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海燕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企业来讲已经越来越重要,本文将结合我国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正确对待应收账款的管理
在这方面有两种倾向值得我们注意,一种是轻视论,以为应收账款多点少点无所谓,反正早晚能够要回来,放松了警惕性,少则几万元,十几万元,多则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账款,不加分析地赊出去,又不及时催收,损失很大。这种现象在一些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中较为普遍,因为这些企业的管理层往往觉得自己财大气粗,好像多个千八百万的应收账款也不是什么大事,其实正是这种大气使很多企业终因现金流量渐渐不足而陷入困境,因此而破产清算的也不在少数;另一种则是乱用论,把应收账款当做灵丹妙药,用它来粉饰业绩,夸大收入,以骗取社会公众和投资者的信任,这在一些上市公司几乎达到滥用的程度。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形成的应向对方收取的款项,尽管企业把它作为收入反映,但它的本质是一种外置资产。该资产在未被收回前被对方所占有、使用、经营,本企业却无法控制,形成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虚拟资产”,只有变现为现金流入企业后,才能参与到本企业再生产过程中,为企业创造新的收益。据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这说明我国的应收账款收账期也远长于发达国家,而收账期的长短,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效益,因此必须正确对待应收账款的管理,一方面要看到应收账款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有其客观性,能够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发挥一定的财务杠杆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同任何事物一样,应收账款也是一把“双刃剑”,操作不当,也会对自己造成伤害。
二、应收账款的管理办法
1.搞好事前调查与分析,做好应收账款的基础性工作。对企业来说,当然最好是现款交易,所以应该首先制定出一套较好的促销策略,尽可能地减少应收账款,其次才是搞好事前调查与分析,做好应收账款的基础性工作。这有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求财会部门运用科学的财务方法来做赢利分析,预期利润越高,越值得去做这笔赊销业务,反之则不然;其次是要求销售部门做好欠款企业的资信调查,特别是一些新客户更需慎之又慎,在这方面很多企业都有他们比较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
2.在赊销过程中要跟踪问效,建立健全专门的信用管理评价体系,做好事中管理。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立专职机构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管理,其目的是及时收集客户的最新信息,对客户进行动态管理,对纳入重点监督管理的客户要适时监控。如果企业人手不够,也要授权销售、财务等相关部门完成,动态监管的内容一般包括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等几方面。
3.发生坏账时,要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认真做好事后的总结工作,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在我国目前这种环境下,发生坏账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企业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一些有可能发生坏账的苗头性问题,关注各种可能对客户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比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新法律的颁布实施、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客户的反常举动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对象,一旦有不好的迹象,要运用种种合情合理合法的手段,把坏账的损失降下来。事后更需及时查找薄弱环节,加强管理,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展望
1.关于建立企业信用制度评价系统。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基础还比较薄弱,社会信用體系还不完备,信用管理体系尚在探索和建立之中,有关政策法规尚未出台。同时我国大部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意识比较淡漠,管理方式比较单一,绝大多数企业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因此,我国还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模式。今后,随着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市场经济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适应,企业的信用销售规模必然不断扩大,但信用销售是呆坏账形成的起因,企业在进行信用销售前首先应该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资信程度,才能决定是否赊销和赊销的多少,而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用销售前根本不进行详细的信用调查。企业大量的信用销售往往取决于行政干预或少数人、领导者的主观喜好,结果导致大量应收账款的出现。一些“老赖”企业在信用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又进一步阻碍了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
2.应收账款管理方法的发展趋势。在会计核算方面,尽管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几种坏账损失的核算办法,但应收账款的贴现、出售并没有较为明确的核算方法,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在财务管理方面,应收账款的管理与社会的信用基础和信用体系的完备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方,企业信用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作为一门研究学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国外,西方国家比较流行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是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化和保理业务。在国内,从主观上我国政府、企业管理者普遍只重销售而忽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而从客观上他们对于应收账款管理无论是经验还是理论都十分缺乏。很多事情我们才刚刚起步,差距是明显的,但我们也有后发优势,在借鉴发达国家应收账款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方法也必将有大的发展。□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