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娜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分层策略
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分层策略可为高中教师的分层教学工作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案,可使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工作更具科学性,有利于实现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在每天教学任务结束后,提出下节预习的关注点
预习的关注点要简练、具体、明确。预习关注点的提出目的是使学生的预习有的放矢,抓住关键,同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第二天课上,针对关注点,启迪甲班A层的学生自主思考,提出相关新问题,鼓励B层学生积极思考,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学会发现问题和尝试就新知识提出问题。在此环节,鼓励甲班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发问,大胆创新。启迪乙班A层的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降低畏难情绪,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索,引导乙班B层学生对预习的关注点进行初步了解,以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讲。在此环节,注意发现乙班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适时表扬,鼓励乙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乙班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按照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目标,使每层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按照目标,让甲班学生进一步自学,争取通过自主努力达到目标,对于部分学生不能突破的内容与环节,由A层学生作出讲解和说明,讲解不够透彻的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分析和探讨,直至达到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目标。乙班的学生新内容以引导、讲解为主,学生的疑难问题,通过师生共同探讨,逐步解决。
三、课堂练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甲班的练习以基础把关、掌握和运用为主线来设置,要求甲班A层的学生独立完成练习,B层的学生独立完成基础把关、掌握层次的练习题,运用层次的练习题力争独立完成。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在巡视时做适当提示或者向附近的已完成的学生请教,得到启示后自主完成;乙班的练习以基础达标、掌握知识为主线来设置,练习题的配备一般不宜多于三个,题目的位置安排上,前面的练习用以落实基础,仅在最后一个练习题题目中出现掌握知
识层次的练习。这样避免了在乙班学生的心理上制造人为的情感型学习障碍(多、烦、难)。
四、作业的分层布置
甲班A层学生的作业配备:基础题、引申题、综合题;B层学生作业配备:基础题、引申题,但鼓励其可通过努力试完成综合题;乙班A层学生的作业:基础题、简单的变式题、新颖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B层学生作业:简单的基础题或者简单的新颖题,目的在于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心。此外,如果下节是新授课,布置每层学生都要围绕预习关注点预习下节内容;是习题课就布置甲班学生归纳习题的类型,乙班学生试分析思考习题的种类;若是一单元后的小结课,则向甲班的A、B层学生布置归纳、整理本单元的基本内容、知识点、习题类型、解题思想方法的任务,向乙班A层学生布置归纳基本内容、知识点、习题类型的任务,向乙班B层学生布置归纳基本内容、知识点的任务。