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丽
有这样一条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它被陈列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最为醒目的地方。
当我从书中得到这一格言后,我便被它所蕴涵的深刻意义吸引了。因为它与我的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它之所以被陈列在全球出名的地方。这也不难看出。人们的看法和我一样一儿童的教育是重要的,只有让他们去“做”去实践才能发现,才能吸收。而这句格言所包含的意义就是:实践出真知。
以往的教学方式使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习惯于将幼儿引入自己所设计的“美好”计划之中,致使幼儿的学习以教师的教学目标为起点,幼儿只有听,不久就忘记了。这样一来,幼儿就成了被动的学习者。
而新的教育观念呼吁以幼儿为主体,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因此。必须把教师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幼儿的“以学为中心”。教师的工作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进入主动探求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以学为中心”尤为重要。幼儿因特定的年龄特征,对他们而言所有一切都是“新”的,如果教师还是千篇一律的靠“讲”的话,我想他们时此是不会感兴趣的,因为填鸭式的教育只能生搬硬套地让他们在极短的时间里记住,而过不了多久,又会忘记得一干二净。为了让他们去理解所要知道的新事物,那就要求我们必须给他们创设充分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看得见、摸得着,靠自己的双手去探索、去发现。
在教学中应遵循这样的步骤: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初步探索一引导一再探索。在初次探索中,幼儿会感到好奇,而在引导学习时幼儿会获得一定的知识得以理解,再探索时便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幻想。当孩子产生比较新颖的想法后,我们就借此修整后,再投入教学,这样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我们更应爱护幼儿的幻想和好奇,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对学习新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幼儿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教学中又不可避免地带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开展活动时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目标的过程。同时更是一个开放的实验过程。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等差给教学过程带来的许多不确定性,也使得教学目标不完全等同于幼儿的学习目标。因此,它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细致地观察幼儿的反应,在不断的修正与碰撞中具体、明确起来。
下面就以我开展的主题活动“有趣的管子”为例加以说明。
活动目标:对管子感兴趣、乐意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管子,并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愿意用管子开展游戏。
活动准备:(1)前一周要求孩子带管子。(2)在活动区放置各种管子。(3)辅助颜料、水。
初步探索:星期一早上,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要求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管子。自由活动时,孩子们自发地跑到活动区内玩起管子来。这时我就提出与目标相符的要求:“这些管子都是些什么样的?于是,孩子们就将这些不同的管子拿下来。仔细地研究起来。胡小龙把一根塑料软管放到桌面上,用力地摆动着,这时他大叫起来:“老师,你看大老蛇。”而另一边的蒋鸿与王丹丹则面对面地站着,将一根直管放在眼前,开心地说道:“我看见你的眼睛了。”看来孩子们对管子有了好奇心,同时也产生了丰富的幻想。
引导学习:自由活动结束后,我便组织孩子们谈话,主题是“各种各样的管子”。受早上自发游戏的影响,孩子们的谈话兴趣集中在管子的形状上,他们谈到管子有弯的、有直的、有大的、有小的等。孩子们的表现证明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成功的。我提出请小朋友们认识管子是用什么做的。邓程钧将一根钢管拿在手中琢磨起来,不小l心掉到地上,发出刺耳的声音,他顿觉好奇,举起来又扔了一次,接着他又找来一根木管扔在地上,结果发现两根管子发的声音不一样。于是,根据他的这一发现,我立刻组织孩子们开展了“管子会说话”的活动。通过活动后,孩子们便很快记住了各种管子的名称。
整个活动,孩子们对管子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这说明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提出的教学内容是符合所预定教学目标的。
再探索:在认识了管子的特点后,我打算让幼儿动手用“管子拼图”。当我在整理作品时发现曾金涛小朋友的管子拼图很独特,4根塑料管隔着一定的距离贴住,4根塑料管顶部有一根管子横放着。4根管子中央又有很大的区别,没有剪断,他告诉我:“这是铁门。在铁门的后面还有房子,但是我没有画笔,就没有画出来,这幅画叫铁门房子。”针对这一情况,我发现只给制作材料是不够的,还应给孩子们更多的辅助材料,这是我在预设中没有想到的。于是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在活动前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辅助材料。
活动延伸:为观察液体流动我特意找来输液管让孩子们观察。当我把水吸进去后,孩子们并没有较好地观察到。这时,豪豪小朋友说:“如果管子里装进五颜六色的水,那一定很美。”于是我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将带有颜色的水吸进去,果然使管子很美!同时,孩子们不仅观察到了水的流动,还能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这一次因为准备的很充分,所以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可见,教学过程的实验性强调了教学过程须追随幼儿的发展,只有在爱护幼儿的幻想与好奇的同时注入教学,孩子们对学习新知识才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才会充分展示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