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秀双
摘要:音乐课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所采用的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时智障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活动,音乐课的歌唱形式能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音乐的打击乐器能学生的发展协调能力,音乐的表现艺术能培养学生的自信。所以音乐课对智障儿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音乐;智障;语言;协调;自信
音乐课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同时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治疗理论认为:音响刺激有令人信服的力量,能激发孩子们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反应。那些生动的音乐不仅仅能激发他们,而且能帮助他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受到更大的影响。在音乐创造的无威胁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反应变为积极的和有目的的。这种方法有利于建立治疗教师和孩子们之间、孩子们和音响之间、孩子们自己的和乐器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能通过音乐的体验来发展和整合他们的听觉、视觉和触觉作用,以及驾驭空间的能力。所以音乐课对智障儿童具有重要意义。我从事培智儿童音乐课教学工作,经过10年时间的摸索实践,认为音乐课针对智障儿童有着以下三点的重要作用。
一、开发语言能力
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歌唱的教学。智障儿童一般智力水平比同龄儿童低。且发展速度缓慢,一些孩子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口吃、吐字不清、语言表达能力差的缺陷,有羞怯心理表现或者任性、多动的毛病。因此,我非常重视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通过老师生动形象的范唱激发学生的学唱兴趣,使个别胆怯的学生活跃起来;采用按节奏朗读歌词的方法,一边拍手一边读歌词。用节奏带动词语;对语言基础差的学生强化训练,把歌词化简,从三字词甚至单字开始扩充,抓住学生表现出的一些微小进步,及时进行鼓励。“好,真不错!”“你真棒!”“继续努力!”这些激励性的语言,经常能使学生兴奋起来,心情愉快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所带来的身心的愉悦。亲近这些弱智儿童。与他们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使学生在心理上完全接受老师。培智班的陈信虎平素说话不是很流利,但是唱起歌来,有板有眼。节奏准确,叫人很难想象几年前他们是只能说出简单三字词的孩子。现在一首《我是小兵》能够从头唱到尾而且语言流畅;杨丽媛同学也有了变化,说话吞吞吐吐的她现在声音大了,模仿句长增加了,音乐课上最爱上前台表演。看到她热情地喊着:“音乐老师!”“音乐老师!”“我爱唱歌!”我感到非常欣慰,付出的心血终于有了回报!这是与平时自己注意对学生加强语言训练分不开的,也为顺利进行歌唱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协调能力
音乐离不开打击乐器,德国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打击乐器是最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种类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中儿童最容易掌握的乐器。由于打击乐器的演奏主要使用大肌肉的动作,儿童容易掌握演奏方法。因此,在培智学校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打击乐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打击乐器是深受智障孩子喜爱的一种乐器。开展节奏乐活动,可以培养智障儿童演奏打击乐的兴趣,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奏方法,发展智障儿童听辨节奏和乐器音色的能力,提高智障儿童与群体合作的协调能力,并在活动中有一种欢快、成功的体验。
不同的打击乐器有着不同的外形和音响效果,智障儿童最初对打击乐产生兴趣是来源于对打击乐本身的兴趣。有趣的外观造型,尤其是打击乐器奇特的音响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孩子。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拿着小乐器叮叮当当地敲着,尽管由于方法不对音响效果不好,可儿童却十分投入,十分地满足。每一种打击乐器都有着不同的演奏方法,由于主要是使用大肌肉动作。因此与其他乐器相比,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小乐器的操作性也是吸引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改变敲击乐器的方法。通过多种演奏形式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例如演奏铃鼓,可以按节奏拍打。发出“咚咚咚”的音响效果;也可以按顺时针方向晃动铃鼓,使其铃片发出清脆的响声:还可以把铃鼓随意轻拍在身体的某一部分(胳膊、大腿边)。孩子们每次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去敲打铃鼓,不会感到厌烦、单一,相反身心感到非常愉悦。大大减轻了智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
在节奏乐活动中,智障儿童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逐步增强,对作品中的乐段、乐句等日趋敏感,用小乐器进行演奏的表现能力也随之提高。节奏乐给智障儿童音乐能力带来的全面提高也使他们进一步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节奏活动,孩子们不仅仅获得的是一种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快感,而且在节奏乐活动中,智障儿童的音乐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通过节奏乐活动,智障儿童运用乐器奏出特定音响的能力大大提高:在控制、调整用力方式和用力强度,奏出所需要的音量、音色方面,智障儿童的意识逐步增强,并越做越好。曾经有一位英国的音乐治疗家认为:所有用乐器的方法都能对身体的对抗力起作用,能激发孩子们意识到知觉、对抗力。音乐课上智障孩子们的进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
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它与人的心理、情感活动具有形态上的一致性。它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触及着人们的灵魂。对人的心灵有着积极的陶冶作用。同时,音乐又是一种表现艺术。音乐课上,学生或唱、或跳、或奏、或演。通过对音乐的表现,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获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悦。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音乐课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课堂上,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智班的赵景玉同学写读能力、记忆能力差。上课回答问题一问三不知。久而久之他在同学心里就受歧视。同学欺负他他也不敢反抗,性格上逐渐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但是他爱唱歌。发现这一点以后,在音乐课上。我以自然、亲切的微笑面对他。让他站起来唱歌,并经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语言,不断地支持、鼓励他,他又唱又跳。使他在音乐课堂上找到了成功的喜悦,挽回了自信心。
音乐对许多有障碍的孩子是非语言的交流工具。它可以起到类似救生者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应用于表达这些孩子的思想和情绪。歌唱能鼓励孩子的参与意识,音乐的特定节奏更能使孩子建立自信,帮助其克服受挫的情绪。退缩和无语言的儿童更经常会受到音乐的影响,因为音乐可以作为无威胁的中介,一些儿童在他们的生活中有可怕的经历。所以在接触人时表现退缩,而中性的音乐媒介有时是影响他们的必由之路。
总之,培智学校对智障学生的音乐教学途径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依据学生的现有能力和个体特征,以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想象创造能力,所采用的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智障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活动。它将在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