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达杰 唐 琳
[摘要] 如何把握理论“必需、够用为度”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热点课题。文章分析了理论“必需、够用为度”的内涵和实施条件,并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方面探讨了其在高职教学中具体实施的方法。
[关键词] “够用为度” 实施条件 教学计划 同步
近年来,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几百万,就人才的类型来看,大体有三类:即研究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负责不断地更新、提升一线劳动者素质的任务,而生产一线对这些人才则要求理论够用,重在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必需、够用为度”这一原则,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理解“必需、够用为度”的内涵
1.“必需、够用为度”的内涵认识
“必需”、“够用”主要针对高职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而言的,包含两点意思:第一,高职教育需要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第二,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淡化传统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够用为度”。即要站在整体优化和以应用为目的的高度,经过专业调查与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的分析与分解、课程的开发和设置等一系列过程,确定理论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突出实用性,重在培养学生使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需、够用为度”重在“度”的衡量。
2.“必需、够用为度”的实施条件
“必需、够用为度”具体落实到教学上,往往成为一种口号教条,缺乏可操作性,执行效果甚微。这大多是由于缺乏成熟的基础条件所致。一般来讲,任何一种指导原则,在执行阶段都需一定的铺垫条件。“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实施中,应创造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1)有“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师。师资队伍是教学实施的主体,专业课程的教师,既需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需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还需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不断创新的改革精神。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自己的理论知识要够用、实践能力要够用、教学能力要够用、创新能力要够用。
(2)有“必需、够用为度”的实训。这里所说的实训可以是校内实训,也可以是校外实训,更好的是企业内部的实训。知识技能只有到了“用武之地”才有其“必需、够用”的“度”量之处,才能不断地向理论教学反馈,促进理论教学的“适度”发展。
(3)有“必需、够用为度”的管理。无论是学院的教学工作管理还是各系部的专业管理,都以“必需、够用为度”。引导鼓励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努力创新,使得教师有热情、有兴趣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重构“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重构,是实施“必需、够用为度”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教学计划、教材编选、考核方法上做足工作,将理论教学的“度”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1.教学计划“以点带面”,培养岗位能力
“必需”不是学校必需,也不是教师学生必需,是市场必需。市场的某个具体工作岗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把这些能力提炼成对应的知识点,以这些知识点为“够用”的度量,来形成个完整知识体系,作为教学计划的实施依据,最终达到培养岗位能力的目的。由于岗位会随着市场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形成一个由岗位到能力到知识点再到教学计划最终又回到岗位的一个动态封闭循环的教学计划。
2.教材编选“以面提点”,强化技术应用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无论是选购教材,还是自行编写教材,都应当注重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编写风格。本科的“压缩饼干”式教材至今还颇具市场。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更适应于实例风格的教材。传统教材的编写,是以理论为主线,以案例辅助解析理论。教材中插入案例,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点,案例是佐证性的,处于从属地位。这违背了“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高职教材必须突出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特点,应当抛弃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构建以案例为主线,理论为辅助来指导案例。形成以案例来构筑应用面,以案例运用来提炼知识点,让基础理论知识穿插到实际的案例当中,达到“以面提点,用有所取”的目的,同时也更容易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考核方法“点面俱到”,检验职业素质
高职学生的“应用型”性质,决定了其考核的标准不同于“研究性”、“管理型”的人才考核标准。理论知识怎样才算达到“必需、够用”这个度,重点不是看其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看能用多少知识。改革传统考核方法,引入新的考试方式,力求全方面的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并借此达到检验其未来的职业素质,如顶岗考试(通过让学生企业顶岗,由企业考核其岗位能力)、竞赛考试(通过组织竞赛活动,来考核学生动手能力)、以证代考(通过获取某类证书,来免考某门课程)等。同时,注意考核数据的收集,作为改进教学的参照指标。
三、配套“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手段
在理论“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下,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显然不再适应。当理论教学的重心转移到为应用服务,教学方法则应适应这种变化,将重点是从“教”转到“学”上来。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同步教学机制
课堂教学有很多局限性,如开放性不够、交互性较差等。现代教育技术中,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课堂实验室化的可能。将一些重要的课程转移到实验室中去上,突破传统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异步性,建立同步教学机制。使得理论能够得到即时的验证,并能让学生实时运用自己的当堂所学,加快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吸收速度。另外,可以通过课程网站建设等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索取渠道,最终得以提高教学效果。
2.使用任务驱动法,推动教学进度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任务驱动法特别适合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不仅教师在课堂讲授时以任务驱动,学生在做作业时也可任务驱动。比如,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部分任务,而为了完成任务就需要调动某方面的知识,通过对任务的巧妙设计,可以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时兴趣更浓印象更深,也提高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应用型人才所急需的。
四、结束语
特定的职业岗位有着必然性的对理论知识的质和量上的要求与满足,这也成为高职教育培养对象的规格尺度。在教学实施过程当中,要警惕那种忽视理论、不要理论的思想。同时,还应注意到,理论“必需、够用为度”,是同时注重理论的质和量,这也是影响高职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李佑成,谭娟辉.高职创业教育的有效内容[J].职教论坛,2004,(4):17-18.
[2]冯加勇.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理论够用为度”的再理解[J].嘉兴学院学报,2005,(17):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