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外贸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

2009-06-20 05:26佘雪锋
职教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式

摘要:根据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国际贸易行业的职业岗位群及相关的岗位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探讨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通过教学实践;重塑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合于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外贸人才。

关键词:高职课程建设;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式

作者简介:佘雪锋(1979-)男,湖北随州人,硕士,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与科研。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8-0051-02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逐步深入,国际贸易运作与管理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越来越复杂,要求外贸人才具有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重新审视,力求有所突破。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改革是实现培养方案的积极手段,重塑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做贸易,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和就业。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是由多门课程组成,包括:《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与单证》、《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等等多门实务类课程,缺乏系统性,非常零散。教学模式是单纯的理论教学,强调国际贸易实务的法律基础——买卖合同、贸易术语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等内容,并不按贸易业务发生的顺序来讲解,;缺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由于课程并不按贸易业务发生的顺序来讲解,又很零散,也没有实际的单证操作,即使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仍然不清楚实际贸易的业务操作,致使许多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要经过较长的职业适应期才能掌握贸易业务的程序和技巧。因此,从2002年开始我们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了大胆改革。

1.整合课程内容

将《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与单证》、《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实务》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并将内容按照贸易进展的顺序讲解;以国际货物买卖为对象,以贸易术语和合同条款为重点,以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规则为依据,联系我国外贸实际案例讲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具体内容及合同订立和履行的基本环节与一般做法。按照贸易发展的顺序讲解:商品的品名、质量、数量和包装;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磋商;出口商品报价、还价核算;贸易合同的内容;国际结算方式及信用证审核;进出口商品检验;国际货物运输方式;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报关实务;进口贸易;国际贸易方式等,完全与操作顺序匹配,也与实际业务顺序匹配。

2.改革教学模式

将传统模式转变成讲授加操作教学模式,即采取“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实际操作为核心,以网络技术为手段”的全方位开放式的教学运行模式。该模式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分成两部分:理论部分和操作部分。具体操作程序是第一学期贸易理论知识讲解和第二学期贸易操作训练,实现讲授加操作模式。学生在听完一学期的业务知识后,参加模拟操作训练:学生将进入一家中国贸易公司,并以该公司业务员的身份通过电脑局域网与“指导教师”、“国外客户”、“银行”、“海关”、“运输公司”和“保险公司”等进行业务交流,以完成一笔出口交易操作的全过程:学生将亲自操作熟悉贸易商品→磋商英文函电草拟→出口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商务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修改→货物订舱托运→出口报关投保→出口单据制作→银行审单结汇→电子邮件收发→业务档案管理等内容。

整个课程的讲授与操作内容衔接及时间安排如下表:

3.形成课程独特的教材体系并建立了软硬件结合的实验室

首先修订《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形成了理论加操作的教学模式,并增加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训大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本实现了理论教学与操作教学的有机结合与衔接,理论教学以《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吴百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为教材;操作教学以《出口贸易模拟操作教程》祝卫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为教材;编制了《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指导书,说明每一个操作步骤,使学生能够精通贸易操作的程序及每一步的操作要点;制作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业务与操作两部分的全套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运用两年,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2002年投资兴建的外贸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拥有PC计算机93台,其中教师用机3台、学生用机90台;一台服务器及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成套设备;每台PC机不仅实现了局域网的连接,也能通过代理服务器登录到国际互联网(Internet);软件设施:外购1套出口贸易模拟操作软件,即simtrade软件,以及出口贸易模拟操作实习平台。我们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验与操作,一般是90人可以同时上机操作,实现了一人一组,一人一机,完全能够满足该教学模式的要求。

4.理论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模拟训练中,学生的每一步操作都会影响到他的业绩,因此学生会负责地完成每一项操作,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责任感。通过该模式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外贸实际操作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在商务环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因为所有的单证都是英文的)。该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国际贸易操作员、报关员和报检员考试,鼓励学生取得国际贸易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做准备。为了鼓励学生按这种模式学习这门课程,在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商务单证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该证书在人才交流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这样也能为将来学生的就业铺路搭桥。近三年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国际商务单证资格考试,通过率90%以上。

5.课程改革实施后的效果

该方式从2002开始实施,受惠的有国际贸易专业以及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该课程期末考试也是以笔答加操作模式进行,从期末考试结果看,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内容。2007年6月中旬随机抽样调查了50名学生,结果显示对模式总体评价达到良好的有42人,满意率达到84%。学生认为边学边做贸易模式很好,不仅学到了贸易业务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操作技能;不仅看到了真实的贸易单证,还学会了填制技巧。

《国际贸易实务》理论加操作模式的创新点在于将国际贸易实务理论教学与业务操作训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边学理论边做贸易,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不多。该种课堂教学方法是将工科的教学方法引入经济类专业的教学当中,这将是提高经济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方法。该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帮助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按照贸易业务发生的顺序重新安排了讲解顺序,与模拟操作训练相结合,使该门课程教学完成后,可以给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贸易业务流程体系,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蒸熬.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2]杨黎明.学分制度条件下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5(2).

[3]国英.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4]吕红军,靳晓光.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8).

[5]周树梅,订单式培养高职生,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就业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

[6]施用海.发展中的国际贸易学科与人才培养[OL].国际贸易学会网,2006-11-24.

[7]米小琴.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统计研究,2004(1).

[8]吴珠华.加入WTO后就业人员素质结构走向分析与国际比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

责任编辑:葛力力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式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
信息化条件下国际贸易实务研究
依托“融合式”校企联动推进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