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度的形成与变迁

2009-06-08 08:51吴晓松段万春
管理观察 2009年12期
关键词:变迁参考文献要素

吴晓松 段万春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介绍制度的概念、含义,制度规则对社会、经济和企业的作用,制度变迁的理论、动力和形式,制度引发的技术、人群、组织和社会的效率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解释除传统投入要素以外,还必需将偏好、博弈规则和激励机制的制度约束纳入应有的地位。

关键字:制度变迁

一、制度的概念和特性

1、制度定义为管束特定行动模型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正式制度安排是指有意识设计或规定的规则,包括政治规则(宪法、政府管制等)、经济规则等。非正式制度安排是指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中自发形成并被人们无意识接受的行为规范,包括价值观、伦理规范、道德、风俗文化习惯、意识形态等(刘翌、徐金发,2001)。制度结构,它被定义为一个组织中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林毅夫,参见R.科斯等著的《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一书,2003, p.377-378)。

2、制度是通行于共同体内由人创立的博弈规则,抑制着人类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并决定了社会和经济的激励结构,对于选择和繁荣具有特殊重要的含义。作为对制度的生产性功能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增长需要资本、劳动、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投入,而制度通过以上各种机制能增强生产要素,作用的方式类似于其他一些生产要素的增长效应,我们可以视企业的制度为一种宝贵的生产性资产。援引Kasper and Streit( 1998)的说法,不妨称其为“制度资本”(Institutional capital)。

3、对于企业家来讲,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技术和经济的演化是由敢于冒险的知识发现者推动,其条件是他们面对不间断的挑战有实际的激励去保持敏感和从事创新,但这只有在具备了管理人际交往的恰当“游戏规则”时才有可能。需要恰当的制度安排是要为市场中和组织里的人际合作提供一套框架,并使这样的合作较具可预见性和可信赖性。只有在具备专门知识的人们能够合作时,知识才能得到利用和增殖(Hayek, 1978;Kirzner, 1973, 1997)。

二、制度的变迁理论

1、早期的制度论( OIT ),涉及组织、制度环境、制度关系和文化。新制度派组织理论由组织的文化、制度组织、个人三层构成,包括组织先行要件、一次要件、二次要件、共有价值、内外文化、强调组织机能、组织的情感、经营业绩。组织制度环境的重要性,历史上是中央政府的制度和社会制度的环境问题,革新应先研究国家的统治体制、各种国家组织的构成、制度的要素、组织和制度的绩效等。具体包括创新活动的执行、创新资源(人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等)的配置,见图4-12。

2、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来源于人们通过分工和交易的形式实现的合作,而人们之间实现合作需要适宜的制度安排。良好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保证。“制度在社会中起着更为根本性的作用,它们是决定长期经济绩效的基本因素,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关于(生产)变迁的动态理论,就必须将制度因素纳入模型之中”(诺斯,1994)。因为制度对人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其经济上和其他方面的目标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人们通常会偏好那些能增进其选择丰裕和经济福社的制度。

3、制度变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①规则和/或组织,即新制度学派己经认定的内容;②制度文化,即与某种规则或组织相关联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法律规范、关联制度等等一系列人文知识的总和;③制度功效,包括“稳定”与“发展”两种功效,而不是仅仅包括新制度学派的单一“效率”(即“发展”)功效,在客观世界中,没有制度的相对稳定,就不可能有制度的高效率;④制度机制,即该制度功效得以实现的原理、方式与程序。考察上述4类制度构件对于经济制度、管理制度变迁的重要性,制度机制是整体制度中最为关键的要素。

4、在大多数情况下,制度变迁指某个特定制度安排的变迁(结构中的其他制度安排不变),即某个特定制度安排创立、变更及随着时间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而不是指整个结构中的每个制度安排的变迁(林毅夫,参见R.科斯等著的《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一书,2003 , p.378 ),表4-1。

5、新制度经济学十分关注制度所包含的效率。如何有效地进行制度变迁,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基于演进理性主义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观点,另一种是基于建构理性主义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观点,但是现在对这两种观点提出了质疑(青木昌彦,2002;柳新元,2002)?因为,一套协调框架是由如法律规章和管制条例那样的正式制度以及非正式制度如共同的伦理体系和行为规范组成。因此,更好的制度安排能够对知识的分解和协调成为可能,就成为经济进步的真正源泉(胡鞍钢,熊义志,2000;World Bank, 2002)。Kasper and Streit( 1998)认为,增长不过是从统计测度上反映着企业家、消费者、生产者、投资人和中间商在获取人们给予更高评价的事物上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其结果是,在理解经济增长过程时,除了传统投入要素和技术因素,还必须将偏好、博弈规则和激励机制那样的制度约束纳入应有的地位。由此产生了第三种基于协商理性主义的协议性制度变迁观点。[4-20]

参考文献:

[4-17] 参考文献:企业制度与人间,大阪产业大学。

[4-18] 参考文献:清华大学博士论文。

[4-19] 参考文献: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

[4-20] 参考文献:清华大学博士论文。

作者简介:吴晓松,男,中共党员,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管理经济学;段万春,男,教授,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

猜你喜欢
变迁参考文献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清潩河的变迁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