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文化

2009-06-17 03:00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男尊女卑

窦 静

[摘要] 作家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杰出黑人女作家。她的第三部小说《所罗门之歌》蕴含着丰富的黑人文化。本文就试图从名字文化、男尊女卑、飞翔传说、黑人社会地位等几个方面来阐释这个问题。

[关键词] 《所罗门之歌》 男尊女卑 飞翔传说 黑人社会地位

一、引言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黑人女作家。生于俄亥俄州钢城洛里恩,父亲是蓝领工人,母亲在白人家做女佣,在家里四个孩子里排行第二。从小生活的环境就促使了莫里森去思考黑人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地位。1993年,她创作的第三部小说《所罗门之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篇小说表现了更为深刻的社会主题和黑人文化。作者莫里森的民族情感深深贯穿于作品始终,并在这个作品中体现了浓厚的非洲黑人文化。

二、黑人名字文化

在黑人的传统文化中,姓名是黑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它连接着个人与家族,过去与现在。非洲黑人认为,一个人只有被恰当地赋予名字后,才能获得真正的存在。“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需由父亲起名,并且叫他的名字,他才能成为完整的人——满图(Muntu), 否则它只是一种叫肯图(Kintu)的物质。如果他死了,他甚至不能被哀悼,更不可能获得再生,并很快被人们忘掉。”因此,命名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件很神圣而严肃的事情。在作者莫里森的心目中,名字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名字的失落代表身份的丧失。而在莫里森的小说当中,黑人总是处于无名状态,他们的姓名都是主人随意给的,它们不代表任何涵义。

文章当中的主人公奶人并没有自己真正的名字。他从父辈那里继承的名字梅肯•戴德源自一个白人的错误。

同样,他的绰号“奶人”也不是通过正式而且严肃的途径取得的。由于他母亲从丈夫那里得不到太多的爱,所以,感情重心放到了儿子身上,以填补自己感情的空虚。从小对奶人溺爱有加,给他喂奶一直到十三岁。所以人们给他个绰号“奶人”。

所以,他的两个名字,一个是由于白人对黑人的不认真歧视态度错误地造成的,是黑人卑微的社会地位的体现。另一个,他的绰号“奶人”就是一个玩笑,象征着母亲对他的过度溺爱。这两个具有讽刺意义的名字都是黑人在美国社会中卑微地位的体现,他们的传统文化得不到尊重,屈从于白人的主流文化。

三、“飞翔”的文化

托尼.莫里森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洛雷恩镇一个蓝领工人家庭,母亲是教堂唱诗班的领唱,父亲是一个讲述黑人民间故事的高手。所以莫里森深受家庭影响,从小听了许多关于非洲民间神话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黑人能飞”的故事。其实“这个传说是蓄奴制时代南方黑奴反抗种族主义的奴役和压迫,寻求自由的理想寄托”。小说一开头,莫里森就用非洲人会飞的神话来开始他的小说。就在“奶人”出生前,一位黑人保险经纪人罗伯特.史密斯从慈善医院的楼顶纵身跳下,自杀身亡。让人们迷惑不解的是,观看飞行的黑人在医院的屋檐下热切地期待着而不是飞快地前去阻拦这个事情的发生。因为没有一个黑人会认为罗伯特.史密斯是企图自杀,相反,他们认为他通过这样的飞翔,就可以获得自由,逃离现实的种族歧视,人们不但不责怪他的不负责任,放弃了对家庭和社区的责任,反而视他为英雄。这就充分体现了,在黑人的心目中,“飞翔”是中神圣的行为,是种理想。因为“飞翔”在黑人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即自由。

四、黑人文化中的男尊女卑传统

男主人公“奶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典型的父权家庭里面,家里充满了男尊女卑的传统。父权家庭对女性的要求是:顺从、柔弱、被动、尽女儿、妻子、母亲职责、不应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在“奶人”的家里,父亲梅肯.戴得是家里唯一的权威人物。他的存在使得妻子露丝和两个女儿无所适从,完全生活在他制造的压抑气氛之中。梅肯.戴得是一家之主,他掌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子女教育,儿子工作,女儿的婚姻大事等问题。他的妻子露丝除了做家务和几个朋友喝茶聊天外,就是在家里看丈夫的脸色行事,在家里没有任何说话的权利。两个女儿也被他管教的,像两个洋娃娃,只会在家里做绒花。梅肯.戴得得存在让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因害怕而显得笨拙。他跟妻子说的每个字中都透着仇恨。他对两个女儿的失望情绪就像从筛子漏下的灰堆积在他们身上,使他们黄油色的脸色更加灰暗,本来应该如银铃般的小姑娘声音不再清脆。在这个家庭里处处充满着压抑,男尊女卑的气氛。

同样,在小说中,布鲁撕之歌也体现了男尊女卑的黑人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啊,甜哥儿别把我留在这里,

棉球让我窒息,

啊,甜哥儿别把我留在这里,

白人老板的肩膀给我套上轭具。

甜哥儿飞走了,

甜哥儿走掉了,

甜哥儿掠过天空,

甜大哥回家了

这首歌曲最初是由彼拉多唱的,后来也是这首歌曲引导着奶人去追寻自己祖先的根。歌曲中的“甜哥儿”正是奶人的曾祖父所罗门。歌曲中他飞走了,飞向了自由,逃离了种族压迫的地方。然而,却留下了自己的妻子莱娜和二十一个孩子。于是,许多的任务就落到了妻子莱娜的身上,除了孤苦伶仃地照顾自己,抚养教育孩子,还要在棉花田里不停地劳动。然而奇怪的是,大多数人不但没有对莱娜表示同情,还把男性的这种行为看作了英雄的行为,对他进行讴歌,甚至他的名字和行为在孩子们的歌声中流传。被丈夫独自抛下的莱娜,暗自神伤,独自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最后绝望的莱娜终于陷入疯狂。然而,可怜的值得同情的莱娜却成为大家指责的对象。这样的情节指出了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就是男性自由的获得是以女性的被压迫为前提的,黑人的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

五、结论

小说《所罗门之歌》蕴含了很多的黑人文化,我们谈了这么多,但是有一点不能否认的就是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的巨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使得黑人陷入了一种盲从的状态。所以,尽管小说《所罗门之歌》的内容里面充满着奴隶制的阴影,表现了黑人群体在白人占主体的国家里面所起的微乎其微的作用。在美国社会中不但存在着种族主义的压迫,而且黑人文化里面也有着非常严重的男尊女卑倾向。但是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去了解得文化因素在里面,比如说,飞翔文化、名字文化等。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文化现象去认识黑人世界。让我们以批判的态度去对待莫里森的作品,努力探究黑人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此来加深我们对黑人以及美国社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张洪伟,蔡青.浅析《所罗门之歌》中的人名寓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4):33.

[2]李昕.“飞翔”:回归黑人文化—《所罗门之歌》主题阐释[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3]周春.《所罗门之歌》与民族身份认同[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43-244.

猜你喜欢
所罗门之歌男尊女卑
东周时期男尊女卑制度化的生物考古证据
关于女权主义与当代女性地位的思考
《所罗门之歌》主人公“奶娃”的成长历程新论
杜十娘的悲剧分析
萧红笔下的东北文化图谱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所罗门之歌》中黑人文化的走向
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悲剧命运
中日亲属称谓的对照研究
原型理论视角下的《所罗门之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