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我救灾救病人清代名医陈修园

2009-06-08 02:15孙溥泉孙健慧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威县直隶神农本草经

孙溥泉 孙健慧

陈修同(1753~1823),字念祖,号慎修,福建长乐人,他从小就失去父亲,家中十分清贫。他很喜欢读书,经、史、医、药等书读得很多,尤其爱好医学。为了挑起生活的担子,他一边学习,一边见习行医,通过日积月累,他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了。乾隆壬子年(1792年),他考中举人,来到北京。在北京,碰到一个叫伊去林的人患中风证(相当高血压后脑溢血),半身不遂,昏迷不醒,十多天未进食,京城的名医都没有办法。陈修园诊断后,当即开药给病人灌服,病人不但醒了过来,还逐渐恢复了健康。这件事一举轰动京城,一时找陈修园看病的人盈门塞巷,络绎不绝。后来,有位大官强令陈修园做他的私人医生,陈修园不愿意,便借口有病,于乾隆癸丑(1793年)秋回家乡福建。嘉庆六年(1801年),他被任命担任直隶威县(今河北威县)知县。当时直隶各地农村妇女患阴挺(即子宫脱垂)的人很多,直隶臬台(按察史)付廉久闻陈修园大名,见他来到直隶任职,对他尤其敬重,多次向他请教治疗此病的方法,陈修园给他讲了这种病的病因、病理,提出了一些治疗的方法。按他的方法治疗效果很好。

陈修园的时代,一般医生为了应付门诊,多半只学习唐、宋以来各个医家的药书、方书,想从中找出几个治病的药方,而对祖国的医学经典著作、理论著作和《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以及《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到著作并不感兴趣。更不愿为研究这些著作而下苦功夫。

陈修园感到这股轻视中医基本理论的风气是不正常的。为了扭转这股学气,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陈修园告老还乡,在福建省嵩山井上草堂讲学,不但把他数十年来研究这几部中医经典的体会传授给学生,而目,大力呼吁其他医学家也应对这方面的学习加以重视。听他讲课的人很多,来自全国许多地方。

不成规矩就不成方圆,陈修圆宗于《内经》、《伤寒》等经典著作,他对古典医籍的钻研功力深厚,涉猎广泛,因此他的书籍正统,规范。他还长期从事中医的普及工作,将中医知识通俗化,为后学开启了登堂入室之门。

陈修园著作很多,坊本有题名二十三种、三十二种、四十八种、五十种、七十二种的说法。实际上,只有《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灵素节要浅注》、《伤寒医诀篡解》、《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伤寒真方歌括》、《十药神书注解》等一十六种,这些书和文章都写得浅显易懂。歌诀又好读又好记,是医学入门的好书,因此影响较大。

解放前,虽然各地设立了一些私立中医学校,但能人学人数不多,可是读陈修园书而当医生的甚多。我国当代的一些著名老中医,也有不少是从陈修园的书开始学医的。由于陈修园的书畅销各地,买的人很多,书商为谋取厚利,以假乱真,把其他医家的书也印上他的标签,故有陈修园医书三十二种、四十八种、五十种、七十二种之说。直到现在,还有网友称赞他说:“比陈修圆先生高明的医家很多,可有多少像陈修圆这样甘为人梯为后人开启登堂入室之门的医家呢?”

猜你喜欢
威县直隶神农本草经
威县饼卷肉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清代直隶铸钱史
威县人大常委会 集中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走访调研”活动
李光地治理直隶水患始末
《神农本草经》中与神志相关的药物归类分析——胡随瑜教授《神农本草经》讲记(四)
浅谈河北威县新农村建设示范
谢苍天
清代直隶旗地考述
清末民初直隶商会的乡村赈灾活动述略(1903-19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