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中的中国智慧

2009-06-20 08:45纪效华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6期
关键词:中国智慧中国经济金融危机

纪效华

摘要:一场百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面对这次金融危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彰显了强大的中国力量。文章对中国应对此次危机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智慧;中国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6-0081-02

一场百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冲击力之强、影响程度之深、涉及范围之广,史所罕见。

面对危机,西方各国政府或奋力自救,或联手反击,但终未形成和落实更多良策。为避免经济全面崩溃,美国总统布什明确表示,他要“放弃自由市场的原则,来挽救自由市场的体系”。危机震荡中,西方社会制度的缺陷,清晰可见。

在东方,刚刚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继续前行。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中国共产党带领13亿人民,勇敢而智慧地应对危机,保持了经济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认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要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形成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面扩大融资、分散风险的合力,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会议研究确定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1.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多种手段,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

2.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满足资金合理需求。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增加对信用担保公司的支持;设立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积极扩大住房、汽车和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3.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稳定股票市场运行,推动期货市场稳步发展,扩大债券发行规模,优先安排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相关的债券发行。

4.发挥保险的保障和融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积极发展“三农”、住房和汽车消费、健康、养老等保险业务,引导保险公司以债权等方式投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

5.创新融资方式,通过并购贷款、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规范发展民间融资等多种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6.改进外汇管理,大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适当提高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方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支持外贸发展。

7.加快金融服务现代化,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丰富支付工具体系,扩大国库直接支付涉农、救灾补贴等政府性补助基金范围,优化出口退税流程,继续推动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8.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增强金融业化解不良资产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

9.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强化风险监测和管理,切实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面对这次金融危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积极成效,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彰显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1.这种力量,源自我们有科学发展观这一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复杂多变,无论各种突发事件怎样接踵而来,我们始终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突出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从而牢牢掌握了应对这场危机的主动权。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坚持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坚持保持增长速度和提高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推进结构升级和扶持就业创业相协调,坚持推进金融创新和发展实体经济需要、提高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坚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促进,从而使我们应对危机的过程,转变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过程。

2.这种力量,源自我们有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既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又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既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效弥补市场经济自身不足,确保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3.这种力量,源自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奠定的雄厚实力。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中国全面开放的大市场让人羡慕。30年来,中国民生状况得到根本改善,人民生活已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着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呈倍数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劳动力和资金供给十分充裕,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持续增长的潜力巨大,企业竞争力和活力不断增强。特别是中国有13亿人口,国内市场异常广大,为我们克服外来危机,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极为难得的条件。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令人振奋。30年来,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了与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树立了负责任大国形象。这种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使我们在危机面前保持了较大的主动性,有力防止经济受到更大冲击,也使我们能够为国际社会共同抵御这场危机作出积极贡献。

4.这种力量,源自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这场危机犹如一场世纪“大考”,既检验着各国的综合实力、各国政府的应对效能,也检验着各国国民的精神面貌。从五千年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造就了坚强意志,铸就了多难兴邦的民族魂魄,保持着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形成了屡克危艰的内驱力量。特别是2008年,中华儿女同心同德、顽强拼搏,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弘扬,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面对这场危机,中华民族又一次展现出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和强大凝聚力。危机面前,中华民族表现出了敢于创新的巨大勇气。面对危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把危机转化为机遇的强烈意识,全社会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广大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的意识空前增强。这种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已经成为我们战胜危机的不竭动力。

5.这种力量,源自我们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带领人民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党在人民中的巨大威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在各种风险和挑战中经受住了考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这是我们成功应对危机的根本保证。

6.当前,金融危机仍在快速扩散和蔓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更加明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可能更加突出。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特别是要清醒认识到,一方面我国仍然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基本态势没有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打击下陷入困境,但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依然占据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我国经济发展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有待进一步增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

世界可以相信,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努力,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办好自己的事情,妥善应对来自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就一定能够让中国的力量更加坚实、更加壮大,就一定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一定能够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国智慧中国经济金融危机
为世界奉献“中国智慧”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解读《红楼梦》中贾瑞的人物形象
G20杭州峰会的“中国智慧”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