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政策的“变”与“不变”

2009-06-20 08:45光小敏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6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政策

摘要:邓小平是中国的政策大师,他在《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一文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刻分析和揭示了政策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邓小平这一重要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尤其是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政策;邓小平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6-0121-02

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已推进三十年,当人们瞩目这三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时,必然要想起和感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而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政策观直接影响和指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邓小平政策观最精彩的内容就是充满着“变”与“不变”的睿智,这在1984年10月3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时谈话叙述得最为全面。邓小平围绕着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一中心主题,用极其平实的语言讲出了政策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容:

一、正确政策不会变,不能变,“因为这些政策见效、对头,人民都拥护”

邓小平认为,政策会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9页。凡引此卷者,均注页码,下同。)所谓政策对不对主要是指政策自身的正确与否,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实际及其规律性。“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第59页)在邓小平看来,政策对与不对,是决定政策变与不变的最根本的条件。因此,中央对香港的政策是正确的,“五十年不变,就是五十年不变。我们这一代不会变,下一代也不会变。”“所以不要担心变,变不了。”(第73页)

二、政策的变化,“并不都是坏事,有的变是好事,问题是变什么。”“如果有什么要变,一定是变得更好”

政策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才能逐步走向完善。“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第283页)这也是邓小平的一贯主张。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他明确指出:“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说过去说过来,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第371页)例如:“中国收回香港不就是一种变吗?”“有利于香港的繁荣和发展,而不会损害香港人的利益。这种变是值得大家欢迎的。”

三、“什么都不变”,这是不能相信的

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政策没有变化就没有连续性,因为这种连续性是政策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动态表现。“什么都不变”是形而上学。与此相反,“什么都变”,也是形而上学。这种全方位全过程的“变”,只能是乱变。邓小平一贯主张政策的连续性,而这种连续性是政策自身运行过程的否定之否定,是一种科学的扬弃。“变”也要有章法,有规律可循。在疾风暴雨式社会剧烈变动的时代,政策全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社会平稳发展时期,政策一般不会“都变”,即使政策上升为法律,它也只是政策采取了另一种形式的继续。所以,邓小平一再告诫港澳同胞:“如果有人说什么都不变,你们不要相信。”当然,如果有人说什么都变,你们也不要相信。这是潜台词。政策的变与不变是相对的,不能走向极端。

四、政策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多类型的和多种性质的,因而在政策体系内形成了有的变、有的不变的丰富多彩的政策景观

“最大的不变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而‘一国两制就是大变,农村政策就是大变。”变与不变、“大变”与“最大的不变”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政策体系的和谐之曲。政策的运动是在政策的变与不变的相互交替、相互依赖中实现的。从政策学的角度看,政策总是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基本政策总体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变。具体政策较之基本政策易变。在社会主义政策体系内,政策的动态表现形式是极为丰富的。我们必须用立体思维认识丰富的政策现象,从事多彩的政策实践。

五、不能乱变,但也不能怕变

“不要拒绝变,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这是邓小平一贯的积极主张,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和业务品格,更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高规格思想品位。例如我们的开放政策,就是在邓小平“不要拒绝变”的思想的指导下,先是打开国门,再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地渐次开放,最后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格局。我们不但“不要拒绝变”,而且要敢于迎头面向“变”。比如,“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第51页)这是何等的豪迈气概。对“不要拒绝变,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这个命题,虽然邓小平没有进行更多的理论阐述,但他用自己的实践和终生的事业作了最好的回答。

六、不能使一种变掩盖另一种不变,或者是使此一种不变掩盖另一种变

“人们讨论的总是北京方面政策会不会变,没有想到其他方面会不会发生变”。政策运行是在复杂的环境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都会给政策造成运行中的偏差,变掩盖变,不变掩盖不变,或者变掩盖不变,不变掩盖变,等等。但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对政策本身和政策运行过程及其所处环境条件作出具体的分析、准确的判断,切实解决各种不利因素,确保政策的有效运行。比如,“中英联合声明”,“总会有些人不打算彻底执行。某种动乱的因素,捣乱的因素,不安定的因素,是会有的。老实说,这样的因素不会来自北京,却不能排除存在于香港内部,也不能排除来自某种国际力量。”(第75页)邓小平不愧为一代政策大师,从政策现象看透政策本质,把事物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看到了。我们难道不能从中领悟点什么吗?

七、政策的变化要有自身的评判标准

“问题是变好还是变坏”。政策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政策对象“自己会要求变”。这是邓小平分析一切政策现象、评判政策得失的基本立场。政策的变化,无非是变好或者变坏两种情况,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比如,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否定了八大的正确路线,从此,党的方针政策越来越“左”,“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反“左倾”、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是沉痛的教训。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方针政策越来越实际,越来越科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确定,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等,给我们带来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锦绣前程。而这些政策的好与坏,变好与变坏,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邓小平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第213页)这既是邓小平评价政策是否正确的基本标准,又是他判断政策制定实施是否合理的价值尺度。

综上所述,邓小平关于政策变与不变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政策领域的充分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策思想和政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政策思想的重要观点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命题,也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的政策变与不变思想,不仅揭示了政策的变与不变,而且揭示了变与不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待变与不变的态度和观点、方法,这是难得的辩证法的智慧结晶,是系统的、生动的、精炼的辩证法的交响曲,是千古绝调,令人信服不已、感叹不已。

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和国际背景中,任何一项政策尤其是系统的、综合性政策的运行,如果没有政策的变与不变的辩证思维为主导,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政策的变与不变,是政策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掌握这一特征,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深厚的政策修养和高深的政策水平。用政策学语言表述,政策的变与不变,就是所谓的政策稳定性与变动性。政策是稳定性与变动性的辩证统一,共处于统一体中。因此,既要注意政策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等稳定性要求,又要注意政策的新旧更替、自我否定和发展完善等变动性要求,使二者在政策实践中得到有机统一。这是对政策主体的基本要求。

邓小平之后,我们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政策变与不变”思想,他们十分成功地先后两次提出和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主张和政策实践,便是证明。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政策变与不变”思想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六大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21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这一宏伟目标是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即小康目标基本完成后所要进入的阶段的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同样也是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政策的变与不变”的思想,并且使之发扬光大。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充分肯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目标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重大政策主张和政策体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角度全方位揭示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充分体现了“政策的变与不变”的思想在社会发展领域的指导意义。

总而言之,邓小平提出“政策的变与不变”命题后,对当时中国的现实产生了重大的指导意义,之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先后两次在“小康社会”这一载体中,进一步全面地贯彻和体现了邓小平“政策变与不变”这一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犹如一棵树,主干基本不变,枝叶年年丰茂。这棵树,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种植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一实例足以说明邓小平的“政策变与不变”思想,不仅过去,就是现在,而且将来都将继续产生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这是我们重温邓小平《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一点体会。

作者简介:光小敏(1970-),女,安徽桐城人,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政策
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理论的传承分析
邓小平政治教育理论探析
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前沿问题的研究——评高屹著《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