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景川
【摘 要】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接受知识没有选择余地的矛盾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此,教师必须要以全新的教学观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寻求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个性差异
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是什么?两个多世纪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此付出毕生的精力。在我国,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接受知识没有选择余地的矛盾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启动,素质教育的要求使人们迫切需要改变课堂教学的功能。教育说到底是一种影响,绝不仅仅是知识量的简单叠加和单向灌输,我们正力图通过课堂的改变,赋予学生终身受益的思考和行走方式。
一、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明天就能看到了,而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见分晓。”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摇篮,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石。对课堂的探索,就是对师生生命质量的最大关怀,也是对教育价值的不懈追问,谁改变了课堂,谁才能真正撬动素质教育的基石。
二、中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中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及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的教学工作特别是课堂教学存在诸多不足。
(1)课堂教学目标分散
在中学教学课堂上,教学目标分散导致教学内容纷乱,重点不突出。教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哪些该详讲,哪些该略讲,心中没数,随意性很强,教学内容无重点,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都难以达到目的。
(2)教师备课标高不明确
教师在备课时,只备了教材,没有备学生;只看教参,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状况,导致教学没有合理的尺度。深浅如何,怎样让学生吃得饱,吃得了,教学任务完成如何,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教到什么程度,全然没有考虑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标高。
(3)教材的重难点突破无门
教师虽然根据教材及参考的提示,确定了重点、难点,但由于教师对教材理解上的浅层次,对教材还仅仅停留在认识水平上,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缺乏对知识的立体归类,难以将知识的难易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统一起来,所以寻找不到重点、难点的突破口,无从达到教学目的。
(4)教法陈旧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手段。目前,中学教学中,教师由于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课堂要么一讲到底满堂灌,要么是常见的一问一答式等陈旧教法。
2.中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现行的课堂教学方式,大多是以凯洛夫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来组织实施教学的,这就是实行了几十年的所谓传统教学法。本来,这种教学方式也不是一无是处,然而,在我们的一些教师手里变成了“填鸭式”的“满堂灌”,造就了一批“题海战术”的“高手”。因此,可以说,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和“题海战术”是造成目前中学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面对中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我们更有必要进行反思,扬长避短,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工作经历、教学实践及心灵感悟对中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途径谈几点看法。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教学任务。目标应该具有某种单一性,力求避免面面俱到。目标一旦确定,教学活动就要严格围绕目标进行,切忌广种薄收。
2.明确教学机理,定位教学标高
奥苏贝尔在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中指出:“在教学中对教师来说,重要的是在于使学生把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只有把新的学习内容中的要素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意义地习得新内容。”从以上学习机理出发,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情况,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教学前考察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
3.抓住教学重点——精选习题,发挥做题效果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拉弗(A•Lafer)曾用一条曲线成功地解释了许多“过犹不及”的社会现象。课堂教学中,学生做题的量与学生的收获也可用拉弗曲线来解释。那种认为学生做题越多,教学质量越高的观点是错误的。
4.科学运用启发式教法
针对教师启发式教学流于形式的现状,本文提出科学运用启发式教法。其中,利用设问启发法教学就是一条途径。为此,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让学生看书后自己设计填空、简答等问题,同学间相互问答;二是教师设计问题考同学,通过讨论明确问题答案。例如,在学习该怎样清除封建迷信思想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回答:你信不信迷信?你周围的人信吗?这符不符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否是口头上不信而实际行动上表现得很信,给他人一些自己并不想传达给他们的信息?祭奠已故老人是不是信迷信等问题。通过讨论、总结,让学生明确迷信和宗教的区别与联系,做到真正相信科学,区别迷信与礼仪,清除封建迷信思想。
5.“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
有效地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指导是手段,只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主体才会具有一种真正参与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传递一些相关信息和非相关信息,由学生自主判断所要接受的信息,自主选择接受方式。从学生进行教学思考的角度看,当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课堂知识时,他可以自主地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采取相应的方法。这个过程是不可替代的,教师不能只将现成的答案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我们要树立“服务”意识、“平等”意识,在教学模式中由“教师为中心”转向“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同时,把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度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总结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技术可以引进,资金可以引进,管理可以引进,但一个民族的素质、文化水平是不能引进的,而这恰恰是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要以全新的教学观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寻求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保持最佳心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我们共同的职责。
参考文献:[1]孙济占.发散思维大课堂[M].科学出版社,2001.
[2]陈,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