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私营企业分配制度的产权障碍及对策

2009-06-20 03:11杨云善
中州学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分配制度私营企业产权

杨云善

摘 要: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也是确立分配制度与调整利益关系的基础。我国大部分私营企业目前仍然实行由所有权决定其他一切权利的古典产权制度,产权结构单一,忽视或否定人力资本与劳动力产权。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分配矛盾。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承认和确立劳动力产权,让劳动者拥有股权,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职工既作为劳动者又成为劳动力资本所有者,并融入公司治理结构中。

关键词:私营企业;分配制度;产权;劳动力产权

中图分类号:F04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3—0032—03

一、企业分配制度必须建立在现代产权制度基础上

私营企业的崛起,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但私营企业发展中却出现了严重的分配问题,如内部分配不规范、分配形式和分配水平参差不齐,职工工薪报酬低、增比慢并屡屡被拖欠,企业主独占剩余价值、工人没有利润分享权等,导致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劳资关系紧张,劳资矛盾激化,并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私营企业的分配问题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多数私营企业产权制度不合理,没有形成比较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也是确立分配制度与调整利益关系的基础。因为产权实质上是一种通过对财产的独占、支配而实现的收益权。作为产权客体,必须具有能够用来满足人们一定生产、生活或精神需要的使用价值属性。对于产权主体,拥有一定生产要素的经济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与这一产权相适应的分配份额,产权主体每参加一次市场交易活动,都是在获取一定收益的驱动下进行的。各生产要素要进入财富创造过程得到有效配置,就必须得到产权主体许可其使用或让渡产权,这又必须以产权主体获得一定的收益为前提,因此,产权改革在我国分配制度改革中也起着基础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私营企业的产权,基本上属于古典产权制度,即由生产资料所有权单一地决定企业决策的产权安排。我国私营企业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由于产生和成长的特殊性,私营企业较普遍采用家庭式产权制,呈现出产权主体超经济性、产权结构单一性和封闭性、产权关系模糊性等特征。这种产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企业初创时期发展的需要,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规模扩大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其弊端开始显现。特别是这种产权制度下,由所有权决定其他一切权利,企业只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导致企业过度压低劳动者工资,忽略劳动者权利,产生严重的分配矛盾。

要改变私营企业这种不合理分配状况,就必须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多的经济权利如收入分配权、经营决策权、支配权、转让权、剩余索取权等与所有权相分离,经济过程的决策也不再由所有权单一地决定,而是由一系列经济权利共同决定。厂商与劳动者、社会、政府等主体共同参与企业决策,尤其重要的是将劳动者也纳入企业的治理决策过程,促使企业不再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单一追求目的,而是充分考虑劳动者的各种权益,这就可以从内在机制上克服企业压低工资行为,从而解决劳动者工资低下、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比较普遍地建立了现代产权制度和相应比较合理的分配制度。如德国企业的共同治理模式,很好地体现了劳动者产权,其劳资关系的显著特征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劳资合作决策,通过共同决策,职工广泛参与公司治理并分享企业利润。再如日本广泛存在的分享公司的产权特征,是剩余索取权的让渡。公司通过实行员工持股、利润分享制或收益分享制,使劳动者有可能参与公司剩余的分享。

由于现代产权制度下,公司内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劳动力资本所有者,也可以参与企业管理,融入公司治理结构中。这使得现代产权制度下建立起来的企业分配制度,可以很好地把劳资双方联系在一起,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从而使分配制度建立在较合理的基础之上。

我国私营企业分配中的不合理,主要源于已不合时宜的古典产权制度。为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衔接的分配制度,较好地协调劳资利益,必须消除古典产权制度这一重要障碍。

二、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企业收入分配视角看,私营企业产权制度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1.产权结构单一,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混淆

我国许多私营企业都是沿用传统的家族制、业主制和合伙制等形式进行经营,其产权结构是单一主体,即多数是业主式家族私有自然人产权,基本上所有者就是经营者,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在民营企业成立之初,这种产权关系有利于责权利的统一,有利于决策者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提高决策效率,降低交易费用和代理成本。但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加,民营企业单一产权结构的问题便逐渐暴露出来,诸如产权关系与血缘关系融为一体,企业经营无法摆脱家庭血缘关系干预;产权结构的一元化切断了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的结合,不利于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引进;业主享有高度集中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只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职工利益;由于企业主的个人能力和精力有限,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集中,一方面将导致企业主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也容易降低决策效率、甚至引致决策的失误。

2.忽视或否认人力资本倾向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不再是物质资本的多寡,而是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伴随着高科技产业和知识经济的异军突起,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但是,在我国私营企业中,产权制度安排属于典型的“资本雇佣劳动”的范畴,普遍存在的还是出资人利益至上原则,业主拥有企业的全部剩余索取权,而工人只能得到固定的工资收入,这样的产权安排方式,某种意义上适应了物质资本相对于人力资本更重要、更稀缺的情况。随着人力资本相对作用的增强,必然产生了变革原有产权制度安排的需求,以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积极性。私营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观念,认同和接纳人力资本,使之充分量化,并将其与货币资本放同等地位,共同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从而使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目标做到最大统一,共同努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增值。

