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动态教学计划管理体系研究

2019-01-07 14:14盛楠楠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管理体系动态

盛楠楠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大会强调了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自此,国家将加强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中之重[1]。而教学计划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是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1 教学计划管理现状分析

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大多采用静态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计划管理,随着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静态教学管理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如何让不同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已成为各高校面对的新问题与挑战。

制定、执行、评价和修订四个过程环节循坏往复,贯穿于教学计划运行管理的全过程[2]。制定环节:一般由教务处先制定指导性意见,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各类型课程比例、通识课程等内容,然后各院系根据指导性意见,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制定本专业具体的教学计划,经同行专家科学论证、教务处审核批准后开始实施。制定过程会存在一些步骤做得不好或随意越过,导致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合理性。执行环节:主要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的编制、教学任务和课表的编排、授课、考核、成绩评定等一系列过程,需要各方相互协作,共同监控。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为了维护教学计划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很难根据新时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时修订教学计划。评价环节:计划实施前的方案评价、计划实施中的过程评价和计划实施后的效果评价等都能有效地反馈教学计划的科学性,评价环节应该是多元的,贯穿全过程的。计划实施前的方案评价是指邀请同领域的专家、教授等对方案进行论证、评估;计划实施中的过程评价是指对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大纲等执行管理的过程性监控、评价,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的必要环节;计划实施后的效果评价是指对应用创新型高校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反馈等方面的评价。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缺失导致这一环节在教学计划管理中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修订环节: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会逐渐出现一些与实际教学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紧跟不了社会时代发展、人才需求变化的步伐,此时,高校应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构建动态教学计划管理体系,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需要。

2 教学计划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制定主体过于单一

制定教学计划不是瞬间的行动,它是一项复杂的、涉及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单单依靠个人的能力和知识是很难进行有效决策的[3]。现今,大部分高校制定教学计划主体过于单一,主要参与人仍是教务处和专业负责人,首先是教务处遵循国家的政策要求及相关标准,制定指导性意见;其次是院系专业负责人、教师等根据指导性意见、社会需求等,结合专业实际,设置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但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因缺少调研、分析、评价,无法准确判断培养目标、课程、课程体系和毕业要求之间的必然联系,使课程体系的设置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针对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在教学计划体系的管理中,存在职责不够分明,教学管理部门、院系之间等缺乏相互协作,各方面人员参与度不够等问题,不能使高校的资源得到优化合理地配置,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动态教学计划管理体系。

2.2 评价体系过于行政化

根据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评价体系应设定详细的评价指标,如制定过程的评价、课程设置的评价、师资队伍的评价等等,是覆盖全面的过程性评价。是及时反馈与循环改进教学计划的必要条件。若评价活动仅局限于调查、核实,流于形式,缺少反馈与改进的动态调整机制,这种评价体系是不完善、不科学、不系统的。目前,高校涉及教学计划的评价指标并不多,而且内涵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

3 动态教学计划管理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动态教学计划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与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以教学计划的修订和执行为契机,把握社会人才需求动态,构建主体多元、过程贯穿、评控结合的动态教学计划管理体系,形成明确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

3.1 多方参与,主体多元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集调研、研讨、评价和决策的复杂过程,不仅需要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明确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还应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在教学计划制定中,除了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者、院系负责人等积极作用,还应运用适当的激励手段刺激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实现教学计划运行管理教与学的自主性、多样性和创新性。此外,走访调研兄弟高校,听取同行对教学计划修订的意见,注重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等环节缺一不可,真正实现主体多元,科学系统地修订教学计划。

3.2 多措并举,过程贯穿

为保障教学计划运行的有效管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建设因材施教、自主性、开放性的动态教学计划管理体系。

3.2.1 加强教学计划运行的日常管理

通过定期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召开形式多样的座谈会(教师、学生、管理者等),收集教学计划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及时地整理归档,以利于研讨、变更和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的修订有理有据[5]。

3.2.2 制定动态教学计划管理制度

以现有的教学计划整体管理模式为基础,对各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控、评估和反馈,对于培养模式发生变化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发生变化的个体(如学生境内外交流、学籍异动等),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管理,制定一系列的教学计划管理办法和具体实施细则,为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

3.2.3 设计研发个性化的实用管理系统

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设计研发个性化的管理模块统一维护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开发更深层次的教学计划维护功能,针对学生个体设计出个性化执行计划的数据模块[4]。针对人才培养多样化,建立独立的课程数据库,设置独立的教学计划数据模块,对接因境内外交流、学籍异动、实习实践、培养形式等变动所导致的课程体系的变化,建立相应的管理子系统及一系列的数据管理功能,提高动态教学计划流转过程中各个岗位的有效衔接。借助于现代信息化手段为各专业或学生个体定制符合实际而又各具特色的自主化、个性化管理系统,提高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3.3 评控结合,质量保障

高校对教学计划制定程序是否科学、教学计划执行过程是否规范合理、教学计划执行结果与培养目标达成度是否一致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监控,设置科学而全面的评价指标实施全方位的教学计划评估。通过对教学计划执行过程的有效监控,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教学计划执行的问题与不足,找出原因,形成相应的改进和提升措施。此外,还应及时追踪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四年前所制定、修改的教学计划是否适应新变化,以此判定课程体系设置是否科学合理。

通过评控结合等手段,保证个性化教学计划管理的常态运行,形成动态教学计划管理质量保障的闭合环路。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管理体系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动态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制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