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丽萍
[摘要] 随着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英语成为愈加重要的一门工具,而英美文学是人们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载体。本文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在高职高专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应用,从阐述英美文学的学科特点和学习目的及高职高专院校的学情特色入手,联系多媒体技术迅速普及的优势以及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英美文学的课堂效果,进而赢得“多快好省”的英语学习效率进行分析论证。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学 高职高专学情 多媒体技术 英语学习
近年来,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全国各类学校也随之掀起了一股利用先进教育技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热潮。尤其在英语专业,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改革传统“一本教材、一个黑板”的教学模式成为必然。由于英美文学课程的特殊性,号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教学模式的呼声愈加高涨。高职高专院校学制短、课程多、任务重。为了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学生可利用改变教学模式后的英美文学课,“多快好省”学习英语。
一、英美文学的学科特点和学习目的
英美文学是我国各级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或必选课程。本课程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既重现经典作品,又展示当代文学特征;既重视作品阅读,又融入文学批评和伦理评价;既重视传统文学欣赏方式,又兼顾后现代、影视视觉艺术等审美方式。
开设该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英美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理解、鉴赏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其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敏感性,以及敏锐感受生活,认知生活的能力”。著名语言学家Littlewood 曾经指出,课堂外语教学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难以创建一个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而缺乏真实的语境是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英美文学课程可以给学生提供英语语言学习的真实场景,以扎实他们的语言功底。学生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视、听、读、写、编、演等方式最大程度的锻炼英语的自如运用能力,达到有效利用英美文学这一载体获取语言学习的机会。
二、高职高专院校学情
全国高等教育英语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席何其莘教授曾说过,经典文学的学习费时费力,有时甚至是很枯燥乏味的。在英美文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从文学大师原著里的精炼隐晦的文学语言中挖掘其中或背后的博大精深的人文意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首先对文本一点点去品味、去分析和探究。这是传统英美文学的教学模式。
然而,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情使得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很难继续推广。以在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大部分学生由于成绩不够理想才选择的高职高专类院校,几乎很少有学生是自愿选择这类学校,且学生进校后往往会带有种厌学情绪。尽管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一直在孜孜不倦的进行着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辅导,学校也会适时的开展各种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可是针对课堂这一时间段内如何保证学生能积极主动,有效学习是一大问题。
对于文学这一特殊学科,大部分学生(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都是“谈及色变”。提到小说,认为艰深晦涩;提到诗歌,认为阳春白雪;提到戏剧,认为遥不可及,更何况是英美文学呢?阅读原著几乎成为老师对学生们的奢望了。所以,在这种学情中,要求学生去认真研磨英文原版文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
另外,高职高专院校基本是三年学制,英美文学课设在最后一学年开设。一般最后一学期都要安排一个多月的实习期,这样又占去了至少10课时;再加上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和毕业论文(设计)创作等方方面面的压力,更是没有上课的心境,逃课的现象非常普遍;另外,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剧增,师资力量的紧缺也导致英美文学只能大班上课,这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面对这种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
时下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如何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做到主动积极有效的学习,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也给我们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学习途径。
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的利用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早在本世纪初,我国教育部部长周济就曾指出,外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工具,每个学生都要努力学好外语。但现在学习外语占的时间太多,要提倡“多、快、好、省”,让外语学习更有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上也更加注重训练师生的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对网络多媒体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现代高校的一名合格的教师,掌握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是最基本的要求。鉴于此项技术的普及,在高校尤其是在高职高专类院校英美文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是可能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三、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提高英美文学教学效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切记多媒体网络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人永远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合理的利用这一手段更好的为学生学习服务。
1.网罗更新更广的教学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网络又有资料库之称。英美文学作品选读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到更新更广的资料。教师自己获取资料的同时也要向学生介绍如何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堂教学向同学展示介绍已经整理好的相关的资料信息,并与学生交流。另外,还可以在实际过程中加入视频和音频资料,使这些大师作品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引人入境,使枯燥的文本形式的文学作品变成能给人感官带来刺激的立体艺术,从而使艰深晦涩的思想艺术得到具体的展示。
以笔者上课的实际课堂为例。在每一堂文学课开始前,教师都要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阅读不同版本的文学教材,同时上网收集相关的资料,获取最新的文学评论和其他信息,仔细整理,用PowerPoint做出精美课件。每一张课件根据所要展示内容搭配不同的色彩和图片。比如,讲莎士比亚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诗,随着诗歌内容的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也是时而是“五月的嫩蕊”,时而是狂风大作的“无常的天道”,再配上悠扬的音乐和单纯浓郁的英式发音的朗诵。让学生目不暇接的同时耳朵也像是在享受一餐盛宴一样,不由自主的会成为这个多元课堂的主导者,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正常运作中去。
