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及抢险救援对策

2009-06-20 08:45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6期

许 东

摘要:文章论述了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成因以及处置措施,从几个环节上探讨了危险化学品处置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事故;化学事故;事故救援

中图分类号:TQ0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6-0127-03

近年来,我国化学事故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大。1995年全国即发生各种大小化工污染事故7700余起,后几年竟以每年500起左右的数字递增。2003年中石油四川井喷事故,造成200多人死亡;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双苯厂爆炸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这些事故的发生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处置非常重视。因此本文通过论述危化品事故的特点、成因,以及事故的分类,从而在采取抢险救援措施时,具有针对性,以有效降低救援的成本。

一、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和成因

(一)事故的特点

1.突发性强,毒害物泄漏量大。化学事故一般都是瞬间突然发生,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常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发生,这种突发性往往与化工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特殊性有关。

2.波及面广,毒害范围宽。化学事故发生后,染毒气体迅速向下风方向扩散,有毒有害物质大都可严重污染空气、地面、道路和生产、生活设施,短时间内危害范围即可达数十甚至数百平方公里。

3.伤害形式特殊,对人员、环境危害极大。(1)毒性伤害。火灾中,火焰高温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对人体皮肉的烧灼伤害。爆炸事故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物理机械性伤害。(2)多途径伤害。由于各种有毒物质的危害状态不同,故中毒的途径也不同。再则,由于各种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不同,能产生不同的中毒症状,造成不同的伤害效应。氯气、二氧化硫、氨气、硫化氢等毒物,经呼吸道而导致呼吸系统中毒;一氧化碳、苯胺、硝基苯、氢氰酸吸入人体后会造成血液系统毒害(即全身性中毒)。其中,有的中毒较快,有的则系慢性中毒(中毒症状几小时或几天后出现)。(3)流动性伤害。化学事故发生后,由于有毒物质在空间形成白云团,会从事故发生区域向四周尤其是下风方向扩散,造成大范围空间的污染,使伤害效应大大增强。(4)持续性伤害。因化学事故发生后,会对空气、地面、水源物体等造成污染,且这种污染能持续较长时间,少则几小时,多则数日、数月。

4.救援困难,组织指挥任务艰巨。化学事故发生后,救援行动将围绕切断(控制)事故源、控制污染区、抢救中毒人员、采样检测、组织污染区人员防护或撤离、对污染区实施洗消等任务展开,难度大,要求高。组织指挥难度很大,稍有不慎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事故的成因

l.自然原因。白然界的地震、台风、龙卷风、洪水、山体滑坡、雷击等自然灾害,都会对化工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2.人为及技术上的原因。(1)勘测、设计方面存在缺陷。如从地形、气象因素看,由于选址不当造成缺陷;从生产、储运方面看,易燃、易爆、毒害、腐蚀的危化品生产车间与仓库或贮罐(槽)等在布局方面末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规定,间距不足;从工艺设计上看,易发生跑、冒、滴、漏的设施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处于上风(上方)位置;从防范设施看,防爆炸、防火灾、防雷击、防污染等设施不齐全,不合理,维护管理不落实等,都将增大化学事故发生的几率。(2)设备老化,带故障运转。化工生产流程中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压力、温度乃至高温、高压,产品、原料和中间体不少都具有腐蚀性强等特点,极易导致设备老化,使各种管、阀、泵、室、塔、罐跑、冒、滴、漏,若发现、抢修不及时就会造成严重后果。(3)违反操作规程。化工单位虽比其他单位有更为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但由于操作人员麻痹大意、违章操作引起的事故仍时有发生。

3.其它意外原因。不少化学危险品在生产、贮运过程中,也可因某些预料不到的原因,如车祸、火灾殃及等而发生化学事故。

二、事故的分类

按有毒物质污染的主要对象可以分为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地面(物体)污染三类;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分为特大、重大和一般化学事故;按有毒物释放形式可分为直接外泄型化学事故和次生释放型化学事故。

三、危险化学品事故抢险救援的主要任务和方法

(一)关阀堵漏,切断事故源

在消防人员到场后,毒物仍在外泄的情况下,应及时向事故单位负责人和有关技术人员了解泄漏毒物的名称、理化性质、毒害类型、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等,并在仔细研究关阀、堵漏的实施方案后,积极配合事故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和业务技术熟练的工人在严密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切断事故源。在实施关阀堵漏、切断事故源的处置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抢险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前必须穿防化服(在已发生燃烧.高温的情况下应佩戴空气呼吸器、穿隔热服或避火服),穿戴前,应认真检查其完好状况,有专人监护(记载空气呼吸器的气瓶压力、进出人员姓名、进入时间等等),以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

2.若为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泄漏事故,消防人员可与事故单位熟悉情况的人员一道,由消防人员开出喷雾水流跟进掩护,协助他们关闭输送物料的管道阀门和切断有关的电源、火源,一定要严防关错、漏阀门。

3.对容器壁、管道壁堵漏,可使用专用的软橡胶封堵物(圆椎状、楔子状等多种形状和规格的塞子)、木塞子、胶泥、棉沙和肥皂封堵,对于较大的孔洞,还可用湿棉絮封堵、捆扎。需要注意的是,在化工工艺流程中的容器泄漏处直接堵漏时,一般不要先轻易关闭阀门或开关,而应先根据具体情况,在事故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确地采取降温降压措施(我们消防部队可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施均匀的开花水流冷却),然后再关闭阀门、开关止漏,以防因容器内压力和温度突然升高而发生爆炸。

