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痛——孩子个性化教育的反思

2009-06-15 09:35王春楠
中国教育科学杂志 2009年2期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个性素质教育

王春楠

【摘要】个性,是指人的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它是人性的表现,是人性的展开。弘扬个性是发展人性的本质要求。每一个被教育的个体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独特价值,个性化教育正是强调和尊重了教育对象这种宝贵的独特性,并对其采取了独特性的教育手段,使“独特性”异彩纷呈。素质教育应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只有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群体的素质才能真正地提高。

【关键词】个性;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

Pain of——child personalization education growth resonsideration

Wang Chunnan

【Abstract】The individuality, is refers to person's individual the distinctive quality which forms in social practice. It is the human nature performance, is human nature expansion. Brings honor to the individuality is develops the human nature essence to request. Each individual which educated is had not allow to neglect unique value, the personalized education is precisely emphasizes and has respected education object this kind of precious distinctive quality, and has adopted the distinct education method to it, caused “the distinctive quality” colourful.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the respect individuality, the development individuality education, only then the individuality obtained the full development, community's quality has been able to enhance truly.

【Key words】Individuality; Personalized education;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个体人的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即身心的发展。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性的社会基础。广义上讲,人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环境里,是在环境中发展的,环境制约着人的身心的发展。《变形记》片中记者曾说过“只有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改变了,才可能引起他内心深处最强烈的触痛。”但我想谈的,也是看完此片后最大的触动,既当今教育中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所谓个性,是指人的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它是人性的表现,是人性的展开。弘扬个性是发展人性的本质要求。心理学认为人的个性具有一定的意识倾向性和鲜明的个体差异性。前者体现为个体的信念、理想、人生观;后者体现为个体的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儿童、少年自我意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化的逐步实现,都是在成人、特别是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所以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往往极易忽略在渐变过程中的素质的发展与变化,极易用成人的意志取代儿童的愿望,把成人的培训活动当成儿童的主动发展,在“一切为孩子”的口号下实际上把儿童、少年当作容器、泥巴或一段木料,似乎可以任由教师或家长去捏塑加工,而不考虑孩子的独特发展情况与真正心灵所需。例如刚上初一的胡耿,在没有好的心理准备下,被突然而至的课业负担压得逃避现实,教师和家长在没有弄清孩子所谓的堕落根源时便横加指责,父亲在老师家访时甚至没有孩子起码的人格的尊重,造成了胡耿的叛逆与对家长的不尊重与不信任。我个人认为造成胡耿变化的根源便是教师和家长均没有重视甚至是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化教育。胡耿的班主任第一次家访时就造成了他爸爸的暴怒,虽然片中没有介绍家访的内容,我作为一名教师,可以想象她的家访绝不是本着“从孩子的个性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源”去的。教师的家访最忌讳演变为告状,一旦发生质的变化,家访不但不能起到桥梁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青少年不是生活在单一的世界中,而是同时生活在“理想世界”、“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这三个不同的世界中。在“理想世界”中,青少年的教育处于错位的状态下,因为家长、学校和社会通过某种不约而同的“共谋”,把一个“应试教育”为核心的理想世界灌输给青少年,是他们无法从自己的个性、兴趣和才能出发来营造适合于自己的理想世界。一些想入非非的家长们,为了使子女认同自己的理想世界,简直无所不用其极。由此酿成许多悲剧。这使我们不禁联想起西方人的一句谚语——“通向地狱去的道路往往是用善良的愿望铺成的”从表面上看,这种理性世界的错位源于父母高尚的责任感和良好的愿望,实际上,这是父母虚荣心的最典型的表现。而“虚拟世界”,特别是网络世界,对于在学校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中无法发展自己的个性的青少年来说,它无疑是一个精神流亡的圣地、一个情感宣泄的寓所,虽然青少年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这里得到了一定的激励,但种种失范的现象,例如错误的世界观,对西方生活方式推重、对血型暴力的渲染、对色情的自然主义的描绘、对奇迹的崇拜,都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也极易误导青少年的思想。在“现实世界”中,尽管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发了青少年的生存意识、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但也极易导致他们对金钱的崇拜、对时尚的迷恋、对贫富落差的怨恨和对传统观念的反叛。只有深入地反思这三个世界的现状,才能在“全球化+虚拟化+现代化+个性化”的背景下,确立适应儿童及青少年发展的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发现并尊重学生的现有个性;二是提供有利于学生个性提升的物质条件。那么,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如何对孩子实施个性化教育呢?

第一,我们要弄清孩子的个性特征:他(她)不同于外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动机、兴趣、理想,他(她)所处的社会环境,他(她)的身体状况等等,关注孩子的独特性、差异性,也就是说对他(她)有个充分、全面的了解;

第二,教师和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必须是友好的、平等的,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心灵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身份变得模糊不清,我们特别强调这种交流的忘我性;

第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始终至少大部分时间处于积极和主动的状态,教育的过程整体是创造性的、阳光的、健康的、愉悦的,甚至是幸福的,但不排除辛苦的劳作、痛苦的思索和成长的烦恼;

第四,我们把个性化教育看作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不是要将其看作一个独立的教育实体,而是要将其贯穿于家庭内外的教育全过程。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个性教育等同于兴趣教育、才能教育抑或特长教育,也不能把它与集体教育和基础教育对立起来。

每一个被教育的个体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独特价值,个性化教育正是强调和尊重了教育对象这种宝贵的独特性,并对其采取了独特性的教育手段,使“独特性”异彩纷呈。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只有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群体的素质才能真正地提高。

猜你喜欢
个性化教育个性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模式化教育主导下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析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