2.营造灵活互动的教学环境
有了多媒体,教师在上课时自然要轻松些许。轻松并不意味着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只要单纯的切换幻灯片,学生就按照每一张的内容闷头做笔记,师生间不需要互动交流。多媒体是一种手段,是教师能操控和利用的,千万不能让“机”取代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积极营造灵活的互动教学环境。
阅读是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上课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欣赏文学影视作品则是更为直接的互动,这三种互动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前两种互动也是有可能的。第三种互动的完成则需要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
在讲到某作家和他(她)的作品时,若有相关的影视资料,不妨拿来利用现代教学工具穿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比如在提到英国的意识流代表Virginia Woolf,如何让学生了解这位女士的她的创作环境、创作思想等,单靠阅读文本资料是不够的。此时教师可以播放反应Woolf生活和思想著名电影《时时刻刻》。一旦开始放映,学生很快就会融入其中。电影艺术和演员角色的表演艺术,将语言、文化、思想、表情、形体等融为一体,吸引观众(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观众(学生)置身于电影的情景之中,同电影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互相感染,互相交流。可见,播放英美文学名著影碟精彩片断,不仅寓教于乐,而且解决了文学长篇巨著“课上无法教,课后难自学”的问题,也克服了作品阅读时间紧迫的困难。虽然观看影碟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阅读,不具有阅读时的独到“韵味”,然而,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毕竟因此可以问津英美经典名著,能对文学名著有一个相对全面的、感性的理解。这样,在多媒体或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开放的学习空间呈现教学信息,进行信息的传播交流,真正实现教学互动、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3.建立英美文学网络辅助教学网站,开辟相关论坛
在校园网上建立英美文学辅助教学网站,主页要做的简洁醒目。教师可以把教材上提及的有关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作品及作品风格、文学流派等学习资料放到上面。主界面可建立以下模块:教学大纲、 考试大纲、电子教案、名家名篇导读、重难点解析、术语解释、 论文选题、考研点津、习题集锦、名著配套影视等,以提高学生对文学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索、研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在校园论坛开辟关于英美文学专题。一般,高职高专的院校为了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前更加充实自信,鼓励学生参加二学历教育。参加者有绝大多数在毕业前都能完成这项教育,获得本科学历,并积极的准备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针对这一群体,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校园论坛开辟“自考英美文学”板块以及“考研英美文学”板块。建立这些板块后,师生可以在论坛上自由交流一些关于英美文学的信息,自考英美文学的经验总结,参考书目等。另外,学生还可以把自己写的针对英美文学的一些读书心得或笔记贴到论坛上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交流,互利双赢。
除以上几点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的特点设计出更多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传统模式下的英美文学课堂,由于时间紧迫,教师只顾闷头赶进度还不一定能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然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后,教师在上课时间更加有弹性,上课的方式也是不拘一格的,每节课根据所要探讨的内容的不同,可以设计听、说、读、写、编、演等不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比如,在讲John Milton的《梦亡妻》(On His Deceased Wife)的过程中,里面的典故和场景,可以通过相关讲解和播放图片和音频资料,让学生们意识到“诗人梦见亡妻由地府返回阳间的欢乐情景和梦醒后的悲痛心情”。之后,会有部分学生发现我国古代伟大诗人苏东坡的一首《江城子》与弥尔顿的这首诗的情感有相似之处。就可以有目的的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引导他们针对“艺术无国界”这类观点进行思考,并让他们当堂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如此一来,学生不但可以积极主动的投入课堂中,也锻炼了他们对文学的探究能力,同时这类活动的多次开展,也可以更大程度的增强运用第二语言的自信心、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他们的英语的读写和听说能力。
四、借助多媒体后的英美文学课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利用多媒体及网络信息技术以后的英美文学课堂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的掌握英语专业的专业技能。
1.锻炼听说技能
在英美文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播放一些名著改编的电影或者放送一些典型的用BBC或VOA式的标准发音的英文朗诵的诗歌。久而久之,学生一方面接触到标准的英文发音,另一方面又能熟悉英文的思维习惯。笔者所带过的一个学生曾经说过,上文学课最享受的就是能听到优美的语音语调,这也是英文韵律美的最佳体现。如此,学生可以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己的听力技能。
每一次课教师都可以安排学生活动。针对某个具体的作家作品展开讨论;就某篇作品鼓励学生课下自编剧本,上课的时候汇演;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直接大胆表述自己对于某位作家及其作品看法等等。所有这些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教材内容,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鼓励学生说出来。第一次也许学生会紧张羞涩,但随着掌握知识的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也在增强,口语更加流畅。
2.提高读写能力
英美文学教材和其他网络文学资料蕴含的词汇量在所有英文专业课中几乎是最大的,如此浩大的词汇量对学生的阅读是个挑战,也是一个动力。多彩灵活的文学课堂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的兴趣,课下自然有阅读原著的欲望。且每一学期文学课正式开始以前,笔者都会要求所带学生认真阅读英文版培根的《论读书》,然后总结读书的方法。对不同作品采用不同的方法。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可掌握一定阅读技能。对文本的阅读学习以及对文学影视的赏析,可拓宽学生在英美文学文化方面的视野。对文化背景的了解有反过来可以帮助学生的阅读理解。这对他们的专业应考都是大有帮助的。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上英美文学课,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应该保留下来。学生可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以丰富自己读书笔记的内容,并把笔记通过邮箱传送给教师批阅,这对双方都是省时省力的举措。了解英文的思维方式、掌握大量的词汇、阅读部分作品等这些对于学生读书笔记的写作都是有力的保证。一学年的文学课结束,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长进。
总地来说,现在教育技术在英美文学课堂的应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直接性。尤其是对各方面基础素质不是特别理想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这一方式能激发学生投入课堂,主动思考建构所学知识,做到“一课多能”:既能达到文学课的课程要求,又能锻炼扎实听说读写等专业技能,做到“多快好省”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舒伟.对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40.
[2]张耀龙.英美文学多媒体教学模式探讨[J].河西学院学报,2007,(5):82.
[3]王雪梅,戴炜栋.从网络环境角度整合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策略[J].外语电化教学,2005,(8):14.
[4]胡家峦.英美诗歌名篇详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87.
[5]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199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