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琰
摘要:导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导课艺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导课艺术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关键词:导课;艺术性;方法
导课又称“开讲”“开课”,是教师通过预先设计导言,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艺术地将学生引入教学内容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收敛课前各种思想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转移到特定的教学内容上,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一旦开好头,接下来新课内容就会行云流水般顺畅自如。良好的导课艺术犹如一位优秀的指挥家,引导着学生的思维航向;如同一座桥梁,联系着故知与新知。良好的导课艺术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良好的导课艺术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导课的艺术功能
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新课伊始,教师利用预先设计好的导言,给学生较强的、新颖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这一功能在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五步教学法”中被称为“预备”,在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五阶段教育法”中被称为“提供情况”。其目的是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
导课艺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人人都有好奇心,青少年好奇心更强,教师通过巧妙的导课,紧紧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能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这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本动力,也是这节课成功的重要保证。
导课艺术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富有创意、新颖的导课方式,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目的性越强,教学效果越好,导课正是在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使学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导课艺术有助于故知与新知紧密衔接。知识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特点,由于课堂教学在时间上是分散的,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阶段性。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导课艺术,层层铺垫,巧妙衔接,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这种铺垫与衔接在整个教学安排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协调、统一。
二、导课的形式和方法
导课艺术的具体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良好的导课艺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既要考虑所教课程的特点、教学任务及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基础,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导课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导课也是如此,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尝试以下几种导课方法。
直叙导课法。这是教学中最常用、最简单也最容易掌握的导课方法。上课伊始,教师就直奔主题,直接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重点及难点等,点明这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导课方式开门见山,不走弯路,效率较高,适合内容独立性较强章节的导课。
温故拓新导课法。教师通过复习、总结上一次或上一阶段的旧知识,以此为铺垫,建立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是“温故知新”的过渡式导课方式。这种导课方式是以旧知识为基础,通过衔接点,引出新的知识,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是教师课堂教学常用的导课方式之一。教师使用这种导课方法关键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切不可颠倒主次、喧宾夺主。一旦成了纯粹的复习课,就是一种失败。
演练导课法。演练导课是教师有选择性地展示挂图、实物、标本、模型,或做一些启发性强的实验、练习等,使知识直观形象地进入学生头脑,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其直观性较强,容易调动课堂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电子技术》中的放大电路“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概念及原因时,学生感到抽象、乏味,使用示波观测波形演示作导课,学生能够直观通过显示屏观察到失真波形的形状,激发起对失真的原因产生求知欲,从而引入新知识内容的讲解。教师使用演练导课,必须注意直观演示与语言讲解相结合,并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演练活动中,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设疑导课法。实践表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教师在讲解新知识之前,先设置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或悬念,然后引导学生去回答,在问题或悬念中巧妙地将学生引导到学习新知识、新内容上来。
比喻导课法。比喻能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以日常生活中某一现象为类比,引入启发。如在讲《通信原理》中信号“调制与解调”概念时,笔者是这样引入新课的:“今天我让大家徒步去非洲,大家愿意吗?相信大家一定不愿意。如果让大家乘坐飞机呢?当然会很方便到达非洲;但到达目的地后,是不是我们要从飞机上下来?信号的发送也是这样,调制信号不能远距离传送,怎么办呢?我们也找一个运载工具,将其搭载在运载工具上发送,待到达目的地后再将其卸下来。”讲到这里,便引出新内容:把调制信号搭载在载波信号上,如同人坐上飞机,这个过程称为“调制”。将调制信号从载波信号中取出来,如同人从飞机上下来一样,这个过程称为“解调”。通过类比,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使死板呆滞的教学内容变活。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比喻或类比导课,一定要找准类比点。
多媒体动态导课法。就是教师将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载体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将学生注意力引导到新知识上来。如教师在讲“用电安全知识”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置一个商场购物情景,一名电工正在进行高压线路检修工作,由于线路错接,突然电器打火冒烟,引燃周围物品,引发一场火灾。在播放“火灾现场”时,教师综合运用图像、声、光及色彩等,让学生仿佛一下子置身于火灾现场,从而深刻体会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引出本节新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注意把握好时间,做到适可而止,切不可喧宾夺主,否则,就是一种失败的导课。
三、导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正如精彩的影片需要有好的剧本、演员和导演一样,导课也是如此,需要各个环节的共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课前导课内容设计要有针对性。导课的内容设计是导课成功的关键。一方面,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需要去设计导课形式,斟酌导课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和知识层次等特点。二是导课形式要新颖、多样化。导课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新知识。导课的新颖性和多样性,能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新异刺激,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导课要简洁、准确。导课是新课的起始阶段,运用简洁、准确、自然、流畅的导词,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把学生带入课堂教学情境中,为新课的成功奠定基础。四是要把握好分寸,做到恰到好处。导课是新课的前奏,不是课堂的主体,要掌握好内容和时间,适时、适度即可,切不可颠倒主次,喧宾夺主,一般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关键在于教师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素养,准确把握一节课的主题内容,并具有创新意识和艺术想象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光霞等.增强课堂教学艺术性的实践探索[J].电子技术学院学报,2008,(4).
责编:路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