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廷英
摘要培养创新精神是小学生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在谈论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学会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创新教学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精神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精神品质,因此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社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现行的不少教育工作者正在有意无意之间扼杀着学生创新的激情。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教师教育观念的陈旧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成为一个创新型的教师,才能让这种能力的培养根植于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概而言之,教师应该时刻树立以学生为主,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1 良好的教学关系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的基本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一种现象体现的是虚假的主体性或肤浅的主体性。比如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大声读课文,实际上学生只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而根本没有思考问题,这种主体的实质就是假的——根本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只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表面徘徊。另一种现象体现的是脆弱的主体性。教师为了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氛围,采用奖罚的方法(如小红花、罚站或批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小手如林,想一想,学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上的和谐热闹并不是来自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而是在教师奖罚下所获得的一种暂时的满足感和压力感,最终肯定会夭折。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应该理解为自主、合作、主动、互动。
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问题需要的却是创造的想象力。因此,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质疑氛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其次,要使学生学会提问,更重要的是在起始阶段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要学会讨论。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化。目前在讨论中用的最多的是“小组讨论”。这与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密切关系,虽然在课堂中广泛应用,但效果不尽人意。据专家抽样调查,透过热闹场面背后,发现只有38%的小组讨论有积极作用,54%成效甚微,8%是浪费时间的无效劳动。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注意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社会交往能力。教育学生要虚心倾听别人发言,善于吸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及时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
2 愉快的学习心境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先哲孔子很早就注意到了快乐学习的重要性。“教育要使人快乐,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快乐学习是教育应有的内涵要义。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快乐课堂。
2.1 让笑容充满课堂
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使课堂在愉快而安详的氛围中顺利进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2.2 用趣味引领课堂
教师要设法将一些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进行珠算加法训练时,若用趣味的故事来进行,将有神奇的效果:“一张纸按0.1毫米算,折叠多少次后,厚度可超过珠穆朗玛峰呢?”有的学生怀疑能否办到,有的说至少也得三天,这时你告诉学生,3分钟内就可办到,但要借助珠算。此刻学生哗然,纷纷动手,得出在连加27次后就远远超出了世界最高峰的结论。还有“百鸡问题”、“韩信点兵”、“三人分钱”等,都是进行快乐教育的好素材。
2.3 偕幽默点缀课堂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
从长远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只有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加以探索,才能为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提供久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