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顺序象似性研究综述

2009-06-22 09:38任天舒
现代语文 2009年4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

摘 要:语言结构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而顺序象似原则是其重要原则之一。关于顺序象似性的研究开始的较早,成果也较多:从时间顺序原则到方位参照以及后来的复句中的分句关系。不过,象似性理论、研究范式以及对汉语结构的系统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现代汉语 象似性 顺序象似性

任意性作为语言的基本特征一直是语言学界公认的真理。索绪尔(1916)、萨皮尔(1921)都分别指出语言的任意性是一条基本规律。1965年Jakobson对语言的任意性第一次提出了实质性的挑战。Peirce把记号分成图像、标记和符号,并进一步将图像分成三种下位图像:印象、拟象和暗喻。这种符号区分法构成了语言象似性研究的符号学基础。语言象似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映像象似和拟象象似。顺序象似原则是指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映照出它们所表达的实际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从属于句法象似性的研究层面,主要体现在拟象象似上。

一、现代汉语象似性研究概况

汉语语言学界较早对汉语象似性进行研究的是戴浩一(1988),他认为汉语是象似性极高的语言。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象似性进行评介和研究的主要有沈家煊(1993)、杜文礼(1996)和严辰松(1997)等。他们对象似性的含义、分类和发展进行了评介,并认为它可以表现在词汇、句法、语言变化、语篇、修辞等各个方面。

王寅(1999)、王德春(2001)等学者对“象似性”的含义进行了深入探讨。王寅认为象似性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前者相当于Peirce所说的映象符,即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后者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理据性”,即语言符号相对于人们的体验方式、经验结构、概念框架、语义系统来说是有理可据的,是有其动因的,不是任意的。王德春也认为词语的理据性是极为重要的语言现象。目前,学者达成的共识是:强调象似性不是指语言形式直接像镜子一样反映客观外界的事物,而是强调语言形式反映人们对世界的体验和认知方式;更倾向于将象似性看作一种理据,解释语言的认知动因。

关于象似性的类型,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划分。学者研究较多的有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重叠象似性和对称象似性等五种。张敏(1998)还研究了复杂象似性、独立象似性和范畴化象似性,王寅(2003)提出了标记象似性、话题象似性、句式象似性、篇章象似性和滤减象似性。以上分类比较细致,但象似性的研究范围还有待确定,否则,一味强拉硬扯,势必减弱认知解释力,会造成很大的片面性。

二、现代汉语顺序象似性研究

戴浩一先生(1988)将时间顺序原则表述为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决定于它们所表示的概念领域里的状态的时间顺序。他认为时间顺序原则在语法中具有独立的依据和很高的解释价值,等同于一条总的句法限制。如:

(1)我吃过饭,你再打电话给我。

(2)我们工作一结束,他就来了。

(3)你给他钱,他才给你书。

在上述三个句子中,每一句都是由时间连接词(再、就、才)连接起来的,而第一个小句中,时间发生的时间总是在第二个小句之前,这遵循了时间顺序原则。

时间顺序原则也可以用来说明汉语中处所状语的排列现象。如“他昨天到美国来。”“他昨天来到美国。”在第一句中“到”因为表示计划中的目的地,所以出现在动词之前,而第二句中“到”指到达的场所。从时间顺序来看,在抵达目的地之前应先向目的地移动,从而明确两句话不同的意义。其它的对于比较结构、动词之间的介词短语的语序、表示情况和工具的副词等附加语在句中的排序现象都可以做出解释。

戴浩一还提出了时间范围原则。他将此原则定义为:如果句法单位X表示的概念状态在句法单位Y表示的概念状态的时间范围之中,那么语序是YX。这一原则要求时距成分由大到小排列。例如:

(4)他昨天走了/昨天他走了。

(5)你不在的时候他走了。

这两个句子,不可以说成“他走了昨天”或者“他走了你不在的时候”。这是因为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时距处在时间副词制定的视距之内,所以,动词包含在时间副词的视距之中,动词位于时间副词之后。

戴浩一提出的这个原则解释了汉语表示处所和空间关系的句子基本的观念原则,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汉语仍有一些句子不能用它来解释,如“勇士们向山顶冲去”“他出生在解放前”等。

后来沈家煊(1993)在讨论句法的象似性一文中也提到汉语句法参照概念领域的原则多于参照句法和形态范畴上起作用的原则,而与英文相比,汉语是采用直接映照的办法。谢信一(1994)深化了戴浩一时间顺序原则的思想,并把时间分为真实的、推断的和想象的三类,认为它们都是汉语为构建其世界中的现实而创造的,如“摔破、吃饱”表示的是推断时间,“他走进来了”反映的是想象时间。

刘宁生(1995)运用方位参照顺序解释了偏正结构的语序特征,即“修饰语”位于“中心语”的词序取决于汉语中“参照物”先于“目的物”的方位参照。可见,汉语中存在着一个“参照物先与目的物”的语序原则,决定了修饰语位于中心语之前的语序一致性。这有助于说明汉语兼有VO和OV两类语言的语序特征而同时又有自身严整一致的语序。秦洪武(2001)认为,顺序象似性主要体现在感知方式、行为的顺承性、动作性质和环境与动作的亲疏关系以及社会意向等方面。聂新艳(2003)在此基础上从英汉语言出发,分析了顺序象似原则的两大方面,即基本语序顺序象似原则和线性顺序语义原则,以并连句式为例初步探讨了顺序象似性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文体效果。刘世英,曹华(2005)分别就时间、空间顺序和复句中分句顺序三方面对顺序象似性进行了阐述。

三、结语

关于顺序象似性的研究论证了汉语语序与现实发生顺序之间的象似性。象似性从认知角度探讨语言结构及其发展演变的机制和动因,将会开拓汉语研究的新视野,给汉语研究带来新的活力。但汉语顺序象似性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象似性的认知原因没有深入的探索,造成了理解与使用上的混乱,以致汉语研究的认知依据不够严密;二是研究还比较零散,多集中于对语序、词类等的解释上,没能对汉语结构、规则等做出系统的分析和解释;三是研究范式不够规范,容易主观臆断;四是有些语序受汉语规则制约不具象似性,呈现出复杂性,象似性与句法规则到底如何起作用,仍需进一步探讨。我们认为,今后的研究应加强象似性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使语法分析更具科学性和解释性;同时要注重汉语实际,力求对汉语的象似性做出全面的考察。

参考文献:

[1]Jacobson,R.Quest for the Essence of Language[M].Diogenes,1965.

[2]Peirce,Charles.The Collected Papers (Vol.I): Principles of Philosophy[M].Cambridge,MA: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31.

[3]戴浩一.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1).

[4]杜文礼.语言的象似性探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1).

[5]刘宁生.汉语偏正结构的认知基础及其在语序类型学上的意义[J].中国语文,1995,(2).

[6]刘世英,曹华.词序象似性、对称与不对称[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5,(5).

[7]聂新艳.认知语言学中的顺序象似原则及其文体效果[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

[8]秦洪武.语言结构的顺序象似性[J].外语研究,2001,(1).

[9]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

[10]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1]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

[12]王寅.象似性辩证说优于任意性支配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

[13]谢信一.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A].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14]严辰松.语言临摹性概说[J].国外语言学,1997,(3).

[15]周红.汉语象似性研究述评[J].滨州学院学报,2005,(4).

[1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7]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任天舒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
一起来吹牛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试分析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研究
“古今沟通”在文言文实词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A Review of Chinese Redundant Ne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