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教改下语文教师的修养问题

2009-06-09 09:37曹黎明
成才之路 2009年35期
关键词:教参语文课堂人生

曹黎明

在新课改的大潮下,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哪些素质才能符合社会的期待,才能在同行间出类拔萃,才能在学生间赢得良好的口碑呢?

一、 语文教师自身要对“语文”有准确深刻的理解

语文学习的本源应该是生活,语文学习的目的也应该是生活。弄懂这一点并不难,只需要从如火如荼的应试教育里抽身出来,冷静地思考这几个问题:①语文课本上一篇篇的名篇佳作是从哪里来的?②语文课堂最吸引学生的部分是什么?③我们设立语文学科的最本质目的是什么?④语文老师的个人魅力是什么?回答这几个问题并不简单,但是发现错误答案却不难,因为答案肯定不是语文考试,也不是生字词和语法,甚至不是背诵和阅读写作。这就迫使我们再深入地思考一下,最终笔者认为是:趣味,美和智慧。这三者才是语文一切魅力的本源,而这三者的来源只能是:生活,其他的都是手段和副产品。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立足于生活,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描写生活,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揭露生活中的假恶丑,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否则,语文课堂就会沦落成为记忆课堂,背诵课堂,甚至会成为“鸡肋课堂”,可有可无,地位尴尬!

二、 语文教师要对生活有深刻的体验,深刻的认识,是一位“懂生活”的人

我相信能成为语文教师的人,大部分专业素养是不成问题的。但是,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会考试不等于会生活。一位语文教师如果不懂生活,那么他对教材的解读一定是来自于书本。这种从书本到书本的语文课堂,一定不深刻,哪怕它貌似深刻;一定不灵活,哪怕它貌似灵活。现在的学生手中也有教参,甚至比老师的还权威,还全面。他们如果发现老师的解读和教参的答案大同小异时,他们会作何感想呢?另外,语文学科不仅仅讲究准确性,更讲究艺术性!一个对生活没有深刻理解的人,在解读一篇深刻的文章时,会不会使文章本身的艺术性、思想性大打折扣?会不会把一篇本来非常优秀的作品解读得非常平庸?会不会对作品中一些幽微却美好的细节视而不见?更有甚者,会不会把自己对生活的错误理解、庸俗理解灌输给学生?最可怕的是,一位不懂生活的语文教师,他一定看不到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土壤,他只是教条般记忆这句话,他也就只会让学生教条般记忆这句话,根本不会引导学生从生活里学习语文,去体会“一切即语文,语文及一切”的学问境界。这样,就斩断了语文学习的本源,斩断了学生的“慧根”。这样的语文课堂教授的是死学问,教出的学生都是教条主义和考试的牺牲品。相反,一位“懂生活”的语文教师会把语文知识化成学生成长的养料,使他们学以致用,在生活里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学生会越来越敏锐,越来越能体会文本背后的现实意义,越来越明白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规律性。既得本,何愁末?大本大源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好办了。

三、 语文教师要广泛阅读,经常思考,并能对生活提出深刻而个性化的见解,做个有思想的人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名篇佳作都是作者人生智慧的结晶。一位语文教师如果平时就涉猎广泛,并能常常思考一些社会人生的问题,那么他必然是了解一个人是如何解读人生的,是如何把这些深思熟虑化为深刻的文字的。至少他是了解“思考的轨迹”的。他也必然会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独特的认识角度。我们不能也不必要期待语文教师都是思想家,但是语文教师至少应该是位“思想者”。这样,在语文课堂上,他才能与学生共同探讨一些问题,他才能对学生提出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个性化解读。他才能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对一些社会人生的认识处在什么阶段水平,进而又该怎样去引导提高之。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是“人师”,而不仅仅是“经师”。这样的课堂就不会是教师独霸话语权,而是平等民主的。比如说,学生在学习新高一语文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时,必然会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提出各种各样的认识,如果语文教师平时对传统文学或者对“红学”有自己的独特认识,深刻思考,那么就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书中人物性格,在师生间思想的碰撞下,必然会出现一些明耀灿烂的思维之花。这些教学成果是自然生成的,是有趣味的,当然也是有价值的。更重要的是,它启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一点比任何教学成果都重要。反之,如果语文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把教参上面的研究资料读给大家听,那么,这样的课堂除了能应付语文考试以外,还有什么更多的价值吗?如果教师的文化功底能涵盖更多的课文,那么学生就可以享受更多的真正的语文教育了。

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博大的、深刻的、灵活的、亲切的,这样的教师不仅仅是给渴望知识的莘莘学子一捧甘泉,更是给了他们整条河流,甚至是给了他们源头!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像一片立体的幽深秀丽的风景,你越走近他,就越觉得语文是深不可测妙趣横生的,这片风景是那么鲜活,那么富有启迪性,在这里你甚至可以找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而平庸的语文教师是一张纵横交错的知识体系网,是一张可以远观却无法走进的图画。他有知识却旁观人生,他有权威却从不解答现实的问题。(阜宁职教中心)

猜你喜欢
教参语文课堂人生
人生中的某一天
神秘的教参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