4.对不能立即止漏而继续外泄的有毒有害物质,可根据其性质,与水或相应的溶液混合,使其迅速解毒或稀释。

5.泄漏物正在燃烧时,只要是稳定型燃烧,一般不要急于灭火,而应首先出水枪对泄漏燃烧的容器、管道及其周围的容器、管道、阀门等设备以及受到火焰、高温威胁的建、构筑物进行冷却保护,在充分准备并确有把握处置事故的情况下,方才灭火。

6.对事故现场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行转移或采取保护措施,必须按有关要求和程序谨慎从事,严防因盲目蛮干而使事故扩大。

(二)认真检测,严密控制污染区

化学事故发生后,应由消防专勤人员、化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毒气检测设备对事故现场及周围尽快采样检测。在已知外泄毒物种类的情况下,应迅速查明有毒物污染的范围及在空气和水源中的浓度,根据实测结果标出重点防护目标和事故区域的边界。在未知毒物种类时,应取样迅速送监测机构分析、确定。要及时将检测结果报告现场总指挥部。从而,为总指挥部有效地组织开展各种救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由抢险总指挥部迅速调集人员划出警戒区,并对警戒区边界安排岗哨或用插旗、洒石灰线、拉绳索等方法设置警戒线,切实对污染区严加控制、管理。以防污染区外的人员、车辆误入污染区而引起伤害。警戒人员应对污染区及其附近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路口设卡,控制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出,保抢险救援车辆通行。要维护好污染区及其附近地区社会秩序,及时将事故的有关情况及处置措施通告群众,搞好宣传教育,稳定群众情绪,严防由于群众惊慌和坏人造谣生事引起社会混乱。尤其对污染区内重要目标和部位更应加强警卫,严防坏人破坏。

(三)抢救中毒人员,疏散和保护群众

化学事故发生,消防人员接警到场后,应在事故发生单位及有关方面的配合下,积极采取以下措施,迅速抢救中毒人员、疏散和保护污染区群众。

1.抢险人员应在切实搞好自身防护安全的情况下速将中毒人员从污染区抬、背、抱出,转移到安全地带,让其呼吸到新鲜空气,脱去其染有污物的衣服。由于毒物的伤害,往往造成人体机能的严重障碍,如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现场医疗救护组应及时对中毒人员抢救和治疗。并尽量使用特效解毒药解毒,以及灌肠、洗目、水冲洗等辅助手段,抓紧解毒和排毒。对现场难以急救的重伤人员在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后,应及时组织力量,送有关医院救治。

2.在积极抢救中毒人员的同时,抢险救援总指挥部应派出若干疏散组,通知污染区内的人员,在疏散组的组织引导下迅速、有序地撤离污染区。组织撤离前,检测组(分队)应将检测的情况及时、准确地报告现场总指挥部,以制定最佳的撤离方案,确定最佳的撤离路线。

(四)实施洗消,控制并消除毒物污染

化学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及周围的道路、水源可能会受到严重污染,若不及时进行洗消,污染会迅速蔓延,造成更大的危害。

1.洗消方法。(1)化学消毒法。即用化学消毒剂与有毒物直接起氧化、氯化作用,使有毒物改变性质,成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2)燃烧消毒法。即用燃烧来破坏有毒物及其毒性。对价值不大或火烧后仍可使用的设施、物品可采用这种方法。但燃烧虽可破坏毒物,也可能使毒物挥发,造成邻近及下风方向空气污染,故在使用此法时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3)物理消毒法。此法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吸附,即利用有较吸附性能的物质吸附染毒物品表面或过滤空气、水中的有毒物,亦可用棉花、纱布等擦去人体皮肤上的可见有毒物液滴;第二种是溶洗,即用棉花、纱布等以汽油、酒精、煤油等溶剂,将染毒物表面的毒物溶解擦洗掉;第三种是机械转移,即利用切除、铲除或覆盖等机械,将有毒物移走或覆盖掉,使人员不与染毒的物品、设施直接接触。

2.洗消(消毒)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氧化氯化消毒剂,这类消毒剂主要通过氧化、氯化作用来达到消毒目的;(2)碱性消毒剂;(3)物理洗消剂,包括常用的溶剂,如水、酒精、汽油以及吸附剂等。

四、实施化学事故抢险救援应注意解决的主要问题

化学事故抢险救援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准备工作和抢险救援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 健全机构,建立队伍

处置化学事故,化工企业单位应有统一的组织指挥机构,并明确组织指挥机构和各有关部门的职责。

(二)加大投入,落实装备

人员和武器装备的结合,才能形成战斗力。没有必需的器材、装备,仅凭勇气去处置化学事故,则非但不能成功,反而导致损兵折将的严重后果。

(三)调查研究,制定预案,定期演练

只有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预案,才能做到打有准备之仗,打有把握之仗,才能有效地处置化学事故,并定期组织职工演练。

(四)宣传教育,群防群治

欲减少或防止化学事故的发生,把化学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只有大力开展群众性防范和防护知识的宜传教育活动,尤其是对具有发生化学事故潜在危险单位的领导和职工,更应认真普及化学事故防范和化学毒物伤害防护及中毒抢救等常识。

(五)讲求科学,严防蛮干

执行抢险救援任务时,一定要尊重专家组和事故单位技术人员的意见,充分重视检测组检测报告的情况,周密计划,严密组织。遇到疑难问题或情况突变,应冷静分析,听取专家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严防鲁莽从事。

(六)统一指挥,密切协同

危险化学品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涉及到众多单位,较大的化学事故甚至需要全社会动员,故必须实行统一组织指挥,密切协同配合。有关单位,以及各抢险救援队伍,在化学事故发生后,既要按照总指挥部的命令,根据分工,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行动,又要从抢险救援的全局出发,主动搞好协同配合。

参考文献

[1]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2]王自齐.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M].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