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方言中的一个特殊句式

2009-06-13 05:52臧志文
现代语文 2009年10期
关键词:形容词

摘 要:本文主要从语值角度对益阳方言中的“形容词+一·量”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总结了它所处句式的语法特点。

关键词:益阳方言 形容词+一·量 语用价值

在普通话中,“一·量”结构一般表达两种意义:一是表具体的数量义。如“我买了一斤苹果,两斤橘子”;二是表整个,全。如“我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在益阳方言中,“一·量”除了表示以上两种意义外,还有个非常特殊的用法。我们把它与普通话对比列举如下:

(1)他侬晒得通红唧一个。(方言)

他们个个都晒得通红。(普通话)

(2)他把镔铁锅擦得雪亮唧一只。(方言)

他把铝锅个个擦得雪亮。(普通话)

(3)他屋里三个崽都长得武高武大一个。(方言)

他的三个儿子个个都长得很高大。(普通话)

(4)他穿出来的衣服都是崭新唧一件。(方言)

他穿出来的衣服件件都是崭新的。(普通话)

(5)他侬搞哒几天劳动,累臭哒一个。(方言)

他们劳动了几天,个个都累得不得了。(普通话)

(6)哦些伢唧墨黑唧一个。(方言)

那些男孩个个都很黑。(普通话)

以上例句中,形容词跟“一·量”组合成一个特殊结构,充当句子的补语、宾语或谓语。据此,我们可以将它们分成三类:

①主语+动词+得+形容词+ 一·量,如例(1)、(2)。

②主语+是+形容词+ 一·物量,如例(3)。

③主语+形容词+ 一·量,如例(4)、(5)。

第三类句式最为特殊,除益阳方言和衡山方言之外,尚未见到别的方言有所记录。《衡阳方言研究》中记录了一个例子,如:

(7)果些土给他整起掌平一块(唧)。(方言)

这些地被他整得块块都像手掌一样平。(普通话)

“主语+动词+得+形容词+ 一·量”这一句式结构的特点是:

(一)主语可以是人或物,可以是名词或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主语都可以充当施事或受事。如:例(1)中主语“他侬”是代词,充当受事;例(2)中“他”充当施事。例(3)主语“他屋里三个崽”是名词性短语,充当施事。

(二)述语和补语之间要用动态助词“得”连接,如例(1)、(2)、(3)的述语和补语之间用动态助词“得”连接。

(三)动词多数是单音节动词,如“晒”“擦”“长”等。但也有少数表示具体行为的双音节动词,例如:

(8)咯点妹唧收拾得乖不过哒一个。(方言)

那些姑娘个个打扮得很漂亮。(普通话)

(9)街上的堂客们打扮得花弄哒一个。(方言)

街上的女人个个都穿得花花绿绿的。(普通话)

(四)句中的形容词一般是状态形容词,包括偏正式,如“通红”“雪亮”等;包括重叠式,有ABB哩(唧)式和AABB(唧)式,例如:

(10)他屋里的崽女长得乖极极哩(唧)一个。(方言)

他家的孩子个个都长得很漂亮。(普通话)

(11)队伍站得整整齐齐唧一排。(方言)

队伍一排排都站得整整齐齐。(普通话)

(12)教室里的位子摆得扎扎齐齐唧一行。(方言)

教室里的座位行行都摆得整整齐齐。(普通话)

(13)碗唧、碟子唧都洗得索索利利唧一只。(方言)

碗啦,碟子啦个个都洗得干干净净。(普通话)

还可以是形补短语,如例(8)和(9)中的“乖不过”和“花弄”。我们发现形补短语后一般要带语气助词“哒”。

(五)“一·量”结构中的数词限于“一”。如不说“他侬晒得通红的两个”。“一”并不确指具体的数目“一”,而是复指形容词所描述的对象。在例(1)、(2)、(3)、(8)中,“一·量”分别复指“他侬” “镔铁锅(不止一件)”“他屋里三个崽”“咯点妹唧”等。“一”所复指的对象必须是复数,不能是单数。如不说“*他晒得通红一个”,只说“他侬晒得通红一个”“他晒得通红的”。

(六)“形容词”与“一·量”之间是什么语法关系呢?徐慧认为:“它们之间可以看成是一种述宾关系的搭配,‘一·量由小主语的位置后移,与谓词性成分一起构成述宾关系的短语充当句子的补语。”但是在普通话里,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只有个别性质形容词例外。据方绪军研究,能带宾语的形容词有以下三类:一是某些具有[+致使]特征的形容词,如“活跃气氛”“端正态度”中的“活跃”“端正”;一是某些具有[-致使]特征的形容词在后边带上动态助词“了”“着”“过”等后可以带宾语。如:

白了胡子 黑了心 尖着嗓子 厚着脸皮 红过脸

一是某些具有[-致使]特征的形容词在表示比较的句式中才能带宾语。如:

他大我一岁。

我们总是矮别人一大截。

性质形容词能带宾语也只是少数,对这种现象,语法学界颇有争论。像“活跃”“端正”之类,很多学者认为它们是形容词和动词的兼类词;“白了胡子”之类,去掉动态助词“了”“着”“过”后,“白胡子”“黑心”“尖嗓子”“厚脸皮”“红脸”就不再是述宾结构,而是偏正结构了,因此学者们认为“白了胡子”之类,不是形容词带宾语,而是形容词带上动态助词之后才带的宾语;“大我一岁”“矮别人一大截” 之类,学者们认为“大”“矮”类形容词只有在表示比较的句式中才能带宾语,并且如果去掉后边的数量短语“一岁”“一大截”,“*大我”“*矮别人”就不成立了。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将这些能带宾语的形容词作为兼类词处理更为合适。