3.忽视或否认劳动力产权

劳动力产权就是劳动力的资本化,就是劳动者除了根据自己的劳动获得工资、奖金收入外,还承认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拥有产权,并以此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劳动产权的基本依据在于:劳动力客观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具有资本属性,若缺少它,就不可能实现旧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劳动力资本属于劳动者所有,劳动者对这种资本要素进行了投入,他不仅有收回成本(表现为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消费、教育等支出)的权利——获得工资,也有取得利润的权利——参与劳动分红。中共十五大提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并提出了资本、技术、管理三个生产要素。十六大又前进一步,提出第四个要素,增加了劳动。这样劳动、技术、管理与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将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三、创新私营企业产权制度与分配制度的构想

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不仅是构建较为合理分配制度的需要,也是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的需要。改革私营企业产权制度,既需要思想观念的解放,还需要具体的改革措施。

1.转变观念,承认和确立劳动力产权

私营企业古典产权制度下单一的所有权和单一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使人们长期以来把货币资本的作用抬得至高无上,只看到货币资本而看不到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其他要素对企业财富的贡献。但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发展已从根本上否定了这一观念,以人力资本为主的其他生产要素在企业财富积累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劳动者既然是财富创造的主体,就应该成为财富拥有的主体,不能说他们拿了工资,企业利润就与他们无关了。劳动者只能得到工资,企业利润全部为出资者独占,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雇佣制度的利润分配逻辑。这一分配模式只对出资者不断增加投入以扩大再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而对经营者和生产者的激励作用缺失,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快速提高。正因为如此,当代西方国家对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及利润分配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较普遍的做法是通过设置岗位绩效激励“期股”和“技术股”,将经理人和高级技术人才的人力资源资本化,从而使高素质人力资本所有者亦能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此外,在美国、日本等国家,许多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制度”,即企业拿出部分利润作股本送给普通员工,员工在职期间可分享股息,退休时可兑为现金。尽管西方国家企业实行这种制度的初衷是激励和稳定员工队伍,但它客观上肯定了劳动要素所有者参与利润分配的合理性。

我国的私营企业应尽快改变“谁投资、谁所有”的观念,承认和确立劳动力产权。劳动者是企业主体之一,也是产权配置和组合的主体,而不只是被配置的生产要素。承认和让劳动者拥有产权,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更有利于让劳动者依据其产权分配更多的企业利润,实现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唯此,才能在企业改革中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2.优化产权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

私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在明晰企业内部产权、以自然人身份定义产权的基础上,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股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私营企业产权实行股份制改造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确立法人财产权,筹集资金和协调各方利益,为民营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营规模提供良好的条件。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和创造适合本企业情况的新路子。具体来讲,改变单一产权结构,第一是让私营企业在血缘关系不破裂的情况下实现内部家族多元化,将产权清晰到家族中的个人。第二是通过合理分配股权,吸纳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的股份,让他们分享利润,并适当地送给他们一部分股份,也可积极推行股权激励,明确体现人力资本产权的地位和作用。第三是实行员工持股,以形成利益共同体,提高企业整体的凝聚力,减少监督成本,达到产权激励的目的,从而改变企业产权单一化的局面,使企业由独资企业或家族投资企业变成绝对控股企业,通过进一步的运作,甚至变成相对控股企业。这是民营企业提升效率、发展壮大和向现代企业制度渐进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原始出资人的股权比例会逐渐下降,但由于企业效率提高,其物质资本剩余索取绝对量就大大提高了。

3.让劳动者拥有股权

在企业内部实行员工持股,是劳动者分享利润的具体形式,也是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直接途径。现在日本、法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都实行了职工持股制度,虽然动因和目的不尽相同,但职工持股已经成了国际化趋势。私营企业应当顺势而为,实行职工持股,基本途径就是进行股份制改造。私营企业股权结构单一,职工群体在企业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民主权利和收入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得到合理实现,而且职工的工资收入也难以和企业的资本收入相比,这种情况必然造成收入两极分化。通过股份制改造给予劳动者一定股权,使职工获得工资之外的资本收入,增加自身财富,能够使企业和社会经济增长的利益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分享,有利于抑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对企业来讲,职工持股使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更加紧密,其激励作用能很好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企业的归属感,有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和人才获得,这些都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责任编辑:伊 人

猜你喜欢
分配制度私营企业产权
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新中国七十年探索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土地分配制度略考
法学院哪家最强
私营企业漏缴工会经费现象应引起重视
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公平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