通话 调查
蒙古族师范生学说汉语普通话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汉语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不受地区、民族限制,少数民族学生也应该学汉语、说汉语,应该掌握标准语。汉语教学、推普、测试都应该应用标准的普通话。了解蒙古族师范生学说汉语普通话的现状,可以使推普工作更具针对性,结合蒙古族学生实际情况推广普通话,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全面了解蒙古族师范生普通话现状,我们于2008年4月13日~4月30日对内蒙古民族大学进行了一次推广普通话的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1份,回收率96.1%。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了统一培训,以保证调查的一致性。问卷采取不记名选项的方式,以减少学生的顾虑,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调查对象是参加2008年第一期普通话培训的大学二年级师范生961人,其中蒙古族373人,汉族468人,其他民族120人。本文仅对841名蒙汉族师范生的普通话现状做对比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蒙汉族师范生对普通话政策法规知晓率
1.您知道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吗?蒙古族学生回答“知道”的196人,占52.5%,“不知道”的177人,占47.5%;汉族学生回答“知道”的232人,占49.6%,“不知道”的236人,占50.4%。
2.您知道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吗?蒙古族学生回答“知道”的139人,占37.3%,“不知道”的234人,占62.7%;汉族学生回答“知道”的177人,占37.8%,“不知道”的291人,占62.2% 。
3.您觉得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必要吗?蒙古族学生回答“有必要”的355人,占95.2%,“说不清”的13人,占3.5%,“没必要”的5人,占1.3%;汉族学生回答“有必要”的438人,占93.6%,“说不清”的23人,占4.9%,“没必要”的7人,占1.5%。
(二)蒙汉族师范生对普通话环境满意度
1.您是使用普通话与周围人进行交流吗?蒙古族学生回答“经常”的261人,占70.0%,“偶尔”的98人,占26.3%,“没有”的14人,占3.8%;汉族学生回答“经常”的376人,占80.3%,“偶尔”的80人,占17.1%,“没有”的12人,占2.6%。
2.您的家庭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吗?蒙古族学生回答“经常”的193人,占51.7%,“偶尔”的82人,占22.0%,“没有”的98人,占26.3%;汉族学生回答“经常”的212人,占45.3%,“偶尔”的49人,占10.5%,“没有”的207人,占44.2%。
3.您的中小学教师授课用语是什么?蒙古族学生回答“普通话”的181人,占48.5%,“普通话夹杂方言”的152人,占40.8%,“方言”的40人,占10.7%;汉族学生回答“普通话”的201人,占42.9%,“普通话夹杂方言”的209人,占44.7%,“方言”的58人,占12.4%。
4.您的大学教师授课用语是什么?蒙古族学生回答用“普通话”的214人,占57.4%,“普通话夹杂方言”的147人,占39.4%,“方言”的12人,占3.2%;汉族学生回答用“普通话”的300人,占64.1%,“普通话夹杂方言”的161人,占34.4%,“方言”的7人,占1.5%。
5.您对周围的普通话语言环境满意吗?蒙古族学生回答“满意”的181人,占48.5%,“不满意”的157人,占42.1%,“无所谓”的35人,占9.4%;汉族学生回答“满意”的243人,占51.9%,“不满意”的181人,占38.7%,“无所谓”的44人,占9.4%。
(三)蒙汉族师范生对普通话与个人关系的认识
1.您觉得自己讲的普通话怎么样?蒙古族学生回答“很好”的107人,占28.7%,“一般”的232人,占62.2%,“不好”的34人,占9.1%;汉族学生回答“很好”的146人,占31.2%,“一般”的259人,占55.3%,“不好”的63人,占13.5%。
2.您觉得说好普通话困难吗?蒙古族学生回答“困难”的60人,占16.1%,“一般”的227人,占60.9%,“简单”的86人,占23.1%;汉族学生回答“困难”的129人,占27.6%,“一般”的236人,占50.4%,“简单”的103人,占22.0%。
3.您觉得讲好普通话和自己的工作、生活有关系吗?蒙古族学生回答“有”的359人,占96.2%,“一般”的13人,占3.5%,“无关”的1人,占0.3%;汉族学生回答“有”的421人,占90.0%,“一般”的42人,占9.0%,“无关”的5人,占1.1%。
