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兵
所谓“自主学习”,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能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主性发展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年级特点,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运用媒体创境
例:教学“相遇问题”一节内容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具体教学时,教者借助多媒体技术,适时运用闪烁、发声等手段,较好地创设了“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的动态画面。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运用媒体手段,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景,充分调动了学生希望和老师及同学一同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障碍。
二、引入游戏创境
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例: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节内容时,师生间合作开展了一个“报数猜题”的游戏。教者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老师,结果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笔者都能立刻猜出它能否“被2、3、5整除”,而当教者报数时,学生却一下子答不上来。“为什么老师能算得如此快速呢?”学生顿时产生了悬念与疑问。
带着渴求的心态,学生积极投入其规律的探求之中,并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
三、设计故事情境
例:教学“0的认识”一节内容时,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笔者设计了多个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得以激情投入学习之中。引发学生,从“小兔采蘑菇”的故事中,学生能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同时也明白了如果像四弟那样做事三心二意就会“一无所有”,有的学生还联系到学习上,认为如果学习不专心也会什么知识也学不到。在探究有关“0”的计算时,设计了“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并通过对具体事例的研究发现数学的内涵。
四、语言激励创境
例: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教者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同学们,虽然咱们以前还没有把‘7的乘法口诀总结出来,但老师相信你们不管是三七二十一,一定能运用自身的经验解决这个知识难点。”“只要我们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都能找到学习数学的好方法。老师相信你们在这节课中,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利用不同的方法把二七、四七、五七、六七的意义和乘法口诀找出来。”接着,教者便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具体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探索出了多种方法:生活中学来的、加法得来的、上一句口诀加七得来的、六的乘法口诀得来的、画图得来的等等。
五、联系生活创境
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着重列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例子,运用其喜爱的事物着手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例: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一节内容时,教者创设如下情境:“前两天老师逛街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有两家超市卖着同样品牌、同样规格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新时代超市标着八折大酬宾,而华联超市却标着九折优惠的招牌。同学们,你们说老师应上哪家超市购物才比较划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小小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自主学习是健全人格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独立性和创造性精神、能力的温床。随着知识的更新,科技的发展,仅靠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随时补充和更新知识,学会自主学习,实现终身学习。在今后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开展,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肖巧云.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自主学习设计[J].教育导刊.2000年Z2期
2.韩四清.人的自主性与自主学习简论[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07期
3.陈志华.数学新课程与小学数学教师[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徐燕刚.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益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