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环
摘要:在新课改中,校本教研的开展成了各校在课改进程中不可短缺的必经之路。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推动学校课改顺利进行?我校理出了一条以课堂为研究中心,以学研为基本方式,以展示为激励手段,以制度作为保障的“搭建三个平台,让教师向研究型发展成为可能”校本教研思路框架。
关键词:校本教研 三个平台 学校管理
课改在我省我区我校开展了多年,从开始时“校本教研”的开展就成了各校在课改进程中不可短缺的必经之路。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推动学校课改顺利进行,自然成了领导、教师经常谈到的话题,也是这些年来各校积极探究的课题。它成为一个常讲常新的内容,它总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推陈出新。回忆几年的经历我们总结出要抓好校本教研,就要为教师搭建三个平台,让教师向研究型发展成为可能。
课改犹如大海行船,四面茫茫,漫无边际,那么究竟让教师在行进中抓住什么、抓实什么、如何行驶、驶向何方,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定位。2004年,在领导及专家的引领下,我校领导班子和教师代表根据我校课改发展实际和教师当时的发展状况,在认真学习反思研讨的基础上,理出了一条以课堂为研究中心,以学研为基本方式,以展示为激励手段,以制度作为保障的“搭建三个平台,让教师向研究型发展成为可能”校本教研思路框架,经过后来的多次完善和补充,形成了今天的三个平台。
三个平台指的是:学习平台、交流平台、实践平台。
一、搭建学习平台——使学习变成教师研究的一种精神需求
学习平台我们从研究的角度确立了四个点:
1.集体学习点迷津。教研组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形成问题又解决不了,于是提出来交到教导处,教导处针对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每周有计划的开展专题讲座、观摩录像、骨干示范等集体学习研讨活动。
2.天天阅览找办法。也就是天天学习,以便教师能及时解决当天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我们不但鼓励教师天天自学,而且学校电子阅览室长期向教师开放,并建立了教师每日至少60分钟阅览制度,保证了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查找资料,下载学习资源。
3.外出学习取真经。我校的老师都了解,在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观摩研讨活动时,我们决不吝啬投入,总是积极参与,因为我们始终把专家活生生的智慧看作是最有价值的财富,所以我们不惜重金去买。外出学习时,我们倡导教师要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学习。每次学习归来,都要上学习汇报课、进行学习体会交流。对于学习效果显著,积极把经验用于教学实践的老师,我们给予更多的学习机会。
4.专家引领把方向。我们为学校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找到了自己的专业引领人,通过引领,帮助教师解决自身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平台搭建的目的是让教师通过学习,不但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而且感到学习确实能
使研究柳暗花明,从而产生一种学习的渴望,使学习变成教师研究的一种精神需求。
二、搭建交流平台——使教师在同伴互助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交流平台我们从研究的角度确立了5个点:
1.同伴互助解疑难。也就是我们每天的教研组碰头研讨互助,这是很随机的一种教研方式,不受时间、地点、人员限制,只要有感就可以发,只要有疑就可以问,大家互相启发,互解疑难。
2.课改沙龙扬个性。对于各教研组内平时研讨不能解决的问题,学校以案例研讨或专题研讨等方式,每月组织一次课改沙龙活动。通过课改沙龙对一个问题的共同讨论,提升自己的基础认识,使思维、认识更深入更广阔,使自己站得更高。
3.每月反思汇精品。我们教师每周都要写教学反思,每月都要进行一次全校反思汇集交流,以此来实现教师之间教学思考的交流与分享。
4.《课改田园》搭桥梁。《课改田园》月刊由同年级段教师合作完成,它是教研组之间相互展示、相互交流课改收获和经验的桥梁。
5.网络互动传信息。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们不仅鼓励教师从网上查找下载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料,同时也积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自由地在新思考网站、播种者网站上交流学习收获。通过网上互助和信息传递,扩大教师的研究领域,分享研究的快乐。
同伴的力量是无穷的,交流平台这五个点的确立,目的就是要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中更直截了当得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一种合作的默契和竞争的动力。
三、搭建实践平台——使教师在实践研究中得到磨炼和提升
在实践平台上注重3点建设。
1.注重抓好“同组同讲一个课例的多次研讨”活动。
2.注重抓好“开放课”活动。我们每学期搞一次教师全员参与的全体学生家长参加的“开放课”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强调的是:人人作课,个个登台。不仅为优秀教师提供了展示锻炼的舞台,还为那些不愿登台、不敢登台、课改滞后的教师敲响了警钟。
3.注重抓好“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每个教研组每学期都要准备一节代表本组最高水平的课,向学校展示课改成果,以此来提高教研组整体研究的合力,促进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通过学习教师课改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交流提高了观念认识,加深了同事间的感情,通过实践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可以说加强校本教研不仅促进了课改,同事也提升了教师们的品味,真可谓一箭双雕。
参考文献:
孙瑞欣《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民族教育》2006年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