(四)蒙汉族师范生学习普通话难点
1.您觉得学习普通话有难度吗?蒙古族学生回答“有难度”的86人,占23.1%,“不很难”的179人,占48.0%,“不难”的108人,占29.0%;汉族学生回答“有难度”的153人,占32.7%,“不很难”的203人,占43.4%,“不难”的112人,占23.9%。
2.您学习普通话的难点在哪里?蒙古族学生回答“方言影响”的116人,占31.1%,“情感”的22人,占5.9%,“环境”的160人,占42.9%,“其他”的75人,占20.1%;汉族学生回答“方言影响”的255人,占54.5%,“情感”的26人,占5.6%,“环境”的123人,占26.3%,“其他”的64人,占13.7%。
(五)蒙汉族师范生对人际交往中普通话的认同
1.您认为普通话在社交活动中重要吗?蒙古族学生回答“重要”的354人,占94.9%,“不重要”的9人,占2.4%,“无所谓”的10人,占2.7%;汉族学生回答“重要”的439人,占93.8%,“不重要”的11人,占2.4%,“无所谓”的18人,占3.8%。
2.较普通话而言您是否更喜欢说方言呢?蒙古族学生回答“是”的48人,占12.9%,“否”的273人,占73.2%,“无所谓”的52人,占13.9%;汉族学生回答“是”的96人,占20.5%,“否”的300人,占64.1%,“无所谓”的72人,占15.4%。
3.您在遇见陌生人时脱口而出的是方言还是普通话?蒙古族学生回答“普通话”的306人,占82.0%,“方言”的44人,占11.8%,“其他”的23人,占6.2%;汉族学生回答“普通话”的420人,占89.7%,“方言”的36人,占7.7%,“其他”的12人,占2.6%。
4.您在遇见同乡时脱口而出的是方言还是普通话?蒙古族学生回答“普通话”的160人,占42.9%,“方言”的171人,占45.8%,“其他”的42人,占11.3%;汉族学生回答“普通话”的225人,占48.1%,“方言”的233人,占49.8%,“其他”的10人,占2.1%。
(六)蒙汉族师范生对学习普通话与英语的态度
1.您认为普通话与英语哪个更重要?蒙古族学生回答“普通话”的103人,占27.6%,“英语”的61人,占16.4%,“两者同样重要”的209人,占56.0%;汉族学生回答“普通话”的178人,占38.0%,“英语”的84人,占17.9%,“两者同样重要”的206人,占44.0%。
2.您每天用于学习英语的平均时间是多少?蒙古族学生回答“没花时间”的115人,占30.8%,“1~2小时”的211人,占56.6%,“3小时以上”的47人,占12.6%;汉族学生回答“没花时间”的148人,占31.6%,“1~2小时”的251人,占53.6%,“3小时”以上的69人,占14.7%。
3.您每天学习普通话的平均时间是多少?蒙古族学生回答“没花时间”的197人,占52.8%,“1~2小时”的140人,占37.5%,“3小时以上”的36人,占9.7%;汉族学生回答“没花时间”的299人,占63.9%,“1~2小时”的136人,占29.1%,“3小时以上”的33人,占7.1%。
(七)蒙汉族师范生学习普通话的目的
1.为什么学习普通话?蒙古族学生回答“获得教师资格证”的90人,占24.1%,“就业”的149人,占39.9%,“学校要求”的15人,占4.0%,“其它”的119人,占31.9%;汉族学生回答“获得教师资格证”的153人,占32.7%,“就业”的145人,占31.0%,“学校要求”的34人,占7.3%,“其它”的136人,占29.1%。
2.如果申请教师资格证不用考普通话,您会不会学习?蒙古族学生回答“会”的281人,占75.3%,“不会”的92人,占24.7%;汉族学生回答“会”的330人,占70.5%,“不会”的138人,占29.5%。
3.您觉得普通话在求职过程中是个重要因素吗?蒙古族学生回答“重要”的344人,占92.2%,“不重要”的11人,占2.9%,“无所谓”的18人,占4.8%;汉族学生回答“重要”的405人,占86.5%,“不重要”的41人,占8.8%,“无所谓”的22人,占4.7%。
(八)蒙汉族师范生学好普通话的途径
您认为练习说普通话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蒙古族学生回答“日常生活”的277人,占74.3%,“课堂教学”的53人,占14.2%,“开展活动”的21人,占5.6%,“自学”的22人,占5.9%;汉族学生回答“日常生活”的365人,占78.0%,“课堂教学”的64人,占13.7%,“开展活动”的19人,占4.1%,“自学”的20人,占4.3%。
三、蒙古族师范生普通话教学对策
(一)加大推普力度,把推普工作落到实处
调查结果显示,蒙汉族师范生对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认为有必要的比率分别是95.2%和93.6%,说明他们对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都有很高的认识。蒙古族师范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晓率比汉族师范生高,分别是52.5%和49.6%;蒙汉族师范生对“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知晓率相近且都很低,分别是37.3%和37.8%。
