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人才应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2009-06-17 08:59杨东宇张中民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金融危机素质教育

杨东宇 张中民

【摘要】本文剖析了高校教学脱离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所产生的目标的错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因素,从而阐明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是最有发言权的。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合格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大学生就业 素质教育 创新式人才 实用型人才 就业力

目前,金融危机全球蔓延,企业用人需求急剧紧缩,令本已因大学扩招而举步维艰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我们高校呕心沥血,历经四年打造的“产品”不断地遭到企业的拒绝,甚至有面临失业的危险!难道仅仅是金融危机惹的祸吗?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曾经进行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在接受访谈的44家单位中,有59.1%(26家)的用人单位认为,目前的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很多企业明确地指出,当前的本科教育目标的错位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以前,笔者曾在上海大众汽车零部件分公司工作时,也曾招聘过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上50多人投档选了11个,最后还是开掉了7个。而招聘会上挂牌高薪招聘技术工人,却一两个月都没有合适的应聘者。如今走上教学岗位才深深体会到,我们的高校教育侧重理论、学术性的东西太多了,而和企业紧密结合的实践知识和实际技能方面的传授是相当欠缺的,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对企业、对社会了解甚少,华而不实,真到了企业没有实用价值,企业怎愿欣然接受呢!

而在毕业生就业去向方面,最新麦可思(MyCOS)和腾讯联合做过一项调查:在已就业的学生中选择“公司、企业”的占80%以上,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占9%,其余自由职业或其他选择占10%左右,可见,去企业工作还是多数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这里还有一种趋势,就是原来很多毕业生都愿意到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认为有保障、待遇好、一辈子衣食不愁,同时也由于旧的体制弊端和观念的束缚,从而导致了政府机关机构臃肿、事业单位超编严重的现象。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政府精简机构,以前的事业单位如医疗、科研院所的市场化、企业化模式的转变,可以说吃劳保的单位越来越少!而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更增加了企、事业单位人才选拔的趋同性。因此,企业性质的市场化选择人才机制更应该被我们的高校所重视,同时也应作为高等教育研究和探索的方向。而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三个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矛盾的误区:

一是认为高校教育重点的是素质教育。首先,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是道德思想方面的还是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前者应重点放在中小学,到大学再通过强化道德教育来改变成年人的行为和习惯可能为时已晚;而后者通过很多人的实际工作经历可以看到,过高、过全、过深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可能要到很高的职位或者很深的研究性工作时才能用到,而达到这一层次一般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可能到那时大学学的该领域方面的知识早已淡忘了。比如,像大学的很多基础课:数学、物理、化学等,即使是考研需要也应该放在高年级的选修课上,做到有备而学。不然,这种泛泛式的没有针对性的学习只会使学生倍感迷茫,甚至对整个大学的课程产生厌烦;而习惯于这种按部就班的学习的学生往往最终却成为书呆子。这样,学生面对就业的竞争压力显得无所适从、缺乏信心。这说明,如果脱离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单纯的谈素质教育,结果大学生连最基本的岗位的就业能力都不具备还谈什么其它的素质呢?

二是认为高校培养的人才一定是创新型人才。今天,创新仿佛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汇,体制创新、思想创新、教育创新等,但冷静下来寻思,到底什么是创新呢?教育创新改革也喊了好几年了,然而社会对高校的意见仿佛越来越大,从电视报道到报纸新闻,从网络博客到学术论坛,高校如今仿佛成了众矢之的。企业要求毕业生就业力应该包括其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求职或者称其为生存能力。这几种能力在工作岗位上的意义有时甚至超过了其具有的创新能力。实际证明,刚毕业的学生在对企业没有充份了解以及没有工作经验的时候,根本谈不上对企业有什么实质性的创新设计。而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在某一基层岗位上适应并尽快做出成绩,哪怕是产品上的一个小部件设计得很合格都会让企业感到欣慰。证明了其的价值,企业才能逐渐的逶迤重任,其的创造性才能逐步得到发挥。同时,工作的适应能力还关系到自信心的建立,是扎扎实实工作还是卷铺盖卷走人或始终找不到定位。从企业的角度是无法接受大学生那种好高骛远,不肯吃苦,焦躁不安,眼高手低的个性的。这更需要当代的大学生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和实干劲头,这才是企业急需人才的一种优良的素质体现,也是应该作为高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是认为高校是培养科研人员的地方而不是技工。有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具备有一定的实践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又怎能做好科学研究呢?我们每年有数百万的毕业生,那么能有多少人都去研究“卫星上天,核武爆炸呢?”就拿美国40年代的超高科技项目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参与其中的高校多达三百多所,但据统计80%以上的人员还是从事的是基本的工程设计而不是尖端技术研究。所以,人才的创新决不是一句空话就能够实现的,在当今历史时期,正如邓小平同志生前所说过的一句话:“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就是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迅速转化生产力的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的方法上适当的将研究型学科和实用型学科按照不同的教育模式来培养,毕竟只有少数学生进入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性工作,大多数毕业的学生将来要顺应社会需求而进入企业、走向实际工作岗位。作为大多数的普通高校,更应注重企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要有什么样的素质?企业和社会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么,应该更尊重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应该从学生的未来发展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适应能力,特别是对于实用型学科更应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和引导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和来源于企业的实际课题的设计,使在校师生能直接深入了解实际企业的发展模式、经营理念、生产经营状况、产品的决策过程及生产工艺、流程等,还包括产品的市场营销、消费者心理、购买力、区域文化甚至当前国内外时事变化、新观念、新科技,乃至设计合作的团队精神、人际关系探求等,来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这也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进行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R].2006.

[2]麦可思(MyCOS).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月度报告2月分析报告[R].腾讯教育,2009.

[3]去年近百万大学生未就业登记失业率目标4.6%.网易新闻,2009-01-21.

[4]何人可.工业设计史(第3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金融危机素质教育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