益阳方言“主语+动词+得+形容词+一·量”结构中,“形容词”与“一·量”之间的关系很难确定,但笔者认为不可能是述宾关系,进入“主语+动词+得+形容词+一·量”这一句式中的形容词只能是状态形容词,而状态形容词在普通话和益阳方言中都是不能带宾语的。因此,笔者认为“形容词”与“一·量”之间的关系是述补关系。

益阳方言的“主语+动词+得+形容词+一·量”句式如果按普通话来进行变换,就应该说成“主语+(一)量量+动词+得+形容词”。如益阳方言“咯些碗洗得索索利利唧一只”,普通话应该说成“这些碗(一)只只都洗得很干净”。“一·量”在普通话中要重叠,“(一)量量”移到动词前面充当句子的小主语。通过实地语音调查发现,在益阳方言中也存在“主语+(一)量量+动词+得+形容词”句式,如“咯些碗只只都洗得索索利利唧”。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还存在“主语+动词+得+形容词+ 一·量”这一特殊句式呢?“一·量”后置的作用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试图从语用角度对益阳方言中的“形容词+一·量”这一特殊结构进行解释。

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可以分成旧信息和新信息两大类。旧信息是已知信息,新信息是未知信息。新信息的重点通常叫焦点。焦点(focus)是个语用概念,它是说话人最想让听话人注意的部分。“倒装是使焦点位置变化的一种方式,倒装的部分往往是焦点”。(张斌,2000:36)据此我们认为“主语+动词+得+形容词+一·量”句子的关注焦点自然落到了“形容词+一·量”部分。在信息量方面到底是“形容词”多些还是有些学者所强调的“一·量”多呢?我们来比较益阳方言中存在的两类句子:

A.咯些碗洗得索索利利唧一只。(方言)

这些碗个个都洗得很干净。(普通话)

哦点鱼好大一只咧。(方言)

那些鱼条条都很大。(普通话)

B.咯些碗只只都洗得索索利利唧。(方言)

这些碗个个都洗得很干净。(普通话)

哦点鱼只只都好大。(方言)

那些鱼条条都很大。(普通话)

表达焦点的主要手段除了语序外,在口语中还常常与重音相配合,强调重音是凸显焦点的最重要和最简便的手段。说话人为突出所要传递的信息,往往对焦点成分施加强调重音,所以句子中重音最突出的部分往往就是焦点的所在。调查益阳方言时,我们发现A类句中重音最突出的是形容词“索索利利”“好大”,这些形容词在音高、音强、音长等方面变化的幅度都要比单念大得多,而数量词“一只”却读轻音;B类句刚好相反,重音最突出的是“只只”。

可见,A类句在说话者心中,他的判定或评价并不重在数量的多少,而重在说出属性或描写状态,如“索索利利”“好大”,关注的焦点就集中到“形容词”上,即使把以上句子中的“一·量”去掉,这些句子仍然成立,并不影响句子的基本意义;而B类句主要强调一种周遍性,它的判定或评价重在数量的多少,关注的焦点自然就集中到“只只”上。

我们还可以从语境中看到以上两类句子关注焦点的不同。例如:

A.咯些碗洗得索索利利唧一只,人影子都照得见。

咯点鱼好大一只咧,最大的只怕有八九斤。

B.咯些碗只只都洗得索索利利唧,冒得(没有)一只邋遢的。

咯点鱼只只都好大,冒得一只小的。

以上两类句子所适应的句型也不相同,A类句子只用于肯定句,不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下面的句子益阳方言一般不说,如:

* 咯些碗洗得索索利利一只。

* 咯些碗洗得索索利利一只嘛?

* 哦点鱼冇好大一只。

* 哦点鱼好大一只嘛?

如果要变换成肯定句和疑问句,只能说:

咯些碗冇洗得索利。

咯些碗洗索利嘛?

哦点鱼冇好大唧。

哦点鱼很大嘛?

而B类句子能用于所有的句型:

咯些碗只只都冇洗索利。

咯些碗只只都洗索利嘛?

哦点鱼只只都不大。

哦点鱼只只都好大嘛?

如果把“主语+动词+得+形容词+一·量”句式中的“一·量”去掉,这些句子仍然成立,并不影响句子的基本意义,但“一·量”在这里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成分。“一·量”的位置后移,数量意义虚化,在说话者心中,他的判定或评价并不重在数量。说者移动“一·量”的位置,把它放到形容词的后边,说明“一·量”前面的形容词是说者主观上最想让听话人注意的部分,突出了说话人的某种感情色彩。因此,我们认为“一·量”后移主要是为了强调一种状态,凸显前面的形容词,以引起听者的注意,进而把某些言外之意传达给听者。

“形容词+一·量”这一特殊结构在益阳方言中如此普遍,是说话者为了使“一·量”前面的形容词成为注意焦点而产生的结果。由此,笔者得出一个结论:“一·量”在以上所举益阳方言的这类句式中,不再确指具体的数目,而是虚化成了一个焦点标记(focus marker),一个后置性的焦点标记,以引起人们对其前面成分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崔振华.益阳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储泽祥.“名+数量”语序与注意焦点[J].中国语文,2001,(5).

[3]方绪军.现代汉语实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彭泽润.衡阳方言研究[J].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5]徐慧.益阳方言语法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6]徐杰,李英哲.焦点和两个非线性语法规范[J].中国语文,1993,

(2).

[7]张斌.现代汉语句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臧志文 湖南益阳 湖南城市学院 413000)

猜你喜欢
形容词
形容词用法详析
形容词的语法知识
Comparative Adjectives (形容词比较级)
Season季节形容词
形容词
同源异义形容词辨析
形容词简述
形容词、副词专练
巧记英语形容词的排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