调查还显示,蒙古族师范生对普通话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比汉族师范生有更高的认识,即使申请教师资格证不用考普通话,也会学习普通话;蒙古族师范生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排序依次为:就业>其它>获得教师资格证>学校要求;汉族师范生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排序依次为:获得教师资格证>就业>学校要求>其它;蒙汉族师范生练习说普通话的主要途径依次为:日常生活>课堂教学>自学>开展活动。
以往的“推普”宣传,多是在节假日以举办各种活动或在学校显著位置悬挂标语等形式进行,只是流于表面。应该做到“早行动”“勤安排”“广利用”,把推普工作落到实处。
1.早行动。从蒙古族师范生入学伊始就印发《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让学生尽早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与方式、测试的内容与范围、试卷的构成与评分、等级标准与试题样卷等,明确学习训练普通话的要求,做到尽早开始自学。
2.勤安排。开通学校教学楼及宿舍楼的播音系统,每天利用早晚自习前的一段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播放《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朗读作品。同时可根据蒙古族师范生的需要,给他们复制作品录音,便于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练习。
3.广利用。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网络等多种方式,让蒙古族师范生更深入地了解国家的推普政策,清楚推普的意义及自身肩负的责任,对学习普通话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营造推普氛围,优化普通话教学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蒙古族师范生能主动使用普通话与周围人进行交流,经常使用普通话与周围人进行交流的比率低于汉族师范生。这对周围普通话语言环境的满意率低于汉族师范生,主要体现在家庭日常用语、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的授课用语的环境上。可见,在全社会普及普通话是非常必要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从家庭语言环境满意率看,蒙古族师范生>汉族师范生;从中小学教师的授课语言环境看,蒙古族师范生>汉族师范生;从大学教师授课语言环境的满意率看,蒙古族师范生<汉族师范生,这说明改善蒙古族师范生的普通话语言环境主要在于大学教师。大学教师授课用语的“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语言规范”现象,急需改善。要改变这一状况,为蒙古族师范生营造更好的普通话环境,建议做好如下工作:
1.充分发挥普通话教学课堂的主阵地作用,老师要精讲多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普通话交流当中,使师生之间的交际处于一种互动状态。另外,专业课和共同课教师要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即使是蒙汉双语授课的教师,在用汉语授课时,也要使用普通话,担负起教师应该担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责任。
2.应采取小班额授课,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适当增加授课时数,利用教师口语课,加强普通话教学。同时,学校应该对普通话教学增加投入,改善教学设备,对蒙古族师范生开放语音室,强化普通话训练。
3.从事普通话教学的教师应加强语言理论学习,拓宽语言研究领域,除了汉语方言的研究,还应研究民族语言与当地汉语方言关系,力争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蒙汉双语人才。
(三)端正态度、摆正关系,提高普通话水平
调查显示,蒙汉族师范生对普通话与英语重要程度的评价是一致的,依次为:普通话与英语两者同样重要,普通话重要,英语重要;蒙汉族师范生对普通话与英语所花费的时间排序也是一致的,依次为:每天花1~2小时,没花时间,每天花3小时以上;但从每天用于学习普通话和英语的平均时间上比较,无论蒙古族师范生还是汉族师范生都会花更多的时间用于英语学习。
实践证明,学习普通话和学习英语并不矛盾,学习英语对学习普通话可产生间接的影响。蒙古族师范生能借助国际音标给汉字注音,从而发准汉字的读音。因此,学好英语对普通话的学习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调查还显示,蒙汉族师范生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蒙古族师范生(96.2%)比汉族师范生(90.0%)更能认识到讲好普通话与自己的工作、生活关系密切,对自己讲的普通话能客观评价;蒙古族师范生(94.9%)还比汉族师范生(93.8%)更能认识到普通话在社交活动中的重要性。蒙汉族师范生均不喜欢说方言,与方言比较更喜欢普通话。遇见陌生人时脱口而出的是普通话,但遇见同乡时脱口而出的还是方言。
推广普通话是一项国策,是国家利益和国家意志的象征。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从文化、民族的角度来说,我们要研究和关注方言,正确处理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四)针对难点教学,提高普通话测试过关率
调查显示,蒙古族师范生学习普通话的难点排序依次是:环境影响>方言影响>其他影响>情感影响,汉族师范生学习普通话的难点依次是:方言影响>环境影响>其他影响>情感影响。普通话教学是推普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提高蒙古族师范生普通话测试过关率,教学中应针对难点,加强三个方面的教学。
1.增加蒙古族师范生的识字量。有相当一部分蒙古族师范生汉字的误读是因识字量不足而致,如把“啮”读成chǐ、“碱”读成xián、“揪”读成qiū、“幢”读成tóng、“枢”读成qū等,没有达到国家教委对师范生识字量的要求,混淆了形近字的读音。当然,也有个别字是因紧张等主观心理因素而导致的误读。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针对蒙古族师范生的特点制订详细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集中识字强化训练,以弥补因识字量不足对测试造成的影响。
2.做好蒙古族师范生的正音训练。由于受母语语调发音的影响,多数蒙古族师范生在读单音节字和多音节词语时,都不能读准声调。例如把“猛”读成mēng、把“踹”读成了chuāi、把“初创”读成chūchuāng、把“铲除”读成chánchú、把“实说”读成shǐshuó等。教师要针对蒙古族师范生的发音特点布置“定声调”的练习,把相同声调的字、词归为一类,反复地强化训练,再由此过渡到混合声调词的练习,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汉语的四声。同时,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多听“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词语表”录音,多模仿、多开口,逐步读准汉字声调。以上方法既可增强蒙古族师范生的自信心,又能提高其正音效果。
3.强化蒙古族师范生的语流音变。在用普通话进行表达时,蒙古族师范生带有明显的母语发音痕迹。他们在读双音节词语、朗读作品和三分钟说话时,经常出现一字一顿或一词一顿的现象,句子支离破碎,不能正确地掌握语流音变。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进行语音训练,还要培养他们的普通话语感,在读准声韵调的基础上掌握普通话语流音变的规律。培训中可播放大量的录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模仿和实践中使蒙古族师范生感知汉语的语调,掌握语流音变。
总之,如何根据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蒙古族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本课题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内容之一,课题编号:NGZG06137)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手册[Z].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
[2]贾晓玲.浅谈蒙汉双语生的普通话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08,(1).
[3]贾晓玲.教师口语——师范生必备的基本功[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3).
(贾晓玲 通